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养自我 内圣外王

上回书说了《大学》“三纲”和“六证”,接下来说“八目”,《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内圣,内圣是基础和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王,外王是目标和结果,这就是人生的本末先后。其中,“格物”就是探究事物的规律;“致知”就是获得真知;“诚意”就是意念真诚;“正心”就是端正心性;“修身”就是修养身心。“修身”是内圣的结果,也是外王的前提。只有把修身做好,才能成为一个有“大人之学”的“大人”,而不是平常的“小人”(古代的“小人”指平常人,与现在称卑鄙的人为“小人”意思不同)。

“修身”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大学》中继续说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当将修身作为根本,本末倒置是不会把事情做好的,付出少而得到多,付出多而得到少,这样的事是不存在的,这就是做人智慧的根本之所在,这就是做人智慧的最高层次。

看了吧,画重点,上面的最后一句:“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这就是做人智慧的根本之所在,这就是做人智慧的最高层次。它是如此的重要,我们怎么重视都不过分,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复体悟、反复实践。《大学》中说:“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意思是说,我们的学习要像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我们的修养要像打磨玉器,反复琢磨。

我是这么琢磨的,修身始于“正心”,正心源于“格物”。“格物”也叫“即物穷理”,就是在实践中探究事物的规律;然后才能获得真知,这就是“致知”;然后真诚面对自己的“良知”,就是“诚意”;然后才能以“良知”为准则端正自己的心,就是“正心”,这个过程就是王阳明的“致良知”。论语中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向内求,才能做到修己安人,建立功业,而不是一味的向外求,我要这个,我要那个,那只能是妄想。

王阳明说,人人天生就有“良知”,因为宇宙运行是有法则的,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有法则,人也不例外,做人的法则就在人的心中。孟子也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良知从来没有泯灭,只是被贪欲遮蔽了,心往内敛才能去除贪欲,心就会呈现出它本来的样子。道家同样也认为,心往内敛,做减法,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说,学习知识会越学越多,但是追求智慧就要把贪欲、智巧这东西损之又损,损到完全按照客观规律做事,这就是“无为”。“无为”不是无所做为,而是要顺应事物的规律去为,不胡作非为,不肆意妄为,不为所欲为。

通过正心进而修身,让心灵掌控身体,让理性控制欲望,我们才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身体只是我们的工具和仆人,身体要服务于心灵的本真,这样我们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八目”始于“格物”,这个物可以是万事万物,不同事物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只要本着初心一心只想着它,就能在“格”这个事物的过程中,体道、悟道、行道、证道,得道,最后合于大道。比如,武术家是以武入道,画家是以画入道,文学家是以文学入道,投资家是以投资入道,这就是《道德经》说的,通过“道”这些“非恒道”,融入“恒道”。

《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话是全书的总纲,开篇就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其中第一个“道”字指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第二个“道”字就是对第一个“道”字的体会、领悟、践行、证实等;第一个“名”字指事物本来的样子,第二个“名”字指事物表面的名相在人的思维中产生的概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恒道”是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人可以通过在具体事物中体道、悟道、行道、证道,以不同的方式入“非恒道”,进而融入到宇宙的根本法则之中,合于“恒道”。比如投资者,通过对“投资之道”的体、悟、行、证,以投资入道,就能融入到宇宙的根本法则之中,合于道。“恒名”就是事物本来的样子,事物表面会展示出各种名相,就是“非恒名”,它并不是事物的根本,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名相,要穿透名相深入本质才能获得真知。

看了吧,要不怎么老子骑牛呢?还是老子最牛,损之又损,把万事万物的道理浓缩成了一句话!这里面当然也包含了做人的理道,我来试着解析一下做人之道这句话:“发什么样的初心,就一心只想着它,找到它的本质,按照本质去做就行了”,这句话有两个要点,一个是“初心”,对应“非恒道”,一个是“本质”,对应“恒名”,把这两个词套进这句话,就变成了:“道什么样的非恒道,就一心只想着它,找到恒名,按照恒名去做就行了”,翻译成老子的话就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哇!太神奇了!太震惊了!是不是一句话把万事万物的道理都说明白了?太伟大了!我崇拜至极!

这正是:

三纲八目人之道,修身为本知之至。

格物致知才真知,诚意正心方修身。

损之又损为无为,体悟行证合于道。

道可道也非恒道,名可名也非恒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阴阳之道
好书推荐:读《大学(全集)》有感
入道四行经(转载)
[转载]九真入道悟真篇
如何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谈茶艺里的茶道|范增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