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占林:传承非遗哈哈腔的孩子们

王占林

河北沧州青县人

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

哈哈腔是由民间秧歌发展而成。是河北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积淀的优秀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戏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河北青县哈哈腔被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近些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业余文化生活的丰富,年轻人对哈哈腔的喜欢程度逐渐减退,古老的哈哈腔艺术日渐式微,哈哈腔濒危程度日趋严重。

 这个专题拍摄的是濒临灭绝的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叩庄村民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哈腔,用镜头见证了2015年春夏之交以来,青县叩庄村哈哈腔保护中心迎来了一批4-12岁喜好哈哈腔这一古老剧种的孩子,孩子们经过学习使得哈哈腔这株百年老树发了新芽、焕发了新春,呈现了勃勃生机…….

2015年暑假,青县哈哈腔保护中心迎来了一批4-12岁喜好哈哈腔这一古老剧种的孩子。

清晨,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子牙河河堤上练功。

5岁的孟雨晴回到宿舍还要唱一段哈哈腔。

孩子们在和老师学习表演动作。

刘梦雨、谢孟哲在练习化妆、韩长蓉在写作业。

老艺人在传授孩子穿戏剧服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哈腔传承人刘宗发在传授6岁的解雅杰表演指法.。

穿好服装的孩子在候场。

配合老师们演出完毕。

厂房兼练功房里,孩子们正在乐队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练习唱腔。

孩子们在练习表演。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已经能够上台演唱哈哈腔选段,而且吸引了不少观众。

孩子们演出完....

2017年孩子们在整修一新的练功房练习。

指导孩子练习舞台步法。

孩子们在阅读哈哈腔剧本。

梨园也是孩子们的排练场地。

中午孩子们在做饭。

正在吃饭的孩子们。

2017年春节,孩子们去沧县邢庄子村哈哈腔剧社交流学习。

候场的孩子们。

候场的孩子们。

演出中舞台上突发状况,孩子能够临危不乱。

2018年春,孩子们能够独立演出完整的哈哈腔剧目。

孩子们和哈哈腔老艺人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精品欣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常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细先基》成功申报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