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明龙泉窑高足杯之别

    

高足杯这一器型最早是金银器,见于隋李静训墓,但数量很少,一直到两宋都没有成为流行式样,但至金元时代,高足杯大盛,所以仍然可以认为是从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的。高足杯源自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最初缘于蒙古族在马背上进行礼仪活动时举杯之需,所以也叫“马上杯”。

龙泉窑高足杯在元代的产量非常大。从龙泉大窑中心产区一直到东区的安仁等地均有烧造。初时器身似碗,所以也称高足碗,多为内外光素,或在外口沿下划三至五条并列的弦纹,在弦纹上相隔一定距离用两三条短斜线切断,或在内壁刻划疏朗的花纹。还有一种“龟心荷叶高足杯”,口沿作成多处起伏,内壁由底心向口缘划多道叶茎,宛如一朵出水的荷叶,底心贴一只乌龟,此种龟心荷叶装饰也见于同时期的龙泉窑碗。除龙泉窑之外,元代景德镇也烧制大量高足杯,有白釉、釉里红、青花等多个品种。

龙泉窑高足杯至明代亦盛行不衰,但造型以及装饰风格都有变化,主要是器身由碗状变成杯状,细喇叭形高足变为竹节式足。相比之下,元代高足杯容量大,口径有达二十多公分的,足稍矮,气魄大,明代的器式则显得挺拔修长,精巧不少,尤其装饰上纹样丰富,不仅有莲瓣卷草等常见花纹,还有金刚杵纹、杂宝纹等宗教题材的纹饰,不仅有印花,也有内外两面刻花,纹饰细腻,制作工整。此外,明代龙泉窑高足杯还有作成八方形,侈口折腹等多种造型。

如果说元代高足杯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源于蒙古族的统治,那么到了汉人重新夺回政权的明代,为什么还继续生产呢?笔者认为,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讲,高足杯作为元代主流产品之一,窑工们的熟练制造和生产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明代高足杯的烧制首先是一种产品的习惯性延续。其次,各文化之间总是在不断渗透与融合。根据各类遗址出土物及外销资料等显示,高足杯的使用人群实际上非常广泛,并不限于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既然高足杯的受众基础广泛,自然不可能随着新王朝的产生而突然中断,更何况,明初龙泉官窑遗址中也出土过刻龙纹的高足杯,说明皇室成员亦在自然地使用这种酒具。当然,与元代相比,数量上,明代是无法企及的,审美风格上亦发生了改变。

关于明代仍烧制使用高足杯的问题,此处只是浅显的作一些分析,日后可进一步探讨。

1-4 元代龙泉窑高足杯

图5-7 明代龙泉窑高足杯、标本

图8-10大窑枫洞岩窑址明代早期地层出土高足杯

图10.11 大窑枫洞岩窑址明代中期地层出土高足杯

图12-14景德镇窑高足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泉收藏与交流第13期
瓷言片语(160)元龙泉窑刻花花口高足杯
高安元瓷窖藏的故事(组图)
常见瓷器器形分类
瓷器器型种类大全
中国陶瓷器器形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