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塞上古都,天下大同「美食」

近日山西的小伙伴的朋友圈都被一个投票刷了屏,助力自己的家乡赢取2016年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主办权,票选活动硝烟弥漫,大同的志愿者已经去北京,山东,河南,湖南等地的知名景区去拉票了。囧。

不过大同真的值得你为她投出这一票。我也想介绍自己的家乡给你们。作为一个吃货说起自己的家乡,最骄傲的自然是家乡的美食。


我那些来过大同的外地朋友都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同的饮食文化,他们发现街上最多的就是大大小小的饭店,而且每一家都红红火火。而且随便挑一家品尝,不管是什么菜系小吃,都味道可口,绝不会发生难吃的意外。

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在大同不管饭店规模大小,只要味道不佳不出一年一定关门大吉,但是只要味道好,就能口口相传,酒香不怕巷子深。



大同地处山西省最北部,晋冀蒙交界处,大同盆地的中心,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文化的过渡带,北魏都城,北方民族融合的大平台。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人直爽豁达,包容大度的性格,也形成包罗万象的美食文化。大同没有自己的菜系,但是任何一种美食流传到大同都能与当地人的口味相融合,自成一体,成为各大菜系的集大成者。更有很多当地特色的美食,成为晋菜的代表。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放毒哈哈哈。


山西饮食中,面食是主角,种类繁多,最有名的就是大同刀削面。

大同刀削面入口外滑内筋,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上最地道的猪肉卤,加上卤鸡蛋丸子豆腐干等一系列标配,不知道让多少吃过的人魂牵梦萦。一碗看似简单的面之所以味道独特,源于它独特的做法。首先是面,水和面的比例要求严格精确,面团也要通过几道工序揉到匀、软、光,才能削面时不断不粘刀。其次就是削面,削面的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刀,削面的刀工更像是一门艺术,“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熟练的师傅每分钟能削100多刀,叶面长度都是六寸。最后就是卤,一般有四种,传统猪肉、浓香牛肉、清汤羊肉、什锦素面,再配卤鸡蛋、卤豆干、扒肉条、大肉丸、烧豆腐。一碗面汇成了大同人的一碗乡情,在外面上学的时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热热的来碗刀削面,那种满足感只有吃过的人才能体会。


大同盆地是莜麦最好的产地,莜面自然也成了独具特色的美食。

莜面的特点是“三生三熟”,就是从莜麦到餐桌要经历的过程,收割脱粒为“一生”,麦粒炒熟为“一熟”,炒熟的麦粒磨面为“二生”,吃的时候要浇开水和面为“二熟”,然后通过搓、推、擀、卷等花样手法制成不同形态的莜面为“三生”,最后上锅蒸熟闻到莜面的特殊香气就是“三熟”。莜面的食物种类特别繁多,形态各异,味道也是各具特色。

这一种是莜面栲栳栳,把和好的莜面取一块在光滑的面板上一推,推成薄片用食指一卷,立着放到蒸笼里,吃的时候根据自己口味沾羊肉汤和西红柿汤,或者和炸过的土豆片炒着吃,片片美味。


最常吃的是搓成细长的莜面,我见过的最厉害的搓莜面功夫的就是我的奶奶,一只手可以同时搓四到五根,两只手同时搓,又快又匀,根根面条细腻精道,用凉菜拌起来我每次都能吃两大碗。


最爱吃的是莜面鱼鱼。形状就像一条条小鱼,蒸熟后备用。炝锅熬制,配上炝好的当地特有的茶麻麻花,吃起来莜面软而不黏,汤香味浓郁,边吃边喝,暖胃暖心。


还有莜面饺子,莜面墩墩,莜面窝窝,块垒,莜面面茶……只要你来大同,我可以保证每天都能不重样的来碗莜面,甚至不同的做法下你都不一定能发现是同一种面做出来的哈哈。





大同地区盛产山药,有把山药制成面粉的习惯,最赞的就是用山药粉制成的凉粉和粉条。

先说说凉粉。浑源凉粉远近闻名,已经成为一种走出山西的美食。尤其是夏天,街头凉粉摊一碗凉粉,就是最消暑的美味。地道的浑源凉粉要浑源的泉水制作,出来的粉才能通透筋道不粘刀,山西陈醋做成的葱花汤,有韧劲的广灵豆腐干,油炸酥香可口的莲花豆,特制的辣椒油。我觉得配料的精髓就是辣椒油,出来的是香辣而不是干辣,放的越多越香,而不是火辣辣。


土豆制成了大同人人爱吃的土豆粉,最特色的是粉羊杂。取羊肝、羊肺、羊肠、羊血洗净,煮熟,切碎,再配辣椒等调料熬成汤。我个人是不太习惯羊的腥味,但是熬好的羊杂味道去腥鲜美,油而不腻,再加上自制的土豆粉,是我最爱的早餐。而且对于无辣不欢的我来说,还喜欢为了羊杂特制的用羊油炼制的辣椒,远远都能闻到那股香气。



在大同嫁娶庆生,逢年过节,都会有一道主食,就是炸油糕。大同广灵县是黍子产地,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做成的黄米面糕颜色亮黄,软而筋,自然香甜。油糕馅也颇有讲究,一般分豆馅、菜馅、髓油馅。豆馅有红小豆、豇豆、扁豆、芸豆;菜馅有山药、韭菜、胡萝卜、地皮菜;髓油馅有红糖、白糖、青红丝、芝麻、核桃仁、玫瑰、果脯。而且不论是家里还是饭店,约定成俗,圆形是豆馅,椭圆形是菜馅,三角体状是髓油馅。下锅炸后皮脆内软,入口香甜,糕又同高,寓意步步高升,心想事成。


黄米面糕还有另一种美味吃法,就是黄糕炖肉。首先是做好素糕,先要蒸熟黄米面,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蒸熟后的步骤。出锅后,将糕面放在案板或者盆中,手上沾凉水,作拳头状使劲揉搓,这一步叫搋糕。搋糕讲究手快眼快,用力均匀,手沾凉水的次数要少,糕团才能均匀光滑。最后糕上抹麻油,素糕就做好了。再配上炖好的五花肉,沾着肉汤吃糕,别有风味。





说了这么多食物,我觉得我已经饿到可以吃下一头牛了。最后介绍一家大同特色的百年老店凤临阁吧。


多图预警哦~




凤临阁位于大同华严寺广场,仿古街中,主楼建筑面积6000多平米,古色古香,碧瓦朱檐,与周围的景色相辅相成,古朴大气。楼内一步一景,雕梁绣柱,丹楹刻桷,金碧辉煌,处处体现着细节。并且在建筑中汇聚了很多大同的风景名胜和故事传说,融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和饮食文化为一体,是大同极具地方特色的代表饭店。










游龙戏凤的故事就出自这里。明代正德年间,大同煤龙镇(今煤峪口)李家,父母过世,只留下兄妹二人,哥哥叫李龙,妹妹叫凤姐,兄妹二人变卖家产,在城内九楼巷内开了一家酒楼,取名“久盛楼“,兄妹勤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兴隆。明朝正德皇帝,生性贪玩,曾两次来大同微服私访。正德十三年(1518年),当他慕名来到久盛楼吃酒,看到凤姐花容月貌,楚楚动人,招待热情,惹得这位皇帝神不守舍,便以言语相戏,凤姐正色以拒,怒斥这位客官无礼。正德皇帝无奈,只好露出便服内的赤金蟒服和佩玉,道出自己的身份。在皇权的威力下,凤姐便委身相许。后凤姐随正德起驾回京途中,因沿途跋涉劳累,身染重病,于居庸关下与世长辞,临终还声泪俱下地规劝正德皇帝以朝政为重,从速返京。正德厚葬凤姐与居庸关西,坟丘上白沙白草,现居庸关下还有被称为北京“关沟十八景”之一的“白凤冢”遗迹。为纪念这位美丽而深明大义的女子,久盛楼改名为“凤临阁”,经过修葺,焕然一新,前为普座,后为二层楼阁,均有穿廊,二楼上绘有“游龙戏凤”的壁画,招徕四方来客,一直成为大同颇有名望的酒楼。后代有修葺,沿袭不衰,绵延至今。


除了精美绝伦的建筑和动人的故事传说,必须说的就是美食啊,毕竟这是一家饭店啊哈哈。

凤临阁最出名的就是烧麦。烧麦源起于大同,大同的各大饭店都会卖烧麦,但一直一来就是凤临阁为最佳。1900年8月,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为避八国联军战乱来到大同,驻跸四日,特命凤临阁制作御膳,用食盒送至总镇署,给慈禧、光绪敬膳。凤临阁厨师精心制作了九笼“百花烧麦”,透明晶亮的薄皮中,包着鸡、鸭、鱼、牛、羊、猪等9种肉馅,烧麦上端制成牡丹、芍药、秋菊等9种花形,馅内浇以相应的花形果汁,鲜而不腻,慈禧食后颇为赞赏,并题字“凤临烧麦”,从此凤临阁烧麦有了“天下第一笼”的美誉。


除了烧麦,这里还汇聚了大同所有的特色美食,样样精致美味,并且价格公道,服务细致周到,已经成为每一个来大同的游客的首选。






我知道我还有很多美食没说到呢哈哈,你们喜欢的帅府街兔头,广灵豆腐干,涮羊肉,平城八大碗等等~~


我欢迎每一位朋友来大同旅游做客,我一定让你们吃好玩好,毕竟我是一个美食活地图啊哈哈~

最后也希望每一朋友都能为我的家乡投上一票,然后一起来参加旅游大会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名单出炉!咱大同就占三个!看的口水直流!!!
【美食】大同浑源凉粉
均温不到20℃,夏天空调当摆设,这座有美景有美食的避暑古都,低调的令人心酸
这里不算热门,却私藏了惊喜无数,关键是美食吃足30天也不重样!
中国唯一“避暑凉都”,夏天均温仅23℃,空调当摆设,人少古韵浓
晋北行游记之美食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