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江学派中医外科」(五)白郡符从脾胃论治外科疾病经验

白郡符从脾胃论治外科疾病经验

王远红,范玉坤,王绍莹,高杰

已故著名医家白郡符先生幼承庭训,尊古而不泥古,融汇中西,为龙江医派中医外科奠基者之一,其辨证精准,重视历代医家经验,多年研习《脾胃论》、《外科正宗》等典籍,并结合自己临证心得,提出从脾胃论治外科诸病的辨治思维。

1.脾胃功能与外科疾病关系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与胃同居中焦、在膈之下,两者协调配合,主要发挥5种功能:①输布水谷精微,滋润濡养脏腑经络、肌腠皮毛;②运化水湿;③斡旋气机,升降相因,调节生命之机;④统摄气血,使其循道而行,不致溢出脉外;⑤脾之华在唇,胃之经脉循行面部、环绕口唇,故气血足则颜面光泽润滑,津液充则口唇莹润光泽。白郡符认为脾胃之功能失调对外科疾病之发生发展至关重要,故《外科证治全书·胃气论》有所谓“肌肉不能自病,脾胃病之”。

北沙参

1.1 脾胃运化输布失司

脾为肺之母,主肌肉;肺合皮毛,肌肉与皮毛相近,且手太阴肺经循行起于胃,与脾胃相交,故脾胃运化之气血津液上输于心肺,可滋养皮肤毛发,《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进一步指出:“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贯于肺,充实皮毛。”且脾胃运化之精微入心化血,充肝肾之精血,可滋养头目口唇与须发。若脾胃失和,气血生化无源,皮肤毛发则无源滋养,失去光泽,可见苍白、干涩、脱屑,以及毛发干枯,甚则皲裂成疮,如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若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瘀血停滞,可出现色斑、皮肤黧黑,甚则肌肤甲错,如蝴蝶斑、鱼鳞病等;若瘀从热化,可致痈疽;若气血亏虚,正气不足,难胜外邪,则疮疡走黄,或内陷生变。

另外,脾的运化水湿功能,与肝胆之疏泄协同作用,通过肾与膀胱气化之功,排除浊邪,防止水湿停滞。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或劳累过度,导致脾失健运,水湿不运,蕴而化热,浸淫肌肤,轻者发为湿疮、水疱,局限一处,重则可致痈疽、疮疡、糜烂,泛发全身,《疡科心得集》所谓“湿毒疮……

此因脾胃亏损,湿热下注,以致肌肉不仁而成”。若水湿内蕴日久,酿成痰浊,流注经络,则形成瘰疬、痰核;若湿邪聚而生热,复外感毒邪,发于上者为痤疮、酒渣鼻、抱头火丹等,发于腰背则为缠腰火丹,下注阴部则发为阴痒、浸淫疮、肾囊风等,下迫大肠可致肠痈、痔疮、肛瘘等。又《外科活人定本》指出“湿热侵骨,风湿伤脾”,若生于踝关节,则发为脚拐毒;生于大胯侧下,则发为膝腿毒;若生于膝盖,兼肝肾积热伤筋,则发为鹤膝风。总之,脾虚生湿,或兼感受外湿,均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不易速去,其所作外科疾病多有秽浊分泌物排出

板蓝根

1.2 脾主升清功能失常

脾主升清,脾胃调和,则升降相因,使脏腑固守本位,即《四圣心源》所谓“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人之衰老病死,莫不出于此”。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脾不升举,则可导致脱肛、疝气等。

1.3 气血失统

脾胃统摄气血。若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循行其常道,五脏得以温阳,如《难经》“脾……主裹血,温五脏。”裹即统摄之意。若脾气虚,不能摄血,则血溢脉外而为血证,可出现多种出血性皮肤病。此外,脾喜燥恶湿,故湿邪侵袭人体,常可致脾胃运化失职,又反致湿邪产生,形成恶性循环而加重病情。脾虚又可致气血不足,而使外科疾病发展变化。总之,外科疾病主要发生在皮肤肌肉之间,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而足阳明胃经与手太阴肺经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故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顾护脾胃,辨证论治

《内经》言:“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脾胃受伐,则内伤难复。五脏之中无论何脏亏虚,必先从脾胃治,使后天滋生有源。其在外科病的治疗亦是如此。白郡符认为,气血不足、脾胃虚弱为外科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且多由湿毒邪气壅盛而发,缠绵难愈,日久损伤正气,进而导致脾胃失调,形成恶性循环,临证当重视顾护脾胃。脾胃强健,则气血充盈而正气足,故《外科正宗》强调“盖疮全赖脾土,调理必要端详”。

豆蔻

2.1 调和脾胃,补益气血

某些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虚弱有着直接关系,治疗应以调和脾胃为主。如荨麻疹患者多因久病体弱,气血两虚而发病,白郡符治疗多用调和脾胃、补益气血之法,方选十全大补汤。

2.2 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某些外科疾病由于正气虚弱,复感外邪而发病,治应顾护脾胃与祛邪并重。疾病初、中期,如需大苦大寒之品,应中病即止,以免伤及脾胃而不利于疾病转归。如丹毒,内有蕴热,火毒壅盛,复因皮肤黏膜破损,邪毒乘隙侵入而诱发。白郡符认为,丹毒初期应以清热解毒为主,少佐凉血护阴之品;中期再以解毒养阴并重,少佐益气和胃之品;后期酌加健脾养胃之品,可益气养阴并重,以复其后。

疾病的后期,毒邪渐去,气血耗损而正气渐虚,治应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为主,兼以祛邪。如中医“唇风”,乃脾胃湿热内蕴,郁久化火,熏蒸肌肤,伤阴化燥所致。白郡符认为,本病初起之时,治宜疏风清热,可用防风通圣散或双解通圣散加减;日久不愈,治宜健脾益气、养血祛风,可用四君子汤或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化裁,酌加祛风利湿之品。又如硬皮病,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为一种慢性疾病,历代医家多认为由脾肾阳虚、风寒之邪乘虚侵入肌肤而发病。白郡符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本病后期主要证型为脾肾阳虚型与气血两虚型,均与脾胃相关。前者因脾肾阳虚,风寒阻络,气血凝滞,营卫不和所致,治应温阳通络、补肾健脾;后者乃气血不足,复受寒湿,营卫不充所致,治宜大补气血、通经活络、散寒祛湿。又如阴囊湿疹,中医称之肾囊风,俗称“绣球风”,白郡符认为该病中后期多以脾湿为主,治应健脾与除湿并重,可选健脾丸合胃苓汤加减治疗。

此外,白郡符在辨治外科疾病时,亦注重因人制宜,对老年、儿童及脾胃素虚患者,强调攻邪不伤正,及时顾护脾胃。如曾治一玫瑰糠疹患者,其素有食少纳呆,腹泻,倦怠乏力,又突然出现前胸红斑、痒甚,逐渐增多。此乃素体脾胃虚弱,复感风邪所致,治宜标本兼治,以固脾健胃、祛风止痒并用,取四神丸加减,痒轻而疹消。

鸡血藤

2.3 灵活运用消、托、补三法,兼顾脾胃

白郡符认为,消、托、补三法皆与调理脾胃密切相关。消法中祛痰、化湿及通里等常与顾护脾胃法配合施用。“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且“脾为生痰之源”,因此,要达到祛痰化湿目的,当以调理脾胃为本。此外,通里之法,可去积导滞、逐癣散结、消散疮疡,亦与脾之运化、胃之通降密切相关。如淋巴腺结核多发生于颈部,属中医学“瘰疬”范畴。白郡符认为,瘰疬多因肝郁气滞、脾虚不运所致,久则溃破,损伤正气,使病情加重。治疗时,白郡符除外用家传验方金银油,并予配服香贝养荣丸以健脾祛痰、开郁散结。即便疾病初期并无痰湿之患,但脾胃本弱,正气不足,仍需酌以调理脾胃之品,以达扶正祛邪之功。

在托法应用中,以补气养血与透脓之药并用,可扶助正气,托毒外达,以免邪毒扩散和内陷。此法可适用于疡类疾病,尤其外疡中期,《外科精义》所谓“凡为疡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法”。白郡符临证用补托法及透托法同时酌以补益气血之品,可扶正祛邪,增强疗效,如透托常用的代表方“透脓散”中黄芪即为补脾益肺之药;又如补托法中托里消毒散,方中人参、茯苓、白术、黄芪等均为健脾益气之品。

疮疡病后期,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多是影响其溃后敛合,旧脓未去、新肌不生的重要因素,此时更应以补法为主要原则,且以补益脾胃为先,正如薛已强调“生肌之法,当先理脾胃,助气血为主”。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八珍汤、益胃汤、黄芪建中汤等。

当归

3.小结

由于脾胃与外科疾病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从脾胃论治思路在中医外科疾病的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白郡符根据数十年治疗外科疾病之临证心得,认为治疗外科疾病当注重调和脾胃,扶正祛邪,促进气血化生及津液敷布,灵活运用消、托、补三法,创制诸多有效方剂,值得临证学者继承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薛己
《外科正宗》关于肿瘤的认识初探,肿瘤学论文---学术堂
健脾攻略
从脾胃学说论治外科疾病的探讨
支撑生命的“能量线”(脾经和胃经位置图)
胃好活百岁,道医养胃怎么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