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宋江南 ⑱| 与谁同行?循着东坡足迹游姑苏

2021年12月30日《姑苏晚报》A03版


为虎丘代言、苏亭内的墨宝、“旧交新贵音书绝”的名句……

与谁同行?循着东坡足迹游姑苏

熙宁四年(1071),苏轼第一次到苏州。之后的几十年间,苏轼从未主政苏州,但他六次经过苏州,均留下诗词散文作品,不论是虎丘赋诗、好友唱和的风雅,还是寺院清修、与僧人相交的禅意,都使他对苏州产生了深厚情感。

金融行业从业者王国刚联系到本报,带领我们在苏轼的诗词中寻找他在苏州留下的“足迹”。


“老守娱宾得二丘”

苏东坡曾经有诗《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云:当年大白此相浮,老守娱宾得二丘。酒后的戏谑令旁人颇为费解这“二丘”的含义,苏东坡遂引友人闾丘(北宋名臣,苏州人,苏轼好友,闾邱坊因此人而得名)戏言而自注“不谒虎丘,即谒闾丘”。因避孔子讳,“丘”“邱”至今通用。

熙宁四年(1071)夏,苏轼从京城出发前往杭州赴任,一路南下,到达苏州时已然仲冬时节。在苏州停留的日子里,苏轼曾前往虎丘游玩。熙宁七年(1074),结束了赈灾工作的苏轼自常州、润州返回杭州,途中又经过苏州,在好友、宋朝大臣刘述的陪伴下,他再次来到虎丘游玩。

虎丘的美景令苏轼流连忘返,每过苏州他都会一登虎丘激发诗兴。“入门无平田,石路穿细岭”(《虎丘寺》)。如今,沿着苏轼的足迹,我们还可见“知有真娘立道边”(《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的真娘墓,还可见“铁华秀岩壁”(《虎丘寺》)所描述的有岩如削,该处岩石也因苏轼的诗句而取名“铁华岩”,亦可登上“千顷云阁”去看那“云水丽千顷”(《虎丘寺》)的开阔风景。

苏轼曾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如今,虎丘也成了苏州旅游的一张名片,多因苏轼的“宣传广告”。而“闾丘”却正在渐渐地被后人遗忘。然而,如果没有“闾丘”,苏东坡就有可能不来虎丘,在苏东坡这里,先有“闾丘”再有“虎丘”也不为过。

《吴县志》有记载:闾丘故宅里有静寂堂、清心庭、万卷堂诸匾,皆为孝宗御题。如今的闾邱坊巷全长405米,宽2.5米左右,东出皮市街,西出人民路。信步走进巷内,寥寥几步的距离,仿佛步入了另一个时空。不同于皮市街的浓浓烟火气,闾邱坊巷幽雅整洁,入冬后的爬山虎颜色鲜艳,覆盖青砖,把巷子带出了几分暮色凝重。


“归去来辞”述情谊

苏轼与苏州佛教之地缘分不浅,熙宁六年(1073),苏轼去常州、润州、苏州等地赈济饥民,经过苏州报恩寺时,他想邀请成都通长老前来做主持,便当即写下《苏州请通长老疏》,希望通长老的到来可以“振法音,以助道化”,通长老很快应允。在重建报恩寺塔时,许多人都将自己私藏的舍利捐赠给报恩寺,以供瘗埋,而苏轼“无舍利可舍”,便将自己的私印和装私印的盒子赠予报恩寺。

在苏州时,苏轼还经常到定慧寺与住持饮酒赋诗,住持和尚甚至特意让出住房和花园,供苏轼起居,名为“啸轩”,后称为“苏公祠”,祠所在的巷也更名为苏公弄。如今的苏公弄,位于定慧寺的东侧,南起定慧寺巷,东北至桐桥东街,过桥即干将路,全长290米,宽3米。

苏轼晚年被贬惠州,定慧寺的守钦禅师让其徒卓契顺带着自己写的《拟寒山十颂》前去探望,卓契顺带着禅师的信札、苏轼的家书,一路跋山涉水,从苏州徒步走到了惠州。苏轼即为卓契顺书写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送给他,并写了题跋。卓契顺回到定慧寺后,苏轼的手迹一直作为寺里的珍宝收藏。这一过程,苏轼详细地记载在了他的日记里和《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并序》中,苏轼和禅院之间的情谊也流传至今。

到了明代,苏州太守况钟在重修定慧寺时,将《归去来辞》刻在了定慧寺的寺壁上。400年后,寺壁上的碑文模糊剥落,姑苏城内的官绅集资盖了座“苏亭”,文人名士纷纷题咏,成就了一段佳话。


“一年三度过苏台”

熙宁七年十月,苏轼在杭州的任期已满,升任密州太守。他从杭州一路风尘仆仆赶往密州,途中经过苏州时,好友王诲安排宴席为其送行,苏轼回忆起这一年时间里自己三次过苏,不由感慨万千:“一年三度过苏台。清尊长是开。佳人相问苦相猜,这回来不来。情未尽,老先催。人生真可咍,他年桃李阿谁栽。刘郎双鬓衰。”(《阮郎归·苏州席上作》)而后出了阊门,苏轼写下《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便是真的不知下一次归来要待到何时。

千百年来,苏轼的名字已然成了华夏民族的一种记忆,这种记忆和苏州的山水人物紧密相连。王国刚被苏轼的人格魅力俘获,耗时两个多月写下《吾语吾坡》一书,并以“苏说苏轼:探寻苏东坡在苏州的足迹”一文带领我们重游苏东坡喜爱的姑苏古城,感受他“几时归去,作个闲人”简单而真挚的人生追求。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苏东坡,王国刚从《东坡志林》开始,每日阅读并书写心得,后来还通过林语堂《苏东坡传》、李一冰《苏东坡新传》、刘墨的《苏东坡的朋友圈》等书走进苏东坡的世界。“细读有关苏东坡的作品,我仿佛与东坡成了忘年之交,越发能感受到他的洒脱与旷达。”他说,他将继续书写《吾语吾坡》,力求更好地呈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记者 / 罗雯

摄影 / 王国刚

编辑 / 最清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闾邱坊巷里的东坡情
(原创)苏建东:略说 东坡与苏州之缘
杭苏52 姑苏践行宴 苏轼说:人生真可high……
苏东坡的五不写,果然有道理。
学生习作:从古诗看苏轼
为何苏东坡很瞧不起司马相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