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锦绣杂谈】高磊:民窑也有大智慧——耀州窑青瓷有感

有人喜欢青花的清丽,有人喜欢粉彩的娇媚,有人喜欢汝窑的脱俗,我却喜欢耀州窑的质朴。在上海博物馆的瓷器展品中,一只宋耀州窑刻花梅瓶让我情有独钟。瓷瓶青釉质地精细丰厚,色青中微闪黄。釉面有细碎冰裂纹,边沿部分发褐呈姜黄色。瓶身器形修长饱满,以牡丹为纹饰,布局繁密,枝条花叶互相缠绕。


刻画枝缠牡丹纹

耀州窑的青釉有很多种,呈现橄榄青色和茶叶末色的青釉是我的心头好。一是当时胎土、技术条件的反映带着浓厚的历史沧桑感,同时,这种色泽也给人以质朴、沉稳的感受。从色彩的心理作用来分析,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谱排序与内心感受从兴奋到冷静到消极是一致的。橄榄色正是青色偏重,会使人内心有稳重、舒适和沉着之感;再者是花饰。耀州窑的瓷器用植物花卉的较多,象征富贵和吉祥的牡丹以写实为基础,通过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花瓣肥厚枝条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和真实生动的美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富裕生活的强烈的向往。该器物以刻花为主要手法突出的花卉枝叶的主要轮廓,行刀流畅均有一定倾斜度,因此画面活泼有一种浮雕式立体效果。最为巧妙的是饰釉后,虽然瓶身平整,但是润玉般晶莹的青色显现出深浅不同的色调层次,使之具有一种类玉质感中国自古“尚玉”,追求“玉德”, 橄榄青釉莹润肥厚,极富玻璃质感,正是达到了“精比琢玉”、“温温如也”的玉骨效果。

三秦大地不仅是炎黄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而且十四朝古都先后在此建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总是隐隐感觉黄土大地和青瓷泛出的茶叶末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关中地区民风淳朴、保守,内心火热和刚烈,和瓷器外表平实,却是经过水与火的洗礼涅槃而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个人认为耀州窑青瓷是三秦文化、风土人情与工艺完美结合的产物。

去年去耀州窑博物馆及旧址一游,有几件展品印象比较深刻,不是因为其华美,高贵,而是其中体现的生活乐趣和智慧,以及烧造过程的艰辛让人感慨。

一埙和棋子。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在整个古乐队中起到充填中音,和谐高低音的作用。相传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或者是有空隙的,抡起来一兜风会发出声音。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演变成了埙。耀博里展出的一只唐代黄堡窑采集的单音陶埙,呈圆形,是一个正面的人脸形象,看得出,烧造的温度不太高,呈黄褐色,这样的埙吸水性好,长时间吹奏不易积水。吹孔和音孔分别在人脸颊左右两侧。形象古拙、有趣。另一个陶哨也引起我的注意,是一个长脸,呈姜黄色,吹孔在额头位置,音孔在嘴部,和现在的哨子很相近,外形滑稽可笑。耀州窑烧造的器形多样,常见的有日用盛具、化装具类等,娱乐方面的不仅有埙、哨,还有围棋子。展出的六个围棋子,均为素烧,即没有施釉。有二个呈白色,有二个是棋子上有纹饰,还有二个呈黑色,据查目前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素烧围棋子在银川博物馆。围棋相传起源于上古尧帝,春秋时期流传广泛。这三件展品正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之余休闲生活的体现。

二 倒流壶和公道杯。耀州窑博物馆的广场上有一只青瓷提梁壶的雕塑,这是耀州窑青瓷的经典代表作,真品在陕西博物馆展出。真品并不大,和普通茶壶相近,色比橄榄绿较为清澈,釉体清润晶莹。壶的提梁是半圆形,好似一只飞翔中的凤凰,轻轻地落在了带有莲花的壶盖上。壶口处一只狮子张开的大口,生动逼真,连狮子的牙齿都清晰可见。壶的腹部雕有缠枝牡丹,雕工精细颇具立体感。壶的底座上还装饰有精美的莲花纹饰。然而壶身内部更是大有文章,该壶壶盖与壶身连为一体,需从壶底的梅花小孔中灌入茶水。故也叫倒流壶。现代专家们用现代科技手段给这种倒流壶做过X光进行透视,通过倒流壶壶的剖面图,看到壶里面有两个导管,根据物理学中的“连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灌入水,壶正常放置,水也不会流出。据《元代瓷器目录》记载,“倒流”壶的制作工艺比较奇特,烧制需经过3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较复杂。由于倒流壶没有可掀开的盖,密封的更严实,灰尘不能落入壶内,也就更卫生。这只用“凤凰”做提梁,以“狮口”做流口的壶,缠绕有富贵牡丹,凤凰为鸟中之王,狮子为兽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集“三王”的灵气、霸气、美艳及精工妙想于一身,让现代人领略了古人的智慧,感知了先人的伟大,难怪被奉为是耀州窑的经典之作。

这公道杯,也是耀州窑窑工们多年探究,智慧的体现。杯子中通常立一老头或龙头,杯体中通下有孔。老人胸前高度或龙颔留有管孔,向杯内注水时,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现代专家组为了研究仿制,烧造过公道杯。运用了现代技术,经历了多次尝试,才研制出来,可见其工艺的复杂,当时能工巧匠的智慧和高超技术可见一斑。公道杯中蕴含的人生智慧也值得我们玩味,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告诫人们不可贪心,适可而止。

在耀州窑博物馆中,有一个展厅专门放映一部全息成像的短片,介绍的是窑工们如何制胎、入窑、封窑、烧窑以及出窑的全过程。制作一批成品先后长达一个月左右,经过原料采集加工,坯品成型,装饰,素烧,施釉,再次入窑装烧等一系列工序。窑工们怀着忐忑的心情,从冷却的窑具中取出瓷器,发现烧造成品的色彩、器形都如预期,取得了成功后欢呼雀跃这一幕让我感慨万分。瓷也被称为火的艺术,烧窑温度要达到1300℃左右。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下,无法通过机械掌控温度的高低、釉色的变化,全都是窑工们经理了千锤百炼的尝试,在无数经验教训的积累之下,逐步改良技术和工艺取得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背后的眼泪、心血和艰辛,我们现代人怎能完全理解和体会呢? 



(作者简介:高磊,浦东新区党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金融博览》│千年耀州窑
荣纳堂藏宋代耀州窑青瓷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耀州瓷
宋代耀州窑
青如橄榄的耀州青瓷
转:古瓷鉴定口诀大全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