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万维钢《学习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本讲学习方法的书,不是一般的老师们摸索的那些民间方法,而是经过最新科学研究验证的、能达到最高效率的方法。


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和对学习高手的观察,结合心理学特别是脑科学的进步,可以说是发现了学习的秘密。怎样快速掌握一项标准化的技能、如何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创造性思维到底是什么,像这样的问题都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结论。而这些有关学习方法的研究结果都还比较新,有的研究还在进行之中,远远没有普及开来,所以我们这本书有很多关于学习的新知。


01

常规性学习——刻意练习



(1) 只在“学习区”练习;(2) 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3)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4) 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髙度集中。

刻意练习的最关键部分是基础训练。当一个运动员进行“基础训练”,或者一个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他到底练的是什么,学的又是什么呢?是套路。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下棋用的定式,编程用的固定算法,这些都是套路。

用什么方法才能迅速地让技能套路“长”在身上呢?关键在于两点:(1)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2)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对学习来说,你想要学什么就应该练什么,功夫就在功夫上。我们追求的就是把这个特殊技能的特殊神经网络“长”在大脑之中,别的都不必管。

从刻意练习角度,这就是即时的反馈(immediatefeedback)。在有即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非常之快,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如果没有这种反馈,比如说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一个文学青年自己闷在家里写小说,投出去的稿子全都石沉大海,想要提高水平就很难了。

02

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一,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这个间隔学习法的原理是人脑的“记忆曲线”。隔一段时间回想前面学过的,然后再学新的,这个方法最有利于记忆。第二,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比如同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一遍,这是视觉;回家自己精读课本,这是读写;下一堂课再动手操作一遍……这样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同一个内容,效果很好。而且有些特定的内容适合特定的方法。特地查了相关的研究,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相匹配,而不是跟学生的喜好相匹配,才是科学的做法。第三,要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练习的“反馈”。不测验,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学会了。第四,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新旧知识连在一起,熟悉+意外,知识才算是真正长在了你的大脑之中。这些方法并不神奇。没有用到什么高科技,也不需要家长和老师配合、一惊一乍地给你演个节目才能让你学会一点知识。

03

关于先天和后天



这种研究进行了几十年,科学界的共识是,先天因素远远大于后天因素。首先,任何一种能够测量的特征,包括智商、兴趣爱好、性格、体育、幽默感,甚至爱不爱打手机,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天生的。其次,后天环境对智力和性格的影响非常有限。先天因素是主要的,后天因素是次要的。哪怕家庭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一对同卵双胞胎小时候的行为,以至于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爱好和个性,但等他们长大以后,他们的先天特征会越来越突出,他们会越来越“像”!他们在摆脱家庭对他们“真实的自我”的影响!注意,这并不是说家教完全没用。家教可以左右基因表达,可以鼓励孩子发挥他天生的特长,也可以压制他天生的性格缺陷。只不过这个作用是有限的。最后,一个针对两岁儿童的研究发现,越是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基因对孩子的影响越大;越是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越大。这大概完全是因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充分发展的环境,他们被环境给压制了;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却可以天高任鸟飞。当然,这个研究说的是两岁的小孩,根据前面的结论,成人以后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04

关于思维模式和兴趣



思维模式还会影响人们对工作中各种挑战的态度。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在面对一个任务时,会认为任务是对他个人能力的一种测试。比如让他考试,他会认为考试是证明他行还是不行,因而非常担心万一搞砸了别人就会质疑他的能力。他很容易把任务当成威胁。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把任务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他并不是通过任务来证明什么,而是通过任务来提高自己。他把任务当成机会,结果他的表现会好得多。

如果能建立起兴趣,我们希望这个兴趣能在练习过程中,随着练习者能力的提高,练习难度的增大,而越变越强。在理想的状态下,整个过程可以形成一个正反馈:最初,这个孩子在音乐中有一点超出同伴的兴趣,于是他主动练习;因为练习了,所以不仅仅是他的兴趣,他的音乐技能也超出了同伴;于是他的兴趣更大了,他进一步猛练;他在比赛中获奖,于是他把目标定为成为顶级高手;在追逐这个目标的时候他发现音乐真是个博大精深的项目,越练越有兴趣。也许很多科学家的成长就符合这个理想模型。

05

关于全才和专才



自由技艺是比专业技能更高级的知识。往小了说,自由技艺是“软实力”;往大了说,自由技艺是“屠龙术”。几年前《华尔街日报》有个针对美国各大公司的调查统计,说有93%的公司认为,有三个来自自由技艺的技能,比任何本科专业都重要。这三个技能是批判性思维、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自由技艺教给我们的,是去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去做一个工具。也许“XX知识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就错了。如果哪个知识都可能有用,那你最应该关心的其实是你对什么感兴趣。真正的斜杠青年追求的不应该是在简历上多加几个斜杠,而应该是培养广泛的兴趣,把知识本身当成回报。

全才的特点是,他有一个自己的核心领域,在这个领域中钻研比较深,比通才深但没有专才那么深。但是全才不仅仅专注于这一个领域,他能够把核心领域中的技能运用到邻近的领域中去。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能不断学习新东西,以至于最后全才涉猎的广度甚至超过了通才。全才往往可以纵横几十个专利类型!全才的创造力是最强的。什么样的人最能创新?我们的结论是你钻研得特别深也行,或者特别广也行,最好是既深又广……最怕的就是既做不到深,也做不到广。


扫描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远方读书:《学习究竟是什么》万维钢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改革
引用 【转载】教师教学七项技能之二:导入技能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掌握这3点教育孩子不发愁
如何快速掌握一门新知识?
坚持练习一万小时就能成为高手吗?错误!刻意练习才是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