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谓“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治病有正治反治,如何理解“正治”和“反治”?先来看《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有关论述。
帝曰:何谓逆从?
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谓?
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先来说说这其中所谓“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先贤追随者认为,正治就是从正面迎而治之,有寒邪就治以热,有热邪就治以寒,有温邪就治以清,有燥邪就治以湿。
当然这要在病邪不怎么严重时给以迎头痛击,可以立即见效。
但在病邪严重时,则要讲究迂回战法,那就是“反治”,先贤追随者认为,反治之所以也称之为从治,是因为病邪太过强大,先从看似顺从于病邪入手,实际上是为了打入内部瓦解病邪的一种治疗。
“以热治热,以寒治寒”,似乎是顺着病邪,其实这是乔装打扮,并不是热病了我还用热药,寒病却用寒药。而是因为热邪正旺时用寒药,就像用水扑油火,越扑火越旺,药力往往是被热邪拒之门外,这时就需要把本来是寒性的药用热作引导。比如说寒药热服后,药因热性被热邪所接受,然后热体既消,寒性乃发以痛击热邪。
这就是经文所讲的:“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就是说热借寒的外衣用,寒借热的外衣用。
关于反治之法,刘完素还曾举了两个例子。他说:“诸阳病,热而脉数,重而按之,其脉不动者,乃寒盛格阳而致之,非热也,是为阳中伏阴,而寒气郁甚也。治之则当以热逆其外而顺其内也。”
“诸阴病,寒脉至而顺其阴症,重手按之,其脉反甚,鼓击指下而盛者,所谓热盛而拒阴而生其并,非为寒也,是为阴中之伏阳,热气郁之甚也。逆外顺内则生,逆内顺外则死矣。”
这两段话无非是说,格阳之病,似热实寒,当以热药加以寒佐;拒阴之病,似寒实热,当以热佐寒药。
至于“逆外顺内则生,逆内顺外则死”中,所谓“逆外”,是指假热者热佐,假寒者寒佐。“顺内”则是说热佐寒药治伏阳之热邪,寒佐热药治伏阴之寒邪,这就叫“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
而为什么“逆内顺外则死矣”?是因为以寒药治表面之热,却加重了内部真正的寒邪;以热药治表面之寒,却加重了内部的真正的热邪。这叫盛其盛,虚其虚,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会害人性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审逆从
正治与反治(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师辅导精华)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31
黄帝内经 第七十二讲 《至真要大论》
中医《内经》七字诀六、论治
中医里的“反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