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答IUD与生殖道感染相关疑问的好文章

关于“宫内节育器是否增加生殖道感染”的问题,众说纷纭。这里介绍一篇讨论很全面的综述文章《宫内节育器与生殖道感染的研究》,发表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年第2期上,作者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韩姹、薛凤霞。

文章就关于IUD操作前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及性传播疾病(STD)的筛查必要性、IUD手术操作是否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及应用IUD避孕妇女患PID处理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摘录一些重点内容,供临床医生参考。

1.宫内节育器与细菌性阴道病(BV)

细菌性阴道病是由于阴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厌氧菌和阴道加德纳菌过盛生长,兼性厌氧性乳酸杆菌受抑制所引起的一种无阴道黏膜炎症表现的综合征。

在置入IUD过程中可能使位于阴道内及子宫下端的各种病原菌进入宫腔,这些细菌可黏附在子宫内膜及IUD上,但正常的机体免疫功能可抑制或杀灭进入宫腔内的细菌,而不引起子宫内膜炎。尽管有研究提示,IUD妇女比使用其他避孕方式者患BV的风险性增高,但并不能说明使用IUD人群患PID的风险增高。

多数国家和地区,避孕和IUD使用指南中提出;放置IUD前不需要对无症状女性常规筛查BV或治疗无症状BV妇女。

但是,中华医学会妇产分会科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参考美国CDC的BV诊治指南,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的BV诊治指南(草案)中指出,无论患者是否有症状,所有妇科及产科手术前均应对BV患者进行治疗。

2.宫内节育器与性传播疾病(STD)

目前STD在我国流行日益广泛,并能引起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如异位妊娠、不孕、死胎、早产等,所以对STD的检查和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依据有无STD高危因素,将生殖道STD病原体筛查分为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筛查。美国医生认为STD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26岁;近12个月内有新的性伴、有2个以上性伴;以前有STD病史者。还有弱势群体,如静脉吸毒者、受监禁妇女等。

2006年一项系统性综述就IUD是否增加STD妇女发生盆腔炎(PID)风险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IUD操作后PID发生率很低,而STD妇女放置IUD操作后较非STD妇女PID的发生风险增高。

多数研究认为,对于放置IUD时发现明显的宫颈炎和上生殖道感染症状者,要进行STD检查和治疗,并延迟IUD放置时间。但在治疗结束后多久放置节育器尚无定论,按照美国CDC的STD治疗指南一般选择在规范治疗结果阴性后3~4周作为放置IUD的合适时间。

WHO关于避孕的指南中则认为,PID、黏液脓性宫颈炎、沙眼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当前感染等是IUD操作的绝对禁忌症。

尽管STD患者在放置IUD后发生PID的比例有所增加,但是毕竟发生几率极低,对于无症状妇女,若先检测病原体等待结果而延迟放置IUD时,医生应考虑患者复诊的可能性及在等待结果期间意外受孕的风险。

美国医生Markham等对社区诊所的720例要求放置IUD的妇女术前进行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的筛查,发现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的感染很低,分别为2.5%和0.56%,该研究中有30.26%妇女检查STD后未复诊放置IUD,而这部分人群发生意外妊娠的比例高达32.4%。这项研究提示,淋病和沙眼衣原体的发病率很低,没有必要为了等待检查结果而延迟放置IUD,以至于增加了意外妊娠的风险。 

各项研究都不推荐在放置IUD前对无宫颈感染症状者进行STD病原体筛查,除非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后发现为STD高危人群者或者患者主动要求筛查者。

也有研究建议对所有IUD妇女应进行STD高危因素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的评估,无症状的STD高危妇女应在术前或术日进行STD检查,但没有必要等结果回报后再放置IUD。

3.宫内节育器与盆腔炎性疾病

WHO人类生殖研究发展和研究培训特别规划署支持的一项研究中,纳入了多项包括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在内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对22 908例放置10种不同IUD的妇女,分别在置器后的第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此后1年随访1次,共随访8年,各组采用统一的IUD放置方法和随访方案。放置IUD后PID的整体发生率为每年1.6/1000人;按照时间进行亚组分析时发现,置器后20d PID的风险最高,为每年9.7/100人,之后降至每年1.4人,虽然长期放置IUD很少或不增加PID危险,但放置IUD的手术操作增加了PID的发生风险(因为受术者存在着生殖道感染的因素),且放置前的STD是术后PID发病的高危因素。

1991年,一项国际性随机试验比较长期使用含左炔诺孕酮和含铜的IUD并发症时发现,最初2年内,两组发生PID的比例分别为0.9/100和0.8/100,放置IUD6~7年后,该比例分别下降至0.2/100和0.3/100。研究提示,长期使用IUD并不增加PID的发生。

另一项国际合作项目对来自孟加拉国、智利、中国、哥伦比亚、埃及、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泰国的6 625例放置IUD的妇女进行调查发现,随访5年发生PID的比例很低(0.6/1000人/年)。2015年,Birgisson等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放置IUD的育龄女性随访2~3年,结果显示,无论有无STD高危因素放置IUD后发生PID的风险均小于1%。

整体上,诸多研究已经表明,发生PID的风险与长期使用IUD的关系不大,而放置IUD的手术操作过程可能增加PID的发生。因此,2014年SOGC关于减少放置IUD感染发生风险的指南建议,医生应在放置IUD操作后20d内对所有妇女进行发生PID的风险评估。

关于IUD患者发生PID是否取环的问题,不同研究结论并不一致。2003年,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不建议对PID患者取环。2009年,WHO指出,对PID妇女继续放置或者取出IUD在治疗PID效果方面无差别。

与之相反,2012年,英国性健康和艾滋病协会建议,治疗PID时要取环,但还要权衡取环后患者意外怀孕的风险。2014年SOGC制定的关于减少放置IUD感染发生风险的指南中指出,在治疗轻、中度PID时,没必要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取环,除非患者要求取环、或者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后72h没有临床缓解;发生严重PID时,开始合理抗生素治疗后应考虑取环。

4.宫内节育器与预防应用抗生素

多数研究显示,放置IUD后PID的发生风险整体偏低,放置IUD前给予抗菌素者并没有显著降低PID的发病风险。因此,不推荐对所有放置IUD妇女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但是对存在潜在STD高危因素的女性应考虑用药。

5.宫内节育器与生殖道感染的预防

进行IUD手术操作前,必须常规进行生殖道感染评估,尽早识别和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严格按照消毒和无菌技术规范进行医疗操作对于宫颈的手术操作,采用“不接触”原则,即避免子宫探针或其他器械碰触到阴道壁或窥器;虽然仅有有限的证据支持放置IUD操作前应进行宫颈清洁,但是该举措可能会降低PID的发病风险。

2010年计划生育协会指出,尽管没有证据显示经宫颈手术操作前洗必泰或聚维酮碘的阴道准备可以降低PID的发生,但研究显示可以减少阴道内细菌,对预防宫腔操作后的感染无害。2014年SOGC指南建议,在放置IUD前和操作过程中的标准操作规程应做到清洁宫颈、消毒器械。另外放置IUD后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造成下生殖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引起感染,对放置IUD妇女应强调生殖保健的重要性,对置器后妇女出现的副反应,如不规则阴道出血应及时给予治疗。

总结:IUD对女性而言是一项极为安全、有效且可逆的避孕措施。目前的研究指出,有症状的BV妇女要在IUD手术操作前给予治疗,无症状妇女置器前是否常规筛查尚不一致,国内指南建议无论有无症状术前要对所有妇女进行BV筛查和治疗。放置IUD前或术日对STD高危人群要进行病原体检测。治疗轻、中度PID时,不常规取环;治疗72h无效以及严重PID开始合理抗生素治疗后,应考虑取环。目前尚没有证据支持所有上环操作妇女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获益,对于STD高危人群可考虑预防用药。严格手术操作规范可降低生殖道感染的发生风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章制度
真正的最佳生育年龄,我们用证据说话!
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和宫颈机能不全
论文网 绝经后妇女取出IUD120例临床观察及分析
更年期妇女的性保健
2016 SOGC:宫内节育器 一些错误的认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