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旧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秘密条款对比解读!
作者:杨晓雷
出品:十点法务
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颁布至今,24年来未做修改,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该法显然已经不能保障市场竞争秩序的需求。
2007年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结合审判实践经验公布了《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2号),该司法解释共19条,其中从第9条到第17条是对商业秘密保护进一步的规定。
今年3月15日,全国人大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23条明确了商业秘密属于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
今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10月31日,《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三次审议,最终在11月4日公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新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商业秘密条款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涉及商业秘密的条款分别是第9条和第21条,其中在第9条中规定了商业秘密的定义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第21条规定了罚款数额。
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九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新旧条款对比
商业秘密条款
旧条款
新条款
第十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九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条解读
新法在商业秘密条款的改动上,主要有三个方面。
1商业秘密的定义
以前关于商业秘密的定义会提到商业秘密的三个特征,即秘密性、经济性和实用性。新法修改的商业秘密定义中,删除了商业秘密“具有实用性”的内容,同时将“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替换为“具有商业价值”,商业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利益,无论是现实的利益还是潜在的利益,如果能为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的,都可以认定为具有商业价值。
2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具体行为,新法进行了细化,以便于司法实践的操作。第一是在获取商业秘密的不正当手段上,将“利诱”替换为“贿赂”,同时增加了“欺诈”行为;第二是在第三人侵权行为上,对通过前员工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3法律责任
在法律责任方面,新法提高了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定赔偿数额和罚款的数额。
新法在第17条中规定了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九条规定的,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权利人300万元以下的赔偿。也就是说,新法将法定赔偿额提到300万元,加强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
新法第25条规定了行政处罚数额,将“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提高到“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同时增加了情节严重的情形,处以“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也就是说处罚金额的下限由1万元提高到10万元,上限从2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
商业秘密案件整体上呈现举证难、审理难、赔偿难,本次修订的新法,明确了商业秘密的定义、商业秘密的侵权形式,明确了损失的计算方法,提高了法定赔偿数额,为法院审理商业秘密案件,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
作者简介:杨晓雷律师,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律师、专利代理人,民商法硕士,中国法学会会员。杨晓雷律师专注于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诉讼、仲裁及非诉讼业务。在专利申请业务中,涉及机械、电子、微生物等多个领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业秘密案件中权利人实际损失的认定
太古观察:简评《侵犯商业秘密案立案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
【知产财经】关于商业秘密侵权与专利权属案件的思考
反不正当竞争法最新修订:如何改变商业秘密保护【IPCOO商业秘密保护网】
从司法角度看专利法实施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问题探讨——以实证分析为视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