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学习笔记第69章-慎终如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襄(xiang)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于于无适,无适斤亡,吾吾葆矣。故称兵相若,哀者胜矣。

 

本章楚简本缺失。个别字参考帛书甲本。为方便对照,列出比弼本供参考: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显然,王弼本对帛书本有很大的改动。这种虽然在意思是就句论句的好理解了,但缺失了逻辑感,而且关键是是大概率地离失了老子的原意。笔者将文字还原为帛书本中的写法后,发现本章逻辑通畅。正是因为还原为帛书本的相对正确的写法,使本章后半部分的解读完全不同于通行的、常见的解读,而且是完全不同的,但确实合乎于逻辑,合乎于整章流畅自然的文意。

上一章即第68章仍然是讲大道的应用,讲与人相处应秉持“不争”之道。本章是讲核心思想是讲大道在用兵上的应用:强调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不用兵。然而不得不用兵时,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则守道一方会胜出。显然,老子并没有完全不考虑实力因素,夸大只要守道就必胜,也是非常客观。因为战争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笔者以为:本章在逻辑上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观点,指出最高明的用兵是“为之于未有”的不用兵即不战而胜,而“为之于未有”是合乎于道的,简单概括就是守道用兵。分为两小部分:

    ()引用谚语为自己提出观点做铺垫。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意思是说关于用兵有这样一句谚语:我不敢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而是采取被动防守的策略;不敢主动向前迈出一步而宁愿主动后退一尺”。

    ()从谚语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最高明的用兵是“为之于未有”的不用兵,而“为之于未有”是合乎于道的,简单概括就是守道用兵。“是谓行无行,襄(xiang)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意思是说“这句谚语到底是在讲什么呢?我来分析一下,大家就明白了:不主动进攻、宁愿退守。这说明了将帅在行动上是非常谨慎作为的。为什么谨慎?因为他担心轻率的行动离失于道而败。说的再深刻点,是因为他深深地懂得我在第64章中讲过的观点即‘为者失之,执者败之’、‘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因此时刻谨记‘临事之纪,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矣’即治事的关键,在于始终谨慎,则不会致败。而怎么实现无败呢?我在第64章就讲过了终极的方法,方法就是‘为之于未有’(参阅读者笔记第64章有关内容)。所以说这句谚语的将帅谨慎不主动进攻却宁愿退守,就是心中有道,不愿意违道而主动兵戎相见。现在大家应当明白了我引用的这句谚语就是在讲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为之于未有’,通俗地说就是最高明的用兵是不用兵。我将这句谚语再具体地阐发一下:就是在用兵的时候要时刻谨记:无行之行(决定发动战事前,我还是劝你最好的出兵是不出兵)、要无臂之襄(已经兵临城下时,我还是劝你最好的战斗是不战斗)、要无兵之执(两军搏击千军一发之际,我还是想最后一次劝你最好的兵器是不用兵器------即还是不要打了的好,这个意思),如果能做到这点,就是真正的无敌啊(因为根本就没有打)”。显然,老子在思想的深处是不主战的:他希望把战争化解于战争之前即“为之于未有”即无战可为,在用兵上做到这一点就是守道用兵。然而,那里会有一直的岁月静好!万一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呢?万一战争来临了怎么办?老子认为:万一不得已而战,仍然应当做到心中有所“适(归向的意思)”即归去,就是有终极信仰,其实就是守道。这正是他在后文中有阐述的思想。

    第二部分:讲守道用兵的效果。分为两小部分:

    ()反面证明不守道用兵的结局及原理分析。“祸莫于(于:象形字,古老的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故其本义为:超过)(于:介词,在的意思)无适(适:归向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不言自明的宾语‘道’),无适斤(斤:明察的样子。如《诗·周颂·执竞》中有‘斤斤其明’;《汉书·叙传》中有‘平津侯斤斤’。此处引申为分明、显然)亡,吾吾(吾吾:疏远貌)葆矣意思是说“我刚说了,最好不要打仗。然而天下不可能有永远的岁月静好啊。万一不得已而要战斗,我要提个醒:战争中最大的祸患就是心中没有归向(心中没有道的信仰),没有归向(没有道的信仰)显然必败,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已经离失了应当时刻保持坚守的道啊”。注意,本句被通行本错写为讲“轻敌”的。而且将“葆”牵强附会地理解成为第67章老子说的“三宝”(笔者以为第67章中的“三宝”就是应当写为帛书本的“三葆”即三个一直保持的,但为了和通行本统一、为了“三宝”的约定俗成而难纠正,就在第67章仍然用了错误的宝字,但在这里是绝对不能改为宝字的,因为葆是动词:有保持且长久保持的传神神含义),这种错改、因而错解、因而亦错断了句,实在是于本章章意不搭甚远。正确的断句应是“吾吾”合放在一起修饰“葆矣”。“吾吾”是古代的常用词组:表示疏远貌。如《国语·晋语二》:“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於苑,己独集於枯”,一个人悠闲逸乐却不合群,还不如乌鸦;乌鸦尚知道栖集在繁茂的枝头,他却独自停在枯枝之上。类似用法还有很多,读者可以搜索学习验证。

    ()正面证明守道用兵的结局。“故称兵相若,哀(哀:慈爱的意思,本章中是有道、合乎于道的意思)者胜矣意思是说“刚才我提醒了大家,就是在打仗的时候也要心中有所归向、有信仰,也就是说有道守道,否则必败,因为离失了道必败!然而如果不离失于道,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结果是必胜的------除非实力实在相差太过悬殊。所以你会发现:在两军实力相当的情况下,用兵有道的一方就会取得胜利”。

    显然,本章老子在写作时是一气呵成的:先引用谚语为即将说出的观点做铺垫,然后阐发观点,深意是最好的用兵不不用兵。然而面对人们可能的“怎么可能永远不打仗、万一别人来打我呢”的怀疑,老子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正视这一问题,说就是打仗也要有道守道:如果没有归向()必败,而有道守道的兵在两军实力相差无几的时候对垒,是有道守道的一方胜。逻辑何其自然顺畅紧凑。笔者以为,还原为帛书本写法的本章如此解读来逻辑感满满,文意才能贯通而通达而透彻。

    本章是对第64章“为之于未有”思想的完美的呼应和应用。兵者,不祥之器也,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李白)。只有死者能看到战争的结束(古希腊.柏拉图)。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的境界。为之于未有,慎终如始。这正是老子本章六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参悟国学,启迪智慧,滋养灵魂,温暖人生。晓钰是为理解,成其笔记,分享于缘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

There is nothing good in war. Except its ending(笔者译:除了结束,战争一无是处)

——AbrahamLincoln(亚伯拉罕·林肯)

 

-------------------------------------

●这些笔记文字/因缘际会/碰巧流转到了时空中的你/你信或不信/蝴蝶已然搧动了翅膀/那是过去五百年的量子起伏/那宇宙的背后啊/一定有一个极简的逻辑/这是世界普世的哲学......

●我苦苦等了五百年/不是为了来生/只是为了今生与你相见

●在时间无垠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却偏偏在这个时刻这个地点相遇了/那也没有什么话可以说/我只是轻轻地说一声/噢原来你也在这里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帛书甲本《道德经》复原本】注释。德经
道德经|学习笔记第29章-生活中有两出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则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
第61--70章校勘
《道德经》(帛书版)经文译文
道德经圣解(七十八)
《道德经》六十四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