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飞哥谈影#编好图片不求人(4)编辑八股

    

        本文是壹课影友根据许华飞老师《大飞哥:把选好的照片排个序!--做好自己的图片编辑之四 》千聊语音课做的学习笔记或者说是学习摘要,用于壹课影友之间的交流学习。收听许老师语音课可以通过公号:“摄影班”的对话框输入:大飞哥  获得链接进入,即可收听到许老师的天籁童音!   


主要内容:《编辑八股》的两个逻辑部分:

          1内容逻辑;            2视觉逻辑


前言

“八股”原指的是“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是当时科举考试规定必须采用的格式。

编辑八股就像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一样,它有大致的逻辑脉路,大致的套路,通过这个框架往里面安放所需要的照片。

《编辑八股》就是个套路。对组照、专题还没有头绪,刚接触图片编辑的影友,没有套路的时候学套路,学懂套路后再破套路,就好比幼儿学步,用学步车练习走路,并不是一直指望着靠学步车行走。

学习《编辑八股》就是学习图片编辑的基本套路。这是一个阶段性的知识点,也可以称之为启蒙阶段。

学习要点:之前许老师讲做专题选备用照片要依照两个逻辑思维的要求,一个是内容逻辑一个是视觉逻辑。这里讲排序,同样还是要符合这两个逻辑。在内容上要合情合理,严丝合缝;在视觉上要错落有致,给读者不烦、不厌、不累。

第一部分:内容逻辑

细分三个环节:开头、收尾、中间

通俗的讲就是组照的头,尾,腰三个部分。

:就是开场、起事,怎样吸引读者;

:就是最后的总结,讲究虎头豹尾,这个尾也很重要;

中间:就是这个腰,起承转合,所有故事情节,丰富的细节都由中间来承载。

所以头、尾、腰这三点都很重要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作用。

按照内容逻辑排序之前,先把选片时做的粗纲拿出来,再做的更细致一点,有多少个环节,多少个关节点,再“按图索骥”在关节点上放对应的片子。正式排序的时候这个纲目就是细纲了,做一个图片的专题,从头到尾每一点,这个脚本就要写出来,每一点走到那一步需要什么图片来叙述、文字烘托了,都要把它做出来,规规整整的按照纲目来做。

开头它的任务主要是营造一个情境,把读者带到这个即将要发生故事的情境当中去。它对主题对全局有一个概括性的介绍,让读者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件将于你这个情境有着紧密地关联。(一个全景或者是对主题有介绍性的照片,通常建议可以考虑用广角或者高角度的来一个全面的概括,开头的照片不一定要和后面主题有紧密的起承转合效果)

中间根据预设的主题内容、情节层层推进,使用全、中、近景焦段交替的使用,因为镜头不同有不一样的叙事功能。

全中近各角度特点:

1全景---背景和大场面(杂乱):营造一个情境、故事背景,引领读者进入将要发生的事件中;在每个环节当中,也需要用全景或大场面交待故事小情节周遭的背景处境、环境状况等信息。因杂乱所以由中、近景配合。

2中景---情节推进和具体场景的交待(快速)

配合全景,推进情节描述发生的故事。

(一个中景讲完后如果这时候马上转换进入新的场景,那么剧情跳跃性就比较大,信息量也不够详尽,无法满足读者对事件信息量的需求。)

3近景---放大事件的关键点(特写)

使用近景特写把事件进行深入地解析给读者观看,把之前中景的亮点、事件的关键点进行放大、补充说明,做了更详尽的阐述。近景特写必须与之前中景故事是对应的。

但是过多的特写镜头进入会给读者带来视觉疲劳,过多的说明也会显得繁琐,所以特写需要中景作结合。

这像写一个小说故事,既要有情景推进又要有情节当中人的状态,内心活动、对话、语言动作表达,一个情节完毕,接下来又有故事情节往前发展!情节推进有详有略,这样才是好故事。

:就是最后的总结,讲究虎头豹尾后面另有讲解

 

视觉逻辑完全统一或者错落有致,避免“9+1”

一组照片从美术逻辑安排分两种,一是整齐划一,二是错落有致。

整齐划一就是所有照片完全统一起来,一个风格一个路数,有秩序、有条理、整整齐齐,产生规模效应;错落有致就是:有丰富的视觉表达,每一张结合我要表达的内容做到错落有致,每一种的表达方式都有所体现,让读者始终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在里面,不凡!千万要避免9+1'“9+1”十张片子,九张是整齐划一,只有一张和其他九张不一样,这就非常不好。

所有照片排序依照提纲之后重新检查

替换下面这几种图片:

内容逻辑上:跑题,分散注意力  重复,没有独立性

视觉逻辑上:视角和构图重复   视觉上过于“跳”



例子解读金像奖的获奖作品《寻找祖灵之路》作者:贵州摄影家卢现艺

整组作品片幅数量50张,取这组作品的头、尾和中间某一个段落(整组有很多个段落),这个部分次序也是紧密相连的、衔接的,而且各方面也足以满足今天要讲的内容要求。

这组作品的主题是:记录和梳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丧葬、祭奠祖先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

 

先看第一张片子,高角度全景,照片里并没有主题的叙事内容,但是这张片子的价值在哪里呢?!它把当地一些基本情况介绍给读者,同时它营造了一个氛围,一个场域。作品后面的所有表述内容都是在这个场域之内,氛围之下。开头的片子就是起到开场白的作用,虽然没有深入到主题的细节里面,但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中间的部分许老师给大家挑了6张片子,这是一个小单元,它们本来就是紧密连在一起的(1---6号),通过这个给大家分享一下作者编辑思路。因为这个作品的主题是跟“亡者、去世、丧礼”有一定关系,所以中间第一张片子里面就讲这个人刚刚去世的时候将要举行“砍马”仪式,要先去亲戚家报丧同时(在当地习俗亡人被视为“即将出征的将相”)还有亲友们为即将“出征”的“将相”收集“补给粮草”的过程。这是第一件作品,同时也是叙事结构里的一件事,所以作者在这里放了一张相对比较大的场景片子,人在野外道路上行走,没有某一个人物是非常突出的,(人物视觉主题)他的视觉主题是人物行走的一条线一小队人沿着道路行走,形成一条线,表示这小队人带着任务开始出发了,表示人在野外活动的状态。


到了第二张,内容逻辑和第一张不一样了!场景切换到“亡者”家里,从内容上看到了“亡者”家里“摆灵堂”这个环节了,第一张是“报丧”第二张“设灵堂”,陆陆续续的,这是顺接关系。然后从视觉角度来看,第二张不一样,基本上推到了近景的位置,描述“亡者”家里的陈设布置跟一些少数民族的习惯,同时还有吊丧人的精神状态,这里大家能看到整个视角和构图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张,从叙事逻辑上看,什么人到了“亡者”家里,灵堂。这里出现了“歌师”,“歌师”实际上是当地的神职人员,他们到了“亡者”家里,他们对着“亡灵”对着棺椁,用古老的苗语唱诵他们的史诗“亚鲁王”,对“亡者”祭奠,同时也是对参加丧葬仪式生者的一个教育,这个从逻辑关系上讲还是一个顺接,从四处报丧、设灵堂、“歌师”唱诵,事件从开始进入仪式阶段。视觉上关系,这时又发生变化。这里基本上还是中景促进事件发展,但是视角上换成从上往下,新鲜感就出来了。与此同时这个高角度的道理是当时场面很狭窄,他只有通过这个角度才能把满屋子人的相对位置,大概在干什么交代清楚,避免人与人之间遮挡视线。这里大家注意一下,1-2-3张片子叙事关系都是顺接进行的,但是每张的视角却都是不同的。


第四张,这里故事内容又变了,因为咱们知道了当地人的规矩。他们认为人的逝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再一次延续,“亡灵”要做为“将相”去跟着“亚鲁王”出征。第一张讲了要征集“粮草”,那么将官出门还要“战马”,要杀一匹马祭司。第四张的重点就是一个特写,拍一匹马。内容上和前三张还是顺接的,整个逻辑一环扣着一环。在视觉上这张的构图方式又不一样了,作者采用一张低角度,让相机、马头、当地百姓基本上处在一条线上,这样突出人和马之间的情感交流,凸显“砍马”事件以及事件中相关人物的情绪状态,同时这种低角度前三张都没有出现过,在视觉上来讲又是一个新鲜的,用一个新的视觉角度刺激读者


第五张图,内容很清楚就是“砍马”刹那,叙事逻辑结构承接的非常清楚,承上启下一步一步进行。从视觉上看这是一个平视,脸对脸的一个视角,他为什么要选这个一个视角呢?!平视以最接近人眼的视角真实记录关键事件,作者不把自己主观的意识加进去,保持事件原有状态,用事件本身说话,同时用较大场景描述“砍马”过程中其他人物精神状态,“砍马”不是杀马。活动一般持续半个小时,不是一刀杀死战马,而是一个回合一回合的多次进行,直到马头砍下。这是纪念亚鲁王骑马征战沙场情节,也是教育后来者沿袭奋勇杀敌。我估计他可能因为想和物象保持一定距离,毕竟“砍马”有点危险,有点残酷的事情,这种视角在这组片子里也是第一次出现,同时这张片子的作用还是推着时间往前走。


第六张首先我们还是看内容,一个非常正常的叙事逻辑结构往下走,仪式完了大家坐下来喝顿酒,吃顿饭,一是用这个平台追忆、纪念一下死者,二来亲戚朋友远道而来也有答谢的意思在里面,然后咱们看这个片子,视角又不一样了,基本上就是一个全景了,因为人比较多,通过这种方式把所有的人、所有场面完整的收进来,但是这张全景和之前高角度的全景又不一样了,因为它的环境比较开阔,所以不需要上帝视角从上往下拍,他只要把镜头往后撤,撤到一定距离,角度稍微高一点就能把整个画面装进去,画面的构图也和之前有了变化,这样视角和构图上一直有变化的。我们分析的这六张片子,回头看有两个规律,一在内容上按照事件发展逻辑或者时间发展逻辑,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这样把事件过程讲的非常清楚;在美术结构上来讲,每一张和每一张之间都是有差异的,相邻的两张有差异,甚至与中间隔了一张还是有差异的。通过这种差异,一是为了和主题相结合更好的表现主题,另一个是调动读者的视觉趣味,让读者一直有新鲜感,不会感觉到很疲惫很单调。


结束中间6张连续讲解的环节,跳到组照的最后一张。这里面讲当地的少数民族有个非常有特色的习俗叫做“跳洞”,当地有个特别的岩洞,每年正月,上万名不同支系的苗族在这里盛装齐聚、跳芦笙舞。一是祈盼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是追忆祖先、梦回东方。这张图放在50张组照里的最后,从美术上看,岩洞非常奇特,光从上方打下来,视觉上有向远方纵伸感,从内容上看也是,追忆祖先,梦回东方。这张图从内容上讲,首先在情绪意义上有个拔高,之前讲的都是民族的习俗,到最后追忆祖先是民族灵魂之所在,从视觉上讲,他这个岩洞非常有特色,光从高处倾泻而下到岩洞里面,从远处人的头顶投过来,宛如电影中上帝从天上降临的场景


本文是根据许老师语音课抄录,可能存在错漏,仅供大家语音学习时参考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飞哥谈影#编好图片不求人(2)怎么选出“对的”照片?
商业小说的核心技巧,挑动读者的情绪和满足读者情绪
如何快速写出一篇自媒体干货文章,打造框架是关键!
一个好故事的千张面孔
疑是画中景,又似景中画[15p]
片子的逻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