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虎博士专栏 | 股骨矩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新媒体管家


股骨矩位于股骨颈与股骨干连接处后内侧,小粗隆深部,从股骨颈后侧延伸到小粗隆后方的纵行致密骨板,是股骨上段的重要承载结构,在股骨力学负重、骨折内固定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根据国内外文献对此解剖结构的发现历史、解剖特点、生物力学和临床意义等进行简要介绍。

发现历史

1874 年Merkel首先发现了这一特殊结构,在股骨颈部的前内侧有一个由皮质骨构成的坚硬的纵行骨性隆起,该隆起上起自股骨头基部下连小粗隆。在横断面上隆起顶点距离松质骨有1cm厚。该结构在以往的解剖学上未见描述,其具有连接股骨头与小粗隆及起立时能够承受更大压力负荷的作用。该隆起在新生儿期见不到,而随着站立行走所带来的压力负荷的增加则开始形成。1957年Harty正式提出将这一结构命名为“股骨矩”。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股骨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人们对股骨的形态结构缺乏系统的认识,直至1982年,Griffin第一次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股骨的解剖特点。

解剖特点

股骨位于小粗隆深部到股骨颈中轴后侧的一个增厚的骨嵴,在股骨颈与股骨干的连接处,其上端与股骨颈后侧上中1/3 交界处的皮质骨融合,下端与股骨干上部小粗隆下缘的皮质骨融合。股骨游离缘伸向髓腔,呈三菱柱状。

目前认为股骨内侧较厚,外侧分散为薄层骨板。其内侧部又称致密部, 由致密的骨皮质构成, 其基底与股骨内侧骨皮质相连;外侧部又称分层部, 由3~5层薄骨板组成。也有学者将股骨分为三个区域承担不同作用:股骨内段皮质骨结构、中部致密松质骨、外段平行排列骨板。安永胜等通过X 线片研究认为股骨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弧线型、骨小梁型、断线型和融合型。


股骨的大体解剖结构a:侧面观b:前面观c-e:横断面观→: 股骨

生物力学意义

由于颈干角和前倾角的存在,从身体经股骨头传向股骨上段的载荷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股骨颈在生理载荷下的受力是压应力、张应力和剪力的复合,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弯矩和扭矩的作用。股骨颈相当于悬臂梁,股骨的位置相当于悬臂梁的基底部,缩短了股骨颈的实际长度,减小了股骨颈干连接部的弯矩,起到加强股骨颈基底部的作用,成为股骨上段内部负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股骨矩的存在改变了负荷传导分布方式,减少了后、内侧皮质负荷,增加了前、外侧皮质负荷,影响股骨上段生物力学性能,改善股骨上段应力分布情况,使应力分布更加合理。

同时,股骨、压力骨小梁束、张力骨小梁束和斜向骨小梁束构成股骨上段的桁架结构,这对股骨上段的承载功能具有特殊意义。桁架结构可将弯矩转化,将传向股骨上段的载荷均匀分布在内侧皮质上。股骨内段皮质骨结构与股骨颈皮质紧密结合,加强股骨颈基底部。中部致密松质骨及远段松质骨有广泛的面积与纵向和斜向骨小梁束相结合,承担从以上两束骨小梁传来的压缩载荷并传向股骨的内段,最终由内段传向股骨内侧皮质。股骨的外段为平行排列的骨板,骨板之间由横行骨柱相连,在承受纵向载荷时非常稳定。

股骨近端剖面图显示股骨矩

临床意义

1、股骨的存在影响骨折类型。临床研究发现,随年龄增加粗隆间骨折发生率逐步上升,到80岁以后,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股骨颈骨折,有学者认为这与股骨的变化有关。股骨颈主要抗压力骨小梁总宽度由上向下递减,与股骨相交于Ward 三角下角,此区骨小梁稀疏,相对薄弱,是股骨颈骨折的好发部位。


2.股骨矩对内固定治疗的影响。股骨上段骨折时, 股骨大多保持完整,一旦股骨遭受破坏, 则骨折难于复位。对于股骨矩完整的股骨上段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有学者认为螺钉的位置应一半固定于股骨矩内,一半位于非股骨矩区域,既能利用股骨矩对内固定较大的把持力,也能减少股骨矩的骨量丢失避免支撑能力下降。也有很多学者认为需将螺钉贴近股骨打入股骨头,使螺钉获得股骨矩的支撑而有利于提高固定效果和骨折治愈率;股骨遭受破坏后也可使用带血管的股骨瓣转位重建股骨


3、股骨矩对骨折疗效的影响。由于股骨的存在可以减少后内侧的应力,股骨的破坏可导致后内侧应力的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轴向负荷下易于塌陷,而出现髋内翻、内固定切割等并发症。因此,后内侧皮质的复位,特别是股骨的复位至关重要。股骨的成功重建,可以提高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稳定性,让患者更早地下床活动,可实现恢复接近正常的步态,获得满意的功能结果。


4.股骨矩对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影响。股骨的存在有防止人工假体松动与下沉的作用。通过术前拍片了解股骨矩的位置和长度,来决定股骨矩的截骨平面和选取假体的颈长,在小粗隆上方应保留股骨颈1.0~1.5 cm,可防止破坏股骨距,从而防止假体下沉,减少髋关节内翻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许多学者研究发现髋关节置换术中保留股骨或者使用骨水泥、金属网等人工材料对股骨进行修复重建可以帮助病人的功能恢复。

问题和展望


由于股骨与小粗隆紧密相连,带有小粗隆部破坏的髋部骨折也常伴有股骨距的破坏。从股骨近端结构来看,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后内侧皮质、是股骨、还是小粗隆,或者兼而有之,仍然值得探讨。股骨的应力状况及其在股骨上段骨折中的作用究竟如何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Newell RL1.The calcar femorale: a tale of historical neglect.Clin Anat

  2. Stiles RG1, Laverina CJ, Resnick D, et al.The calcar femorale. An anatomic, radiologic, and surgical correlative study.Invest Radiol

  3. 陈锐,梅炯.股骨的结构特点、生物力学及其临床意义,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4. 夏春波,秦小云,沈洪涛,等.股骨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5. Mustafa Celiktas, Emre Togrul, Ozkan Kose  Calcar Preservation Arthroplasty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in Elderly Clin Orthop Surg

征文

玖玖骨科:专注于传播骨科学术,提供骨科信息技术专项交流,促进骨科诊疗技术真正提升。欢迎您就学术会议、学术论著、学术人文、手术视频、病例研讨等内容来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髋关节生物力学
股骨近端的功能解剖 | 骨科基础
一文掌握 | 改良Borden截骨术
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的长度重要吗?
早读 | 股骨近端骨折:每一个骨科医生都应该知道的要点
股骨近端三要素稳定理论的建立及其在股骨颈骨不连治疗中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