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聊上影厂的那些戏曲片


日前上影厂迎来了70周年的喜庆,建厂70年来,上影拍摄了820多部故事片、800多部电视剧,获得数以百计的国家与国际级重要奖项。许多观众都是看着上海电影长大的,上影厂的影片留给几代观众不可磨灭的印象。


70年来,上影弘扬“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的”的创新精神,创造了无数个第一,今天我们就从戏曲片的角度来感受下上影的独特魅力,这些戏曲片都移植于成熟的舞台剧目,在观众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当戏曲遇到电影,电影又为戏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顿时轰动全国,甚至传播到港台与海外。


一、越剧


1954年,上影厂拍摄建厂以来的第一部彩色电影,这就是越剧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的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也曾先后多次搬上银幕,但影响最大,最受观众喜爱的无疑就是这一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分别扮演祝英台与梁山伯。影片画面优美怡人的,人物俊美纯情,故事凄美动人的,唱腔婉转缠绵,真是令人百看(听)不厌、如痴如醉。影片在瑞士日内瓦会议期间放映,周恩来总理亲自改写影片说明书,称誉影片是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对扩大越剧在国内外的影响,功不可没。


二、黄梅戏


电影《天仙配》取材于董永遇仙的神话传说,1954年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参赛中该剧获得多项奖励。上影厂迅速将此剧搬上银幕,影片上映后,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那浓厚的泥土气息有别于其他戏曲种类,一下吸引了观众。片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等唱段一时风靡神州大地,影片受到观众喜爱,除了片中严凤英、王少舫两位大师的精彩演唱,也与片中传达的朴素纯真的爱情观密不可分。据1958年底统计,仅祖国大陆的观众就多达一亿四千万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从此黄梅戏从一个地方小戏一跃成为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电影再次书写了神话。


三、昆曲


浙江昆曲的《十五贯》有着“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说法,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1956年昆曲《十五贯》进京演出,引起轰动,满城争说“十五贯”,但昆曲有着曲高和寡的特点,过于阳春北雪,为了让更多的观众接受昆曲,影片在拍摄时花了大量的心血,既吸取了原作的精华,又充分发挥电影的独特手段,用实景渲染气氛,突出了故事情节的观赏性,既保留了原作的主旨,又挖掘出新的现实意义。电影上映后,昆曲借“片”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出现了许多专业的昆曲剧团,一个古老的剧种重新焕发了生命。

四、沪剧


沪剧是上海本土戏曲剧种,表演上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探寻唱、做、白的有机结合。解放后,沪剧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大批反映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剧目,其中的代表作就是《罗汉钱》,这个剧目通过一对母女婚姻的不同遭遇,讴歌了新社会解放了妇女地位,从此可以自由追求幸福。当时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刚刚颁布,为了配合宣传,出现了许多相似的戏曲题材,如《刘巧儿》、《李二嫂改嫁》等等。片中最感人的就是小飞娥在女儿出嫁前的一段演唱,那辛酸的唱词唱出了几千年来女性的呐喊,同时又包含深情对新社会的感激,让人不禁感慨真是换了人间。



五、绍剧


绍剧在五个剧种中,影响最小,它能在全国闻名完全是因为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取材于小说《西游记》,为著名绍剧表演艺术家六龄童(六小龄童之父)的代表作。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60年代红极一时,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当时观看演出后,曾为该剧题写诗词而声名大振。后又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于1960年摄制拍摄成电影,并在1963年5月获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在72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绍剧悟空戏因此饮誉海内外,成了浙江绍剧团的标志性美称。


当然,上影厂出品的优秀戏曲片远不止这几部,这里不过是选取了几部作为代表,从这几部片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优美的戏曲登上大银幕时焕发的光彩,感谢电影,留下了这些艺术精品,让我们后人领略中华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祝上影厂生日快乐,再出精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七年时期戏曲电影回顾
昆曲和京剧是什么关系?
汪世瑜:昆曲不能太过小众化
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戏曲剧种是哪一个?
戏曲电影 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棈》六龄童 七龄童1960
红豆生南国 绕梁数百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