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懂毛泽东的智慧:为何让世界变好,一定要有社会主义

红叶低窗语,秋风回望处。
辞人不再归,从此天涯路。

--《天涯》

人之于世间,犹大海航行,由不得自定路线。但方向还是能由自己掌舵。我们朝哪个方向行动,我们就在往哪个方向航行。

其实,人生,或者万事万物,都是由无数的悖论组成。亦或者,存在本来就是相反相成。比如我们看到那些最成功的人,也许背后是最辛苦的。拍到最惊艳的照片,也许是在最险处的。再看那河流,我们迎来它的那一刻,它就在逝去了。再看那大自然,它繁盛的那一刻,就在衰败了。所以,世事无常,是存在的本来面貌。人亦是如此。我们之所以还能保持一定的秩序,全赖那意志力,和赋形的、相对按部就班的日常。

由此,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是基于平常的向上。在此前提,如何度过个体的人生?有人是把孩子作为其生命实现的试验场。而我愿意把自己作为自己生命的试验场。我愿意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跟伟人之所学,不管是在学术上,抑或未来的工作中。1972年,毛主席第一次会见尼克松。尼克松对毛主席说:“主席的著作感动了全中国, 改变了世界。”毛主席回答:“没有改变世界, 只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

伟人的思想,即是实践。

今天,我们再回到历史。揭开历史的迷雾,不妨让人震惊。知道那么贫穷落后的新中国,是费了多大的努力才守住那三十年的和平发展吗?我们且看:

  • 1950-1951年解放西藏(背后印度英国)。

  • 1953-1956年抗美援朝。

  • 1958年炮击金门(背后美国)。

  • 1959-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

  • 1962台海危机(背后美国)。

  • 1960-1968年五千余次中苏边境冲突。

  • 1969年中苏珍珠岛战争。

  • 1965-1973年抗美援越(1969胡志明去世)。

  • 1974年西沙群岛战争(背后美国)。

  • 1975年越南联苏反华。(1979中越战争)。 

历史告诉我们,那三十年几乎没有一年是消停的。即便这样动荡紧张,我们依稀的记忆,却以为那时候只有和平。可实际上,在这和平的背后,是伟人未雨绸缪的应对,先于他的核心团队预见几十年。假若没有伟人,我们估计早已四分五裂了。甚至,被苏美撕裂成至少两个国家。要知道,当时苏美两派的意识形态渗透,并不比今天轻微。

对于毛主席,赞美他如何伟大都不为过。不过,前提是,我们要真正透彻理解和运用他的智慧。而不是墨守成规,机械地学其表面功夫。这是不符合不断变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

我们再看1964-1973年越南战争。这场战争对当时的世界格局影响很大。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北越与我国接壤,美国攻下,其对我国的威胁有如当年的朝鲜战争。当时,北有苏联的威胁,东有日蒋美,假若南再有美攻下北越,那么我国的安全就极其危险,被四面围剿。

加上胡志明的特殊交情,伟人决定派军队援越,但为避免给美国对我国直接出兵的借口,所以不正式地参与,只出动高炮手、修路、工事,以及战略上的指导。结果,几年下来,美国迟迟未能攻下越南。当时他们已出动一半的陆地军力,1/4的海军,1/5空军,消耗了2千亿美元,硬是没能拿下。这严重影响其国内的经济,本土反战情绪高涨。并让美国在苏联冷战较量中处于守势。

他们急需走出越战的负面影响。同期,苏联对我国的攻击越来越强,构成的威胁越来越紧张。这些角逐力量的变化,将中美关系之走进,推向台前。1969年1月尼克松上台,他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抛出愿与中国交谈的愿望(唯独没有直接给中国外交部传递这信号)。

伟人在观察一年左右以后,1970年邀请美国记者斯诺出席国庆检阅,与他在天安门城楼同台。但美方并未意识到这东方式含蓄表达的意思。12月伟人干脆再与斯诺会谈,以他为媒,通过与他的谈话向美方传达中方的意思。

1971年3月世乒赛在日本举行。美国乒乓球队向中国队表达想来华参赛。起初外交部并不同意美国队参加。后来在最后关头,伟人一句“邀请”,打破了中美的阻隔。尼克松见状会意,同年5月,写信给周总理希望访华,并派基辛格先行商谈议程。这才正式打开与美国直接交流的大门,从间接到直接。

1972年2月中美恢复正常邦交,打破了其对我国封锁长达23年的僵局。可见,伟人时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外交方面,由他领导的新中国由一边倒外交策略,经与亚非拉多国建交,再到与西方多边外交。世界的格局,也由苏美两极向多极发展。

但是请注意,这是在和平年代的战略变化。在战争时代,必须是一边倒,没有中间路线可走。否则,要打胜仗,绝不可能。许多今昔现象,再次证明伟人说的是对的。注意,为避免误会,一边倒的使用条件:一是战时。二是从源头上站对边。不是任何时候的一刀切。

最后讨论一下社会主义制度。许多人,尤其是公知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赋予个体最大的自由。他们认为,在经济法则之下,每个人都能做出最优的经济行为,每个人都能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社会也得到最大化发展,由此导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合理的。然而,这是伪论。

生产资料私有制在未出现绝对垄断及权力资源绝对等级化之前,确实能最大化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谁利用生产资料最充分,谁获得最多,谁就留下,其他自然淘汰。正面是激发每个个体的积极性,负面就是形成私人或团体绝对垄断。两极分化是必然。

生产资料公有制,理论上能避免此种分化发生。但在实践中,与之对应的计划经济,确实有其短板。谁能做到全面掌握社会的供需呢,这些资源谁能大公无私又合乎规律地分配?如此看来,在未能实现全人类无差别的共产主义之前,
公私兼顾,以市场为基础,统筹调控之,也即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或许是最为理想的社会制度。

另外,还有人提及人类为生存而需要受保护,从而宁愿为奴。不知道他们如何将因生存而受到保护这样的权利,与愿意为奴作为交换条件对等起来的。也许这需要一个文化语境:在中国古代,虽然存在阶级等级,但实施的是儒家“以家天下”的文化体系,每个人都是天子的人,天子就是家长,这样人们服从家长,就没有“奴”的强烈感受。且
在儒家农耕体系里,即便底层人也有其独立人格,大多数人家里有田,可自由耕种,还有学贤则仕的上升通道。

但是,
一旦离开这种文化语境及上升通道,奴就永远是奴被奴役、被指使干活,没有独立人格,且毫无上升的可能。这种奴,他们的生存权被他们的主人“保护”,他们假如知道有一种叫平等的东西,有他与生俱来的生命权,还愿意接受吗?

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今工人的地位和福利比他们初始时代好太多,除了他们率先工业革命到处掠夺、殖民,抢占全球资源积累了原始资本,以及长期以来专享现代科技红利之外,还跟社会主义的出现有很大关系。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对西方资产阶级产生极大震动,为了巩固其政权,不得不重视工人和其他底层人民,改善他们的地位和福利。

因此我们说,社会主义制度,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一个重要保障。而不是相反。

播下一颗思想种子

让它随意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中考历史:每日一练~2019年4月1日
《虎视中国》(4) 热战、冷战、冷和平
读懂毛泽东的智慧:晚年的他,仿佛能“看见”未来
读懂毛泽东的智慧:站在历史之河,看思想的演变
尼克松问毛主席:您有什么特长?伟人回答后尼克松当场弯腰致敬
1972年,尼克松问伟人有什么特长?伟人回答五个字令他无比尊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