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孩子触及死亡这个育儿敏感话题时,父母该如何作答

文/林妈

“死亡”是个沉重的词语,在孩子的世界里,它更是遥远而陌生的。家里养的小猫小狗死了,他们会问:妈妈,它们怎么不动了?这时,我们要怎么回答呢?直接告诉他们事实,还是编一个善意的谎言?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一下孩子在各个年龄段对死亡的理解

婴儿

死亡对婴儿几乎没什么影响。他们对死亡的反应只是某个记忆中熟悉的人不在了,如果那个人恰好是他的长期的看护人,他可能会产生些焦虑感。也就说,当婴儿逐渐意识到某个人或物体不存在(死亡)的时候,会做出一定的身体反应,而这个反应是潜意识的。

幼儿

幼儿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区分事实和幻想,所以他们也无法理解“死亡”。他们可能会重复说一些听起来像“正确定义死亡”的句子,比如“爷爷死了,他去了天堂;姥姥离开了,不会回来了等等” 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可能又会说要爷爷抱抱,要姥姥背背。幼儿理解问题的方式是跳跃式的幻想着。

早期儿童

在儿童早期,孩子通常听到死亡这个词,会将它的意思理解为离别或睡觉。他们可能会认知到身体死亡这个事实,但不会将它与生活区分开来。他们认为棺材里的死人也会吃饭、睡觉和呼吸。对于这些儿童来说,生命和死亡是可以等价互换的。他们不会真正理解死亡是不可逆的,也是一种普遍的规律。

学龄儿童

学龄儿童会试图将死亡想象成幽灵、妖怪或魔鬼。他们也会将不良思想和行为与死亡原因联系在一起,因此,死亡会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内疚感甚至是恐惧感。但是,随着认知能力逐渐发展,他们更能理解大人世界中所谓的“合理的解释”。

大龄儿童和青少年

大龄儿童和青少年已经能完全理解什么是死亡,因此他们也是最难面对死亡,最不愿接受生命会终止这个事实的。

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是“死亡”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生命都是有始有终,就像花到冬天会枯萎一样,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没有人能抗拒,不管我们有多爱一个人,都会有分开的一天。但这天会来得很慢很慢,在帮助他们认清死亡这个事实的前提下,要告诉他们不用为此担心。

如果身边有亲人去世了,我们不用回避谈论他们,更不要急着把他们的痕迹从家里抹去,对孩子来说,死去的亲人仍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纪念亲人,同时告诉孩子,尽管他失去了一个亲人,但是其他人都会继续陪伴他,保护他,他不是孤单单的一个人。

要不要带孩子参加葬礼?

首先是征询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愿意去,我们要先给他们解释一下葬礼上会发生些什么,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很多妈妈不想让孩子看到自己哭,其实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哭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一种情感的表达。但是,无论我们有多伤心难过,都要让孩子知道我们能照顾好他们,给他们安全感。

要注意的是,在葬礼上妈妈们如果不能做到时刻陪在孩子身边,也要找个孩子熟悉信任的人陪着孩子,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待着。

珍惜生,但不畏惧死

我们不能把死亡说得很恐怖,很纠结;也不能把死亡说得很美好,很飘渺。作为父母,要简单地告诉孩子死的人没有知觉,什么都不能做(或者简单的向孩子介绍一些美好的生平事迹),但活着的人,会继续通过扫墓鲜花等方式,纪念他们、不会忘记他们。通过这种直白但明确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感恩生命、感谢父母、感激每个擦肩而过的生命。

当孩子主动提及“死亡”这个话题时,作为父母,要给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念:虽然生命是有限的,但爱和思念却是永恒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时分,如何恰当地和孩子谈论死亡?一个无需回避的问题
话题
佩妮拉:和孩子一起探寻生命与死亡的秘密
幼儿说谎和想象有关
儿童秘密的九大发现
(三)仇剑崟推荐:《心理急救现场操作指南》全书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