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厉害的人,都会做自己的旁观者

01 鬼片的启示

恐怕只有不到1%的人懂这个道理。

包括那些正在无意识使用的人。

第一次发觉这件事的时候,正在跟李师兄看鬼片《京城81号》。大叔是最讨厌看鬼片的,国产的都是“假鬼”,洋鬼文化差异太大,一点也不恐怖,只让人恶心,日本的鬼太心理,吓人。

但李师兄喜欢。被戳到“惧点”的时候,李师兄不但有捂脸的身体动作,手臂上都能生出鸡皮疙瘩。我哈哈大笑,一点也不觉得有吓人的地方。

我以为这是左右脑的区别,但其实不是。

看动作片的时候,事情逆转了。看到精彩的地方,伴随着“洋郭达”杰森斯坦森的凌厉动作,我的手脚都不自觉抽动。李师兄就不会。

我跟李师兄探讨了这个问题,发现了真相:原来,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采用不同方式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有时候是旁观者,有时候是参与者

我在看鬼片的时候,会无意识把屏幕及观众纳入到目光之内,作为一个旁观者,提醒自己这只是电影,是假的。动作片则不同,我会尽力融入到电影屏幕之中,好像自己就是主角,这是参与者模式。

02 心理魔镜

1996年,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实验室里。

里佐拉蒂和同事们刚摆弄玩猴子,猴子的头上还插着电极。同事把饭送了进来,里佐拉蒂拿起食物的瞬间,猴子脑袋里的神经区域被点亮了。这个点亮的部分就跟它们自己伸手去抓食物一模一样。

这是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过程。

有人说:镜像神经元之于心理学,犹如DNA之于生物学。它能解释很多事情,比如理解他们意图,心理咨询中如何与人产生“共情”,甚至于打哈欠和哈哈哈大笑为什么会传染。

重要的是,当我们去投入地成为一个参与者时,我们会最大化地激活镜像神经元。这就是我看动作片时也会不由自主动手动脚的原因。

03 融入

做参与者,能让你最大程度体验某个事情。

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可以说是极致的“理性主义”,但他在面对情绪时却倾向于参与。

有个人问他,我现在极度恐惧,该怎么办?

他说:真的极度恐惧吗?恐惧已经占据了全部的你了吗?你深入它并与之融为一体了吗?你的心里是否还剩下一点点空间没有恐惧

克里希那穆提很喜欢发问,这让我想起《网球王子》里国光队长的绝技“手冢领域”,将每一个打来的球用加倍的力道打还回去。

是的,如果是绝对的参与,他不可能还剩下有思考的余地,并且不可能说“现在……”,这个“我”,必然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情绪之中。而当你就是情绪本身之时,你是不会采取任何行动的。既不会冲外发泄,亦不会向内压抑。你只是在体验。

这是做一个参与者的基本途径——融入

可以推论,要达到米哈里所说的“心流”状态,我们需要高度融入正在做的事情中。如读一本好书,浑然不知时光之流逝。

04 抽离

旁观者的基本工具叫抽离

有个小姑娘,面临高考,情绪非常不稳定,莫名烦躁。其实都是一些正常现象而已。但长期下去,陷入负面情绪循环,对高考极为不利。

我做的事情很简单。

首先让她闭上眼睛,进入自己烦躁的状态中。这里要提示的是,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绝对融入状态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忘记“自己”的。

接下来,让她想象离开自己的身体,把那个烦躁的自己留在原地。这就是抽离,每个人都能做到。

如果操作正确,会感到离开这个自己,内心是平静的,实际上已经剥离了不良情绪。但还可以有更多操作,可以让平静的自己去看着那个烦躁的自己,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可以,但不要刻意,而是等语言和行动自动浮现。

简单的抽离,在处理不良情绪上非常之快。

俄罗斯奇人葛吉夫提出过一个更加高级的抽离:每时每刻都要观察自己

05 高手的秘诀

先让我们忘记“每时每刻”这件事。

这太难,不是认真修行的话,也不需要这样去做。只说说观察自己。

普通人的常态是一种“半吊子”,既不完全融入一件事,也不会抽离去看自己怎么做事。我们是做两分钟,思想飞两分钟,刷十分钟朋友圈,然后再回到工作两分钟……

更可怕的事情是,我们对此浑然不觉。只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啊,又是什么也没做呢,可是怎么就这么忙呢?

略有觉知的人,会知道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在社交网络上。如果追问:在准备拿起手机刷朋友圈的前一刻,发生了什么?可能没几个人能答的出来了。

厉害的人,就厉害在这里。他会清楚地通过抽离观察自己,知道是什么东西刺激了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有怎样的习气,也知道怎么才能“对治”。

不夸张的说,每一个厉害的人都是非常了解自己的,自己的经历、犯的错误、习惯性格、偏好兴趣、缺点优势,一切都了如指掌,故孙子兵法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有位专家解读的特别好:知己知彼,关键在于知己。因为不可胜在己,自己强大了,自己不失误,别人就无奈你何

很多朋友听了李笑来,学到个词“元认知”。元认知是什么?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你要如何认知自己的认知过程?在认知时抽离,看自己是怎样认知的。

常常有人问:到底如何了解自己?

孔子的方法是每日“三省吾身”,《好好学习》里成甲的方法是写反省日记,我推荐你加上一个:做事时适度抽离,做自己的旁观者

愿你找到真相之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镜像神经元:情绪感染、教育与共情
感同身受:镜像神经元
为什么你和我之间永远隔着亲切?
孩子刚上幼儿园,应该如何避免家长与孩子的焦虑情绪?
手的位置影响记忆和高阶认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