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向老龄化和慢病推进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

温馨提示

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总裁高级研修班开班了!


通过“五维一心”能力培养自带课题实战+博导深度辅导+多重体验教学+塑造健康自我+专业拓展训练+名企移动学堂+真实路演答辩打造高端学习平台,汲取纯正中医药思维


具体详见(请点以下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Lt2EIZCKSwwat-nGZfhe9w


回执至dfheying@126.com,或扫码直接报名        

声明:本文转自“大品种联盟”微信公众号,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传播中药基础知识和行业正能量。插入广告与原作者无关,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面向老龄化和慢病推进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

王跃,毛开云,王恒哲,

范月蕾,于建荣通信作者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上海 200031)

当前,我国面临着老龄人口总量大、增速快的发展趋势,我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与之相应地,老年人群健康、慢性疾病防控以及护理照料等问题也摆在了全社会面前。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同样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尤其是破解慢性疾病快速增长的防控问题,既是打造健康中国、推进大健康产业的核心需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国家重点关注的新兴领域,与生物产业的其他领域相比,健康产业具有节能降耗、污染小、技术知识密集的特点,在推动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013928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得到进一步重视。十三五期间,大健康产业更是健康中国2030”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在老龄化问题和慢性疾病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同时,对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调研,为我国未来大健康产业建设提供参考。

1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所谓大健康,其强调全社会都要树立全面的健康意识,在生理、心理、环境乃至于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人人参与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实现人人健康的战略目标。因此,根据上述大健康的概念,大健康产业是指与人的身心健康相关的产业体系,以健康长寿为终极目标,包含对健康人群的创造和维持健康、对亚健康人群的恢复健康以及对患病人群的修复健康,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

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已初具规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等一应俱全,并且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整体来看,我国大健康产业与发达国家整体上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2016年我国卫生消费总额4.6万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虽然我国在过去3年保持了13.5%的复合增长率,但整体占比仍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健康产业的年收益约为900亿美元,而美国健康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1)

2
慢性病发病率快速上升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慢性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疾病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心脑血管、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生殖系统等重大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人口健康的重大威胁。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同样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的数据,中国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86.6%,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79.4%,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与此相应地,20184月,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公布了来自中国的研究结果。数据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几乎成为中国成年人中的流行病,患病率高达8.6%,患病人数接近1亿人,其中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达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年龄越高,慢阻肺患病率越高。男性患者数为女性的2.2倍。全国总患病人数为9990万,即约1亿人。慢阻肺已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最常见慢性疾病,构成了我国重大疾病负担。

从整体来看,慢病患不仅病率高,且已成为中国国民的重要致死原因。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2018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此外,20182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揭示,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尤其是农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7》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0.07/10万,占死亡原因的26.06%,在所有死因中排名第一位;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是138.70/10万和126.41/10万,分别占死亡原因的22.58%20.58%,分列死亡原因的第二和第三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9.03/10万,占死亡原因的11.24%,排名第四;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率为20.43/10万,占死亡原因的3.33%,排名第六(1)。农村居民中,2016年死亡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心脏病,死亡率分别达到了158.15/10万、155.83/10万和151.18/10万,分别占死亡原因的23.26%22.92%22.24%;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以及代谢性疾病紧随其后,分别占比达到12.02%8.01%2.31%(2)


3
人口老龄化引发健康产业巨大市场需求

我国目前面临着老龄人口总量大、增速快的发展趋势。从老龄人口总量来看,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17.3%,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的18年间,老年人口净增1.1亿,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2)

从人口增速角度看,中国已经属于人口增速最慢的国家之一,其直接原因便是我国自1980年起开始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66亿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9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73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8%。如今中国人口的增速已非常缓慢,如果低生育水平持续下降,2027年中国人口将转为负增长。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未来40年还将进一步加速推进,并最终保持在高位稳态水平。受长期低生育率、不断增长的人口预期寿命以及人口年龄动态累积效应的影响,从2015年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将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年人口比重持续提高以及老龄化速度远高于其他国家等显著特征。巨大的养老压力引发养老红利,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推动养老机构、康复中心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人口在对社会形成压力的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有着巨大的养老需求。

与人口特征改变密切相关的是健康状况和流行病学方面的变化,包括疾病负担逐渐从妇幼卫生问题和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慢性病疾病负担随之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的报告,中国的疾病谱已经开始从传染病转向非传染性疾病。到203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将至少增加40%。大约80%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到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目前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2.6亿,慢性病所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6.6%,导致的疾病负担超过疾病总负担的70%。很多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诸如缺血性心脏病、癌症、脑卒中、关节炎和老年痴呆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累及人口的绝对数字将持续增加。

此疾病谱的转换正在逐步加速。在201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有近80%死于非传染性疾病。据目前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慢性非传染病的疾病负担至少增加40%;且男性和女性的情况有所不同,因为男性的慢性病危险因素持有率更高;到2030年,与现在相比,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人数将增加3倍以上,包括男性和女性(3)

在所有的老年人慢性疾病中,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2015年,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上的论文数据表明,造成老年人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负担的30.3%)、恶性肿瘤(15.1%)、慢性呼吸道疾病(9.5%)、肌肉骨骼疾病(7.5%)以及神经和精神疾病(6.6%)。我国老年人的患病特点与之类似,根据《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7)》的调查结果显示,慢性病占中国老年人群死因的91.2%,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等是造成60岁以上老年人群期望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4)

4
其他驱动因素

除了老龄化和慢性疾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以外,政策的倾斜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也在不断助推我国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

国家政策对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强,驱动了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3)。自2005年《国务院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非公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201310月《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的政策密集出台,到20141月促进社会办医的首次细则出台;政策方向从允许鼓励,从社会事业产业,从补充转型重大举措之一”,整合改制逐步加速。2016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提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于20202030年超过8万亿元和16万亿元,计划在2030年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健康中国战略必将成为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以预见的是,十三五期间,健康服务类行业将成为大健康产业重心。

此外,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持续上升,公众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使得我国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得到了有效提升,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从居民人均卫生支出看,我国居民人均卫生支出额从2000年的361.9元增长至2016年的3351.7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4.93%(5)

富裕人群相对于一般医疗服务消费群体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对价格不敏感,或是享有高端医疗保险,能够承担高额医疗费用,这将是未来投资机会集中体现的领域。与此相应,高端医疗保险将成为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重要增长点。据预测,未来五年,我国每年约有3000~4000万的人群需要高端医疗服务,高端医疗保险市场容量至少可达200亿元,并逐步由上海、北京等一线中心城市向苏州、南京、成都、武汉等中西部二线城市推开。

5
结语

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快速增长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重大国情和严峻挑战。当前,虽然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晚、科技相对落后,我国大健康产业很大程度上还是追随国家发展的角度,仿制国外的产品,在中低端市场打价格战,缺乏高端产业孵化和服务平台,产业整体收益与西方欧美国家还存在巨大差距。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带来了疾病谱的变化,尤其是慢性疾病的负担愈加沉重,老年慢性病具有患病人数多、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多重特征,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任其自然发展,必然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带来巨大的损害,成为我国健康事业发展的巨大威胁。

另一方面,老龄化和慢性疾病在给我国的大健康事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发展机遇。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健康服务的巨大需求,而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提高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为解决一个由庞大的老年人口和慢性病群体所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健康问题方面所面临的时代难题,就必须转变观念,聚合推进大健康理念的共识,集中力量解决慢性病高发这一公共卫生危机问题。此外,来自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必将刺激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生命科学》2018,08药大品种联盟(BBTCML)编校发布。编辑:远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7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挑战
关于养老产业的框架研究摘要
我国老年慢性病现状及发展趋势
WHO报告:变迁中的中国,健康问题的现在与未来
低龄老人“主动健康”需跨越几道槛?
改善生活方式,促进老年人健康——中国老年人行为因素与健康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