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0届“人类贡献奖”年赛(HPA2017)文献奖-杨有德-《哀牢山上收粮忙》

第10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获奖者说》系列(32

杨有德(中国/云南玉溪)

生产商贸类 文献奖

 

【获奖组照】哀牢山上收粮忙

【拍摄民族】彝族

【拍摄时间】2014秋-2016年秋

【拍摄地点】中国云南省元江县、红河县、元阳县,哈尼族、彝族山区农村。

哀牢山是云南的名山,而生活在哀牢山东南部的元江、红河、元阳三个县的各族人民在默默地传承着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每年的秋收时节,他(她)们在大山深处重复着这种千百年来不曾间断过的体力劳动,一代又一代地演绎着大山精神与情怀。我出身于农村,生长在哀牢山,比较熟悉这里的情况,因而选择了这个主题。

我是以拍摄民俗纪实类题材为主的,我知道被拍摄对象关心什么事,想知道什么事,我该问他们什么,该给他们讲些什么,这样就有了共同的话题,自然就容易沟通。不打无准备之战,熟悉和研究拍摄对象是必须的。我一般在第一次去一个地方拍摄时,就基本上对这个地方适合拍摄的题材、拍摄的阶段性时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等进行了评估和策划,类似于“侦查兵”的做法,进一步明晰拍摄方案和拍摄目标。当然,可以在沟通难度大的拍摄点建立联系人,一般以村民小组长为佳,效果会很好。

从2014年以来,我致力于纪实专题拍摄,目前已完成了5个专题,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是用了近3年的时间完成这个专题的,从2014年秋开拍,2016年秋完成。我是公职人员,只能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外出拍摄。因为与拍摄者相处的机会非常少,所以我在拍摄前的准备与思考上,下的功夫比较深。比如看天气,打电话了解情况,有利因素有哪些,不利因素的应变预备方案等等。比如图11,我是在之前的一年发现这里的农房屋顶都有一个孔口,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过的。我向老乡了解才知道,这个口子是留做把晒干的粮食直接顺孔口下到二楼的谷仓存储用的,省时省力。当天没有农户在下粮,又因路程远,我就返程了。到了第二年秋收时,我又重去那个地方拍下了这张难得的图片。

我出身农村,少儿时期经历过农村农业生产,长大后我虽然离开农村到城市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但是我自己的心灵家园里,少儿时期的农村历历往事依然留下了深深烙印,尤其是跟随母亲经历过的秋收故事。由此,我想到了云南哀牢山区广大的少数民族同胞们,是他们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坚韧不拔的大山精神在坚持着传统的农耕文化。于是,我就提炼成了《哀牢山上收粮忙》的这组专题。

我想通过这组图片表达:云南哀牢山上广大的哈尼族、彝族同胞在大山深处,坚持农业生产,延续着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特别是秋收的场景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这就是云南人的大山精神和情怀。我们要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热爱生活。

拍摄民俗题材,必须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心,如果你真的拥有了这样的一颗心,那么一切拍摄中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我觉得我的作品中比较出色的地方是:一是突出云南大山的特色;二是比较全面而又有特点地反映了哀牢山哈尼族、彝族同胞秋收的现状;三是哀牢山上专题摄影很少,作品一定新奇而又能打动人。

我觉得在拍摄民俗题材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题材以及题材所留给人们的思考以及收获,而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光影。

我是因为在单位上从事宣传工作而拿起的照相机,2003年用数码卡片机开始拍工作照,2007年开始有了一台单反照相机。我是通过拍摄本单位大量的工作和文体活动图片,使自己的摄影经验、理念、思想得到积累和不断升华而真正走上摄影之路的。迄今为止,我已经获得了市级以上的比赛奖项90次,其中全国比赛28次,国际比赛6次。

摄影对于我来说,既是爱好,同时也是精神上的寄托。是它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不断扩大我的视野,拓宽我的思路,丰富我的人生。我最喜欢拍摄人文纪实类题材,其中比较多地拍摄了本地区的少数民族民俗作品。

由于工作关系,我养成了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使我善于策划拍摄民俗题材项目,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拍摄目标,并且使我围绕这一目标坚定不移地拍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次获奖的这组作品,就是我通过三年的拍摄才完成目标的。动力来自于目标,就像一头狮子的奔跑追击,前面必须要有一只逃命的角羚,否则,它就跑不动,也就变得懒惰了。

拍摄不同的民俗题材,需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地丰富生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当这种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心中自然就会产生了自己需要的拍摄目标,就会到了别人没拍的、自己却拍不完的境界。

人们常说:“想不断地提升自己,只有不断地扩大朋友圈。”我也想说,如果想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同样也需要扩大学习交流上的朋友圈,通过扩大交流,会让你突破摄影学习上的瓶颈,并不断迈上摄影水平的阶梯。其次是要在纷杂的摄影现象中摸索出自己的路子,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最后是要逐步养成策划拍摄方案的习惯,从中形成自己的拍摄目标,要有耐得住寂寞和独行拍片的能力,要有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题材中把控和提炼主题的能力,要增强沟通协调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怀。

1.梯田是美丽的,梯田的旋律在金色秋景的染指下,正在用镰刀收割的人们与这美丽的景色融在了一起,更显示出了美丽的劳动了。

2.由于自身民族的习惯和千百年农耕传统文化的原因,哈尼族同胞收割后摆放在田里的稻田把,有自己独特的美感,营造出了一种美丽的秋收环境。

3.元江县的山苏人(彝族支系)的稻田由于地处陡坡,每年收割水稻时,只能在山路边找一小块空地进行手工脱粒稻谷。

4.地处高寒山区的彝族农民,为了抓紧时间抢收割成熟了的水稻,正在山路边吃中午饭。

5.每年的秋收时季,在山地或田边,随处可见彝族妇女用背罗背着苞谷和稻谷往往村里缓慢地走着,妇女们仍然是秋收运粮的主力军。

6.元阳县的梯田基本上都在七十度左右的坡度。在一个下午黄昏时分,在田里收割水稻,忙活了一天的农民们,傍晚回家时,要背着沉重的水稻和打谷子用的农具——惯盆回家。

7.红河县哈尼族同胞,一对从田地背着稻谷回家的母亲与小女孩,正在沿袭着代代相传的农耕文化。

8.在山区的村子里,留守老人们仍然是晒粮的主力军。

9.元江县的山区彝族山寨至今还保留着成村的土掌房,每年的秋收季节,房顶上晒满了收获的金灿灿的粮食。

10.炎炎烈日下,一位年轻的妇女背着熟睡了的孩子,顶着火辣的太阳,正在翻晒苞谷。

11.元江县彝族农民会在自家房顶上预留一个洞口,到了秋收时,农户会把晒干了的粮食从洞口滑到下层屋内入仓保管,可以节省不少劳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哈尼族
路过民俗村
丁密金绘画作品欣赏(6)
楚雄彝族民俗大观
远方的家-边疆行(16)云南-普洱市-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又到一年秋收时,新玉米上市中小贸易商还会抢粮收购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