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西历史名人(扩充版)第一段

总:秦到民国

第一段:秦→唐

第二段:两宋

第三段:明→民国

主要为江西籍名人,部分与江西渊源很深,或长期在江西为官,或在这边传道弘佛法……

1:吴芮

   吴芮,约公元前241~公元前201年,秦汉之际馀汗县(今江西省余干县)人,为春秋时吴王夫差后裔。①吴芮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以民为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吴芮是秦朝番县第一任县令。③吴芮是第一个响应秦末农民起义的秦吏,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山王。④汉朝建立,刘邦改封吴芮为长沙王。⑤吴芮卒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1年)冬,谥号文王。△南昌城赣江岸边的滕王阁第四楼,有一幅巨大的江西历史文化名人壁画,在这些杰出人物中,吴芮居第一。(妻毛苹作“上邪”)

2:何汤

  何汤,东汉豫章南昌人,字仲弓。桓荣高弟。以才学知名。拜郎中,守皇宫开阳门(一次光武帝微服私访夜归,何汤按规定坚决不放光武帝进宫,光武帝改从中东门人。次日早晨,光武帝召何汤至太官,赐给饮食,称赞说:“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何汤之谓也。”建武十九年(43),光武帝立子庄为太子,擢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为太子讲授《尚书》

※3:张道陵

   张道陵(34—156),一名张陵。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本太学生,博通五经。(曾任江州令)。顺帝时入鹄鸣山(一作鹤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境内)修道。著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谓逢“天人”,授以正一明威之道,创立道派。受道者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自号“天师”(一说系道徒对他的尊称),亦称“天师道”。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教人思过,从者户至数万。建二十四治,立祭酒分领其户。“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后裔继承道法,世居龙虎山,称“张天师”

4:唐檀

唐檀(生卒年不详)字子产,东汉南昌县人。曾人洛阳太学学习京《易》、韩《诗》、颜氏《春秋》,后回家乡办私学,教授生徒,门下常有学生百余人。顺帝永建五年(130)举为孝廉,官拜郎中。檀喜好灾异星占之学,尝借灾异之变抨击宦官、外戚专权。后因上书言事得咎,即弃官回家。著有《唐子》28篇。(唐檀是徐儒子老师)

5:徐孺子

   徐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东汉隐士。少学今文经学,兼通天文,历算。家贫务农,自食其力。公府征辟,皆不就。时称'南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待宾客,特为他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以'悬榻'比喻礼待贤士。王勃《滕王阁序》所云:'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即用此典故。徐稚卒葬南昌进贤门外。今南昌孺子路、孺子亭、孺子公园皆因纪念徐稚而名。丰城隐溪因徐稚隐居于此而得名

6:陈蕃

    陈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

       少年时便有大志,师从于胡广。被举为孝廉,历郎中、豫州别驾从事、议郎、乐安太守。因不应梁冀私情,被降为修武县令,任尚书。又因上疏得罪宠臣而外放豫章太守,任内为政严峻,使吏民敬畏。后迁尚书令、大鸿胪,因上疏救李云被罢免。再拜议郎、光禄勋,与黄琬公平选举,因而遭诬告罢官。不久,被征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

       延熹八年(165年),升为太尉,任内多次谏诤时事,再遭罢免。灵帝即位,为太傅、录尚书事,与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宦官,事败而死。

      (典故①:立志扫天下。典故②徐孺下陈蕃之榻)

7:湛重

    湛重,字文叠,江西坞土塘人,后迁豫章(今江西南昌),湛重被“高第除郡博士”,官至京辅都尉、右内史卫尉、大司农诏加奉车都尉,后出任荆州刺史,敕封汉昌侯。湛重是全国各地湛氏族人的重要先祖之...

    湛氏一族在东汉顺帝刘保执政时期(公元126~144年)湛重被“高第除郡博士”,官至京辅都尉、右内史卫尉、大司农诏加奉车都尉,后出任荆州刺史,敕封汉昌侯。湛重是全国各地湛氏族人的重要先祖之一。

8:彭材

    彭材,南昌人。东汉农民起义领袖。建安十八年(213)与李玉、王海等领导豫章人民起义,有万余人。后因孙权派新都太守贺齐镇压,起义失败。

9:张盛

    张盛,道教第四代天师, 字符宗,道教派系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张鲁的四子(一云为第三子),道教派系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第四代天师(称嗣师),魏初至鄱阳入龙虎山传扬道教,四方学道者日众。道教历代天师均在江西龙虎山传教即自张盛始。

    “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其后四代曰盛,来居信之龙虎山。”初居南郑,父命嗣教,克志精修。魏世祖封“奉车都尉、散骑侍郎、加都亭侯”,不受。携印、剑、经箓自汉中还鄱阳入龙虎山,修治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故址,遂以其地为居,每年以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登坛传箓,四方从学者千余人

10:聂友

    字文悌,豫章郡(今江西樟树市)人,汉族,三国东吴名将。

    聂友少为县吏,至京城常与大将军诸葛恪等人交往、辩谈,因时论精辟,声名四溢。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孙权将图珠崖(今海南岛),以问军师全琮,琮曰:“殊方异域,隔绝瘴海,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自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猥亏江岸之兵,以冀万一之利。愚臣穷所不安。”孙权不听信。诸葛恪推荐聂友为珠崖太守,孙权诏加聂友为将军与校尉陆凯同往,获胜。孙权大悦,徵拜丹阳太守。后遭孙峻忌妒,欲以为郁林太守。聂友发病卒,年仅三十三。其墓在豫章

11:许逊

    许逊,字敬之,豫章郡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慈母村(今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麻丘镇附近)人。晋朝著名道士,道教净明派祖师,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称道教四大天师。

     个性聪颖,师从大洞君吴猛学道,太康元年(280),举孝廉出身,出任旌阳县令。不慕名利,弃官东归,修道炼丹于西山,着书立说,创立“太上灵宝净明法”。相传著有《灵剑子》《玉匣记》[2]等道教经典。

     宁康二年,羽化,时年136岁。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追封“神功妙济真君”。

12:陶侃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衡(一作士行)原籍鄱阳郡鄱阳县,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中国晋朝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

  陶侃出身南方寒门,早年仕途艰难,官位不显。八王之乱时,凭借着自身的才干,深得荆州刺史刘弘的重用,参与平定张昌起义、陈敏叛乱。后更投靠琅邪王司马睿,平息杜弢领导的流民起义,一度被授为荆州刺史。因权臣王敦排挤,改镇广州。王敦之乱平息后,陶侃再镇荆州,并加都督荆湘雍梁四州军事、征西大将军。晋明帝死后受执政的外戚庾亮忌惮,心怀不满。咸和二年(327年),苏峻、祖约之乱爆发,陶侃于次年被推为盟主,与江州刺史温峤等组建西方义军,成功讨平叛乱。战后因功加侍中、太尉,都督七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五年(330年),领兵擒获擅杀江州刺史刘胤的后将军郭默,兼领江州刺史。咸和七年(332年),派兵经营巴东,收复襄阳。咸和九年(334年),陶侃辞官归隐,不久后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获赠大司马,谥号“桓”。陶侃从戎四十一年,“雄毅有权,明悟善决断”

※13:殷羡

殷羡(生卒年不详),字洪乔,陈郡长平县(今河南省西华县)人。东晋官员,扬州刺史殷浩的父亲。曾任江州(陶侃)左长史、长沙相。平定苏峻之乱有功,授豫章太守,累迁光禄勋,卒于任上。(陶侃下属)

     典故“付诸殷羡”“生子之勋”

殷羡在即将离开南京,赶赴豫章担任太守时,很多人都托他带信,他把信一一收下。结果殷洪乔来到石头渚(江西赣水西口)时,启开这些书信,发现大多数都是拉关系,跑人情之类的内容,他不由非常反感,于是将信都抛进了水里,并说道:“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做致书邮。”

“生子之勋”

晋元帝的幼子司马昱出生后,晋元帝很高兴,就赏赐群臣。殷羡推辞说:“皇子降生,普天同庆。而臣没有什么功劳,却能领到赏赐,实在惭愧。”晋元帝笑着说:“此事怎么能让你有功劳呢?

※14:慧远大师

释慧远,东晋高僧(334—416),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净土宗始祖。东晋孝武帝太元六年(381)二入庐山,结庐讲学,在庐山倡导弥陀净土法门,与十八高贤共结莲社。卜居三十余年,足不出山。撰有《沙门不敬王者论》。[1]

《文选》李善注曰:“释惠远,本姓贾氏,雁门人。游许、洛,出家,师释道安符丕。后还吴,入襄阳,南达荆州,欲往罗浮。届寻阳,见庐峰,遂居焉。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晋义熙十二年终。

15: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1])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43-46],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1]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2]”,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1]

陶渊明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6:胡藩

胡藩,字道序,祖籍江苏宿迁县人,后迁豫章(今南昌),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开国功臣、名将,散骑常侍胡随之孙,治书侍御史胡仲任之子[1]。

为人重义气,性刚直,通武善射,足智多谋。初参郗恢、殷仲堪军事,转投桓玄。桓玄败亡后,刘裕知其忠义和富有才略,招降,遂投入刘裕麾下。后随刘裕南征北战,先后参与刘裕北伐南燕,南征卢循,征讨刘毅,征讨司马休之,北伐后秦的战役,屡立战功,参与了刘裕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活动,才略超群,被誉为“江右俊杰”

17:雷次宗

雷次宗(386年~448年),字仲伦,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南朝刘宋时期教育家、佛学家。他曾两次被皇帝请到京城讲授儒学,齐高帝萧道成曾是他的学生。以雷次宗为首的分科教学,对隋唐时代专科教育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是后代分科大学的开端。雷次宗还是东林寺十八高贤之一,对净土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8:宗悫

宗悫(què)(?~465年),字元干,南阳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人,东晋书画家宗炳之侄,南朝宋名将。

宗悫早年效力于江夏王刘义恭,官至江夏王国上军将军,后以振武将军之职随征林邑国,升任随郡太守,又参与平定雍州蛮乱。宋文帝遇弑后,参与拥立武陵王刘骏为帝,随其讨平元凶刘劭,升任左卫将军,封洮阳县侯。后历镇广州、豫州等地,先后平定南郡王刘义宣、竟陵王刘诞的叛乱,官至安西将军、雍州刺史。

永光元年(465年),宗悫在雍州病逝,朝廷追赠征西将军,谥号为肃,(在南昌做官)

19:王孚

   王 孚 ,字烈之,南朝安成郡(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人。刘宋志书家

学业有成,品德高尚,为乡人称赞。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安成相沈邵拟举孝廉,寻病卒。沈邵表彰他“行洁业淳,弃华息竞,志学修道,老而弥笃。”据《隋书经籍志考证》:王孚所著《安成记》原作已佚,仅存零星条目,为江西最早地方志书之一

20:翟法赐

翟法赐,寻阳柴桑人也。曾祖汤,汤子庄,庄子矫,并高尚不仕,逃避征辟。

矫生法赐。少守家业,立屋于庐山顶,丧亲后,便不复还家。

寻阳太守邓文子表曰:“奉诏书征郡民新除著作佐郎南阳翟法赐,补员外散骑侍郎。法赐隐迹庐山,于今四世,栖身幽岩,人罕见者。如当逼以王宪,束以严科,驰山猎草,以期禽获,虑致颠殒,有伤盛化。”乃止。后卒于岩石之间,不知年月。

→唐:

21:行思

行思(671~740),又名青原行思,俗姓刘,庐陵(江西吉安)人。①唐代佛教禅宗高僧。俗姓刘,相传他系汉长沙王之后裔。②行思与菏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南岳怀让并列为六祖惠能大师座下五大弟子。③住吉安青原山净居寺,四方禅客云集。世称青原行思。④惠能大师门下首座,后弘法于吉安市青原山净居寺,为六祖下弘传最盛的两大法嗣之一,其后出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大宗支。

22:陶玉与霍仲初

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武德年间,当时叫昌南镇德景德镇地区瓷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镇里出了两个制瓷高手,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

新平陶业名扬天下。这时有两个制瓷名匠,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他俩是当时新平制瓷的杰出代表。

附:

(陶玉

陶玉,新平镇钟秀里人。从小就受到熏陶,对烧造陶瓷特感兴趣;加之聪明伶俐,又不怕吃苦和谦逊好学,因此烧制出来的瓷器颇为精巧。后人描绘他的瓷器是“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所以生意很红火,远销到关中平原。那时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贸集市,甚是繁荣。一次,陶玉到了长安,人们看到他的瓷器,都说“颜色素润,堪称'假玉器’”。于是,一批青瓷被抢购一空。后来此事传到了皇宫,并有大臣将瓷器贡献给皇朝,获得好评。这样,昌南镇的瓷器就名满天下了。因为瓷器为陶氏所造,人们就把陶氏烧造瓷器称做“陶窑”。

霍仲初

霍仲初,新平镇东山里人。为人朴实,家中富裕,在乡里有一定的声望。他烧造的瓷器有独特之处,似乎与陶窑瓷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自从陶玉在关中售瓷得到“昌南镇瓷”的美誉以后,朝廷对镇瓷颇感兴趣,查问来源,地方官据实以霍仲初等人善于烧制瓷器的情况上报。于是,在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下诏令霍仲初等人专为朝廷烧造瓷器。以供御用。由于有如此之“广告效应”,昌南镇瓷器行销天下,将他的瓷器称做“霍窑”。)

※23:马祖道一

马祖道一是禅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俗姓马,又称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汉州什方县(今四川什邡马祖镇)人,谥号大寂禅师。

马祖主张道不用修,或者说任心为修。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是他的佛性思想与实践的总纲领。他让“顿悟”说付诸实行,取代了看经坐禅的传统,促使禅僧普遍革新禅的观念。

马祖道一禅师门下极盛,有“八十八位善知识”之称,法嗣139人,以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南泉普愿最为闻名,号称洪州门下三大士。其中百丈怀海门下开衍出临济宗、沩仰宗二宗

※24:怀海

百丈怀海(约720-814),①中国禅宗著名禅师,唐代禅宗高僧。本姓王,俗名木尊,福建长乐人,创立了《百丈清规》。

②百丈禅师是洪州宗风开创者马祖道一大师的法嗣,禅宗清规制定者。因常住地为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称“百丈禅师”。③唐中叶后,旧教规戒律与禅宗发展冲突,怀海大胆进行教规改革,设立了百丈清规,推进禅宗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25:陈陶

陈陶,(约812—885),唐朝诗人。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岭南(今两广一带)人,一作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早年游学长安,研究天文学,于诗也颇有造诣。举进士不第,遂耽情于山水之间,曾漫游江西、福建、江苏、浙江、河南、四川、广东等地。

宣宗大中(847- 860)年间,隐住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学仙,不知所终。

陈陶终身处士,广有诗名。其诗多为旅途题咏或隐居学仙之词,消极出世思想较浓,但也有部分投赠权贵、干谒求荐之作。《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26:卢肇

卢肇(818(戊戌年)—882)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乡(现属分宜)人,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过刺史。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卢肇是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也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他的表弟易重也是状元,江西的第二个状元(不过现在有专家考证,第一个文状元是丰城王季友,他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丙子科,以“初试第三,复试第一”的成绩高中状元,早于《江西状元谱》认定的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卢肇,应该是江西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状元)。

卢肇和“锦标”一词,还有一段渊源。据五代十国时南汉宰相王定保《唐摭zhí言》券三记载,唐朝时卢肇和他的老乡黄颇齐名,但肇贫颇富,两人一同赶考,当地刺史嫌贫爱富只在离亭为黄颇饯行。第二年,卢肇中了状元,衣锦还乡。一次,刺史宴请卢肇看划船比赛,席间,卢肇即兴赋诗道:“向道是龙则不信,果然衔得锦标归。”一语双关,从前是龙,你不相信,如今真应了这句话,衔得锦旗而归。 (字面上的“锦标”,指锦制的旗帜,古时常用锦标赠给竞渡的优胜者)

27:谭全播

谭全播(834年-918年),男,江西宁都石上镇斫柴岗村人。唐末时据有虔州,拜百胜防御使、虔韶二州节度开通使。

曾任虔州防御使,也就是赣州的父母官,当时深得赣州老百姓的拥戴

28:钟传

钟传(?―906年),洪州高安人。唐末江南西道观察使兼团练使、镇南军节度使,封南平王,官至检校太保、中书令,割据江西近三十年。

这位武将叫做钟传,他是唐末江西高安人。我们说“武松打虎”是个演义,但是历史上能够以血肉之躯对抗蛟龙猛虎的勇士,确实大有人在,比如钟传,年青时,在一次醉酒之后,他就曾空手和老虎相博。他在王仙芝之乱时夺得抚州,882年,取代江西观察使高茂卿,入据洪州,担任镇南军节度使,后来封为南平王,主政江西二十余年,对文教颇为注意。

29:郑谷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唐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30:王定保

王定保(870-954),字翊圣,吴融之婿,江西南昌人。光化三年,(公元900年)举进士及第。唐末避中原之乱入湖南,不见遇马殷,遂入岭南,附于刘氏无北归意,任南汉宁远军节度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职。著有《唐摭言》十五卷。

     他是五代十国南汉宰相。《唐摭zhí言》就是他的晚年之作。这本书详细记载了唐代贡举制度和士人参加贡举的活动,以及有关遗闻佚事,王勃写序的故事便是出自这本书。

31:宋齐丘

宋齐丘:南昌人,出生官宦世家,历任吴国和南唐宰相。

 (887年-959年),字超回,后改字子嵩,号九华先生,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南唐宰相

   宋齐丘辅佐李昪治理江淮,推动经济变革,施行劝农之策,使得江淮一带“野无闲田,桑无隙地”,受到后人的赞扬

32:徐熙

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金陵(今南京)人,一说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出身于“江南名族”。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后在开宝末年(公元975)随李后主归宋,不久病故。一生未官,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沈括说他是“江南布衣”。其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

33:曹仲元

曹仲元,五代南唐画家。仲元,一作仲玄,丰城(今属江西)人。工佛道鬼神,始学吴道子,不得意,遂改趋细密,傅彩尤妙,自立一格。时人器之。后主李煜朝(961—975)为翰林待诏。江左梵宇灵祠,多有其壁画,细密精雅。周文矩曰:“仲元绘上天本样,非凡工所及。“当时言道释画者,推为第—

34:乐史

乐史(930-1007),字子正,北宋宜黄霍源村(今属江西)人。文学家、地理学家。曾在南唐时做过官,入宋后为平原主簿, 是隋唐开科举以来抚州地区第一位进士。仕宦60余年,先后任过著作郎、太常博士、水部员外郎及舒州、商州等地的地方官

35:董源

董源(生卒年不详),字叔达,洪州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人。五代绘画大师,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陈武帝陈霸先
朝堂相争,内乱不止(3)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
晉書卷八十五列傳第五十五
司马尚之传原文及翻译
南史·列传·卷五十八韦睿 裴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