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兴文县历史:八个问题,一段记忆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尽忠于民族国家,努力求团结进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几;坚持在敌后抗战,英勇至杀身成仁,感怀将略,数年知己情深

               ——左权


   兴文人民对抗战付出是极其巨大的,过去累计上战场的人数达到数万人

   当你碰到年迈已久的老人,很大可能性他就是一名战场下来的老兵

一、晏阳镇在八年抗战中,究竟有多少人参军?

    这个问题,谁也说不清。但据《兴文县志》(民国本)载,一九四一年壮丁的统计资料,可窥一斑。


甲级壮丁:晏阳镇815  富安乡354  博泸乡503

乙级壮丁:晏阳镇649  富安乡253  博泸乡452

已出征数:晏阳镇241  富安乡90   博泸乡136

   

   这一统计表所示的三乡镇,即今天的晏阳区。所谓甲级壮丁,即18-35岁的青壮年,乙级壮丁即35-45岁之壮年,45岁以上免征。如表所列了乡镇甲级壮丁共1672人,乙级壮丁共1354人,乙级是缓征对象,甲级是适龄壮丁,所以已出征军人,实为甲级壮丁。1937年抗战开始,到1941年,上述三乡镇共出壮丁468人,其中晏阳镇最多,815名甲级壮丁,即出征241人,平均3.5人中,即有一人出征。这个数字还不包括1942-1945年出征人数在内,但可推测,在抗战后期,由于战事日急,出征的人当更多,可能总数将达600人以上,可惜这4年,没统计资料,所以无法说清八年抗战,今日之晏阳镇究竟有多少人出征。

   虽然如此,这个数字已足够说明晏阳镇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之大,牺牲之大。



二、谁家出征人数最多?

    晏阳镇南街雷少贤家堪称“抗战之家”,雷家七个儿子有6人出征,这六人是雷崇德、雷震安、雷震远、雷春帆、雷振清、雷崇华。雷崇德、雷震安抗战开始后不久就血染沙疆,壮烈成仁。雷振清是中国远征军一员,到过缅甸,参加过仁安羌解救被围英军的战斗。像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母,为了抗日,接连不断地把儿子送上前线,在晏阳镇是绝无仅有的,甚至在抗战的大后方,也是很难找到的,怎么不令人肃然起敬。



三、哪一个保长自己去当壮丁?

   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把征兵变为抓丁,保长抓壮丁是“责无旁贷”,偏有一个保长不抓别人,反把自己给“抓”了进去,这位保长就是石滩上的陈友鹏。陈友鹏当了保长后,可能对被强抓的壮丁产生了同情心,也可能出于一腔热血,觉得男儿当报国,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总之他一个也不抓,挺身而出,志愿去当壮丁,因为他有文化,又是出于志愿,入伍后,便当了班长。当班长的人便有自由出入的权利,于是人们看见他不几天就穿了军装到街上走动。陈友鹏的行为使当时的许多人由惊奇而生羡慕。


四、谁为抗战负伤最多?

   曾经是中国远征军一员,后来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年70多岁的李正刚是负伤最多的一个。

    李正刚,晏阳镇南街人,1942年参军,1943年编入远征军孙立人部,他参加过缅甸仁安羌战役,在远征军入缅前。5500英军在仁安羌被日本军围困,孙立人命人弛缓。经过三个月的战斗,终于打败日军,救出英军。李正刚在这次战斗中多次负伤,胸口被子弹打个洞。后来日军反扑,远征军退进野人山,在蚊子、蚂蚁可以咬死人的地方,在缺粮、缺水的条件下,坚持三个月,终于走出困境。仁安羌战斗,野人山历险,是抗战中的辉煌一页,许多人都知道。这里且不多说,而李正刚后来在战斗中又多次受伤。笔者在访问他时,看见他的胸部、背部、手臂、腿上仍有大大小小十余处伤疤,这些伤疤,正好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史上的见证,也是李正刚本人的英勇抗战的光荣记录。



五、一个镇长同时又是一个烈士的人是谁?

    这人就是家住晏阳镇南郊的石自奇。

    石自奇原是中央军校十四期毕业生,属于国民党军人。抗战中回到故乡,当了晏阳镇镇长。一九四四年,战事正紧,国民政府号召“十万青年十万军”,石自奇放下镇长不当,当了青年军。因他是军校生,又当过营长。入伍后,仍然当营长,上了前线,并在其后升为团长。不幸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像石自奇这样的地方官并不多,他爱国,干洒热血写春秋,可歌可泣。这事年纪大一点的人都知道,可见人们并没有忘记



六、年纪最大和最小的壮丁是谁?

   博泸乡中心村的邓四兴,被国民政府抓去当兵时,已快满四十岁。胡子一大把,头发又长,已经属于缓征之列,但还是抓取顶数。胡子给刮掉了,脑袋成了光头,硬充了年轻人。据曾经入伍的石日才回忆,邓四兴被抓壮丁后,不久就上前线,而且不久就为国而死。

   又据当过青年军的李正然回忆,他说晏阳镇壮丁中年龄最小的是正街的李襄。李襄的二哥李华荣中签,依例应入伍,但李华荣是家中主要劳动力,于是李襄以十三岁的小小年纪便顶替他二哥去当兵。年龄小个子又小,就当勤务兵。李正然说他本人是1943年参加青年军的,他入伍时,李襄已去了。所以他断言再没有比李襄年纪更小的壮丁了。            



七、深明大义的县长是谁?

   此人姓余名诩字鸣谦,万县人,1943年人兴文县长。这一年,前线抗战很紧张。后方除了征兵抓丁外,还号召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兴文县志愿从军者达数十人,作为县长,余诩亲自为知识青年从军者饯行,给他们戴大红花,他的爱国心被眼前的现实更加引发了,写了西江月词二首,以表达这些青年的崇敬,抒发了共同的壮志豪情。



八、谁说袍哥人就不爱国?

   抗战到了后期,因为许多人已经上了前线,虽然不能说兵源枯竭,但适龄壮丁是比较少了,更由于国民党军队待遇太差,官兵又不平等,便出现了躲壮丁的现象。然而仗还是打的,只好抓壮丁。打国仗本是一件好事,经此一“抓”,谁还去自愿呢。于是晏阳镇出了奇迹,一个嗜鸦片如命的人,也被抓去顶数。此人姓刘名俊甫,已经四十左右的人,袍哥礼德字。说是被抓,其实又半是志愿,因他家境虽贫,但总是个读书人,懂得男儿有志须报国的道理,听说要抓他,躲都不躲便挺身而出,当起“老”壮丁来。

   刘俊甫当壮丁,震惊了哥老会,大家都为之感动。那时征兵由国民兵团负责,不似现在有接兵部队。哥老会的哥儿们要给他壮行,只好从国民兵团部把他报出来,少不了又置酒杀鸡、举杯相祝,还凑了不少钱,送到刘俊甫家里,恭恭敬敬交给他老伴,了了爱国的心愿,也了了袍哥人的情意。

   出征那天,各道公口(即帮会组织)早早准备了火炮,只等壮丁队伍出来。

   有趣的是,这些壮丁既是抓来的,当然就怕他们逃跑,国民兵团的人便用罗索一个挨一个栓起来。这些壮丁左臂上带朵红花,右臂上栓条罗索,成了一幅绝妙的讽刺画。于是人们便又看见满街送行的人中,放鞭炮的竟也走成了一个序列,可见其盛况之空前,可见爱国的人,不仅仅刘俊甫一个。

   刘俊甫当兵,烟鬼也爱国。后来又成了美谈。


贾子谦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珍贵档案曝光 披露“抓壮丁”沧桑故事
?王保长抓女壮丁,笑安逸了!
古蔺“三抗”斗争记忆
宋朝的城乡基层行政组织
志第一百三十一 食货上六 役法下
经部泰泉乡礼(明)黄佐 撰卷六 保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