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左右间气的交接方式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多次讲过,无论你有多高的学历,多高的文学水平。也不管《黄帝内经》读了多少遍,也不管你从医多少年,都难以将五运六气转动起来,五运六气转动不起来,你就无法看懂《黄帝内经》这本书。这是读《黄帝内经》最大的障耐;最大的体会;最深刻教训。更无法传承中华文化。所以无法共究五运六气的运转;无法共究诊脉中的脉象;无法共究病理。中医的尺度不仅要符合天地间五运六气的运转,还要用现代的方式能看见它,进行阐释它,证明它。《黄帝内经》里说的是经典,在唐·王冰的历史年代没有办法把它传下来,每次读《伤寒》仲景圣医“弛竟浮华”之说,都非常感叹,无不痛心当今之世亦如此。本来应该随着时间推移,后人不断的应用、深入、探索、见证并且加以更新。五运六气的运转早就应该大白于天,然而在中医与西医医学的生产关系上,总是被西医的医理和学术权威把持着,阻碍了中医医疗事业的发展,传播不了五运六气中说的医理。所以要能够使人们真正看间五运六气,再看见五运六气的转动,才是使人们信服中医,废弃西医,最好的办法。

   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有时至而气至,有时至而气不至,有时令不到而气先至,三种情况。在时至而气至的运转中,又出现了在一气司天中,司天的气,就在司天当其时,当其位阴阳相战的气中,天令应化,司天的气,并不入合到左右间气中去的问题。这只是五运六气运转中的一个天道。把它扩展开来:

   时至而至,初之气司天,初之气就是当其时,当其位正宫,为正化的气。

   时至而至,二之气司天,二之气就是当其时,当其位正宫,为正化的气。

   时至而至,三之气司天,三之气就是当其时,当其位正宫,为正化的气。

   时至而至,四之气在泉司地,四之气就是当其时,当其位正宫,为正化的气。

   时至而至,五之气在泉司地,五之气就是当其时,当其位正宫,为正化的气。

   时至而至,终之气在泉司地,终之气就是当其时,当其位正宫,为正化的气。

    在正化的气中,又分为:司天的气交在当其时,当其位的气,叫司天的气到,运气也正好到司天的气上,为平气;司天的气到,运气有余,交在司天气的左间前一位的气上,叫司天的气太过了;司天的气到,运气不足,交在司天气的右间后一位的气上,叫司天的气不及了。总之弄通弄懂气交在左右间气的问题是个大问题。

    如:太阴司天,六丙的日气,交在太阴司天前少阳的气位,叫寒气有余,为寒气交在了左间少阳的气位;六甲的日气,交在太阴司天后少阴的气位,叫湿气不足,为湿气交在了右间少阴的气位;六庚的日气,正好交在太阴司天的气位上,叫燥气为平气,为燥气灌满了太阴的气位。这些气的相交,都是用“法于阴阳,合于天光”的天道办到的,不是人为办到的。看气总是要在某一个时刻看气。如太阴司天,六庚日,在每日的“寅时的时刻”看气,叫时间到太阴司天,庚气也到太阴司天之时,也叫燥气注满整个寅时。如果是在每日的亥时看气,也叫燥气满于整个亥时。这叫有气在司天,司天的气都叫正化的气。司天的气在天上,五运六气正好也交在天三气上,叫正化的气。诊脉也正好诊的司天的寸脉与枢气人迎脉的大小。

  在诊脉中,太阴气司天,司天的气为寸脉。司天前左间的气脉,为手少阳经脉,少阳经脉叫人迎,春夏人迎枢气的脉象微大于寸的脉象,为正常的脉象,叫人迎脉微大于寸口脉,为正化的气。为寸脉没有失守。在泉的气为尺脉,在泉后右间的气脉,为阳明经,阳明经脉叫人迎脉,秋冬尺脉的脉象微大于人迎枢气的脉象,为正常的脉象,叫尺脉大于人迎脉,为正化的气。为尺脉没有失守。

       司天的寸脉主气的时间,寸脉不能失去作用,叫主明天下安,即主明脉气正常。即使有其它异常脉象,为有病不危。在泉的尺脉主气的时间,尺脉不能失去作用,叫主明天下安,即主明脉气正常。即使有其它异常脉象,为有病不危。故十二脏取决于司天、在泉的脉象。看五运六气的运转,看病、诊脉都要始于司天、在泉的气。所谓天人相应,天人合一,都是指人,气血流动的脉象与五运六气运转中司天、在泉的气,相同或不同,一致或不一致。

    如果连五运六气标准图中,手、足六条经脉的排列顺序都不会的人,寸脉和尺脉是五运六气运转中司天和在泉的气都不知道,或没有读过《黄帝内经》,也没有看过《医宗金鉴》的人,再谈中医的脉象,再谈五运六气的运转,当然都是天方夜谈。更可笑的是用“十二僻卦”或“奇门遁”中说的五行生克《易经》的方式来符合这些天道医理,都是臆造的,都是无法办到的。

   当我们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知道了正化的道理之后,如果不犯《伤寒》仲景圣医说的“弛竟浮华”的毛病,五运六气在运转中,气交到司天左间,交到司天右间,交到司天的天中间,而后才能在一起共究五运六气的运转,共究寸关尺的脉象,共究一个人的病理,医理和中医学的发展变化。正化的气又是怎样的呢。

  1)太阴司天,正化在在泉左间当其时,五运六气的运转:

    2015.7.1夏至戊寅日

  把戊寅时,下积到甲寅时辰,甲寅厥阴的上工,为时间至五运六气运转的本气处,而戊火的气也到了厥阴风的本气上,交在了太阳在泉寒气的左间厥阴风上,(寅字叫正化交在表)两气相生为相得,为平气,为平气但是又过了在泉的寒气,为气太过。戊寅的火气本身有余气,气太过又有余气,所以火气多,火气盛,已经充满了早晨甲寅时辰,阳气已经溢流到了寅时末刻,气始于卯初。这是看着火气,用推其天理而说话。

    当戊寅的日气积到本日癸亥时辰,为甲寅厥阴的上工时,火气行了一白天,即25周天,火气又走到了甲寅厥阴气位的末端,是两气相得,又有戊癸天合,说明火气灌满在整个亥的时辰,因为有天合规定,起始于亥时411分(这叫正亥时)后中外的时刻,看气时在亥时辰中外,用“寅午戌”的方法看气,首先见到  丙戌。

    丙戌的寒气即是戊寅日气从亥时410分往后开始接着运转。这是在201571,在某地某处癸亥时直接看到生成的寒气。用图表示为:

       2015年夏至的时间是里圈少阳的夏令定位,夏至是中气,中气的天气是下降的。在泉的太阳主气,戊寅日是夏至末候第五天的气,故太阳为开,为通入大地主气,戊寅日是夏至第三候的气,通过“别其宗司”知道是太阳的本气寒气行于大地,(初候天周是标气少阴热气主气,中候天周是少阴热主气)此时此处以及在左右的间气枢气的气位,都是本气用气。在天周都应该是寒气,多生,多化,广生,广化,而阳气热气不生,不化,少生,少化。

    但是戊寅日,是夏至末候的第五天。是第三气经过了小满15天,气的下降,又经过了芒种15天太阴司天时,地气的上升,而后是夏至的最后一天,即第15天。太阳的气主管大地的时间上,已经是第45天,戊寅日的气已经郁积了不满100刻的时间,下积到了夏至末候第五天上,太一的客气戊寅的火气又是气太过,超过了在泉的气,交在厥阴风上,巨大的余气,形成了风火相生。这是在太阳寒的水气在泉时,寒气行于大地,厥阴的风气在枢气的气位与在泉的水气是一体气,形成了水生风,风生火,三气相生,使客气形成了天火,天火叫龙火。龙火水不能灭,而是泄了真气,生了枢气的风,湿气不能止,寒湿只能加在风火中同行。火最盛,风次之,寒水跟着,寒与火化,流水不冰,天周不是太阳在泉发挥作用。而是天火燔芮,是左间的火在布天。看着图:

    丙戌:生在风火之地,为在泉的气有余气至左间,为在泉的主气,寒气在前,为丙6戌。如图,把戊寅加在厥阴的气位。生成的气又别置一位,交在甲申少阳火的上工,不得气,(图见丙6戌)。注意,本来寒气行于大地,天周是寒气统管。但龙火胜于天周,取代了太阳在泉的寒气,生成的寒气又交在少阳火的气位,被间气的阳气郁住塞住。只能五步一右迁逆行,成为:

   辛酉:气生在少阳火的上工,而且逆行在天周龙火中,阴从阳化,所以寒气受伤,受克,气大减,为辛1酉(图见辛1酉)。减的气为在泉的真气,这叫主不明,主受伤,天周寒的的六气皆伤。使天周的道路郁塞,五运六气的运转不能正行了。别置一位交到甲寅厥阴的上工,少量的寒气又回到了间气枢气风的气位,不得气,还是被阳气郁着,塞着,再逆折为

    丙申:气生在甲寅厥阴风的下工,注意是寒气入了里,风火旺,不得气,在泉的气在枢气里,里为内,为阴,枢气第一次逆折,寒气还在,寒气还不尽,但失去了君王王气的作用,最大为平气,真气还在,为丙6申,(图中可见丙6申)。逆行别置一位,为

    辛未:气生在风火中,不得气,又逆行在阳气中,阴从阳化,寒气为辛1未。别置一位,交在甲子少阴的上工,两气相同,气在左,虽为天符气还是气不及,只是真气还在,还是被阳气郁着,故气逆折为

    丙午:丙午生在甲子少阴的上工,气在左,阳气主气,故阴从阳化,为丙1午。

     6  1   6  1   1午。

这是以夏天定位,在气下降的时令中,注意图中的上下左右,和前后,以在泉的气为准,哪是来的气,哪失去的气。都是本气司天,见气说本气。要看着气,顺逆运转的方向。太阳寒气在泉的气失了守。失守的原因,是因火气太过,成了厥阴风温的本气司天周,不是在在泉寒气的作用下,阳气热气少生少化,而是由于天地间太一的客气参与,形成了天周寒气不寒,不是使天的气数都阳从阴化,而是成了阴从阳化。

      在人身中,此时正是尺脉长大,太阳的寒气护身,阳的邪气无法侵身。但是足太阳经脉失了守,失守的原因是阳气戊火从风府而入,巨大的热气入了腠理,即,“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损伤了从风府经过的太阳经脉。使足太阳经脉失了守,不能护身。寒气郁积在肌肤,是人迎的浮脉甚,大于尺脉,首先入于头,这就是伤寒病。当寒气生于足厥阴,如果是丙辰,寒气还在厥阴的枢气位,丙午寒气还在足太阳经,叫寒气没有离位。叫尺脉没有失守,生成的寒气是丙申,丙戌,丙子,丙寅。都是在泉的真气离了位。虽热盛,都不至于死人。十天之内都可以治好。这叫正化的时间,得了伤寒病,只是气虚,尺脉的气衰。人不虚。这叫一感寒,气受了伤,但是毕竟气还在,尺脉的脉气真气还在。治的是热邪。见《三十一》的文中。

     同样是太阴司天为寸脉,如果是在节气的时令中,气上升,同样是戊火交于厥阴经,人必亡。这叫“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因为太阳的本气为尺脉,戊火交在足厥阴经,风气躁动侵伤了足太阳经脉,是非其时,非其位的阳邪胜于真气正气,正化的气是太阴的沉脉一方治身,布天。太阳的长大尺脉一方的气布天,是气反了,为太阴司天的寸脉没有,叫人虚。又是天的龙火气盛,为阴气气虚。这叫两感于邪气。寸脉有没有最关健。人身气血的运转,都是在寸脉或尺脉的正常运转中活着。每日都以大小、多少近于50周一方的经脉中运转。

    而在太阴司天为寸脉的时间,都是气血上升的时间,人的气血彰显的是手经脉,虽然人的气血一日之中要运转50周,但是诊脉时不彰显足经脉25周的经脉,诊到的都是手经脉。这叫正化的时间。如戊火当交于厥阴的时候,是火气交在了太阴寸脉阖气风气上,不是手经脉而是足经脉躁动的气位上,风火相生是生在了足经脉。所以书中叫对化的气,即太阴为寸脉的时间,而邪气化在了对方的足经脉上。这叫司天的寸脉不但失了守,而且寸脉虚,寸脉空亡,寸脉没有,或即将消亡,也叫尺寸脉反了,阴阳反了。故必死亡。书中叫“乘年虚,重感于邪,遇月之空,病危矣”。所以诊脉时,是正化的脉,还是对化脉都要分清。是交在司天的左间气,还是交在右间气大不一样。交在寸脉的左右间气和交在尺脉的左右间气都是大不一样。如果不会排古人说的五运六气图。说这些都是没有用的。都无法共究。

    对于时至而气至,正好交在司天的气上,又是怎样的呢?

 22015.5.26.小满,壬寅日。(五运六气运转在天周的六中气里)。

把壬寅日气下积到壬寅甲午阳明的上工,风正化交在太阳在泉的右间气,晚一天,为不及的气。但日气有余气,又克了阳明的中气太阴湿气,余气始于寅末卯初。

当壬寅又行至辛亥时,甲辰太阳火的上工,为风生了火,又在夏令,不得气,又上生下,泄了气,气始于亥初见   壬午。

壬午   生在甲辰太阳火的上工,两气相生。为时间到了太阳正阳的火气行于地,风气阳气也正好到。为正气,风成平气,为正生,为上生下,为壬8午。火为王气为胜气,风次之,火为真气,风为正气。子胜,带母盛行。别置一位,又流至甲戌太阴的上工,交在天的燥气的上工,注意这是正气不胜于邪气,故风力有减,而天周是火盛,风平,平气受治顺行,所以要补正气,顺火气行。所以要用水先补正气中的风气。为

辛未   寒气生在甲戌太阴中气的燥气的上工,顺天中的火气行,阴从阳化,所以为辛1未。别置一位,气至甲子少阴的气位的上工,到了阖气。生的气同阴气阖气化,得并,阴气少,气在左,天周中阳气正在上升,阴气不及,郁在火中,逆折,为

丙午   不及的寒气,逆行在火气中,阴从阳化,寒气为丙1午。别置一位,气至甲辰太阳在泉火的上工,又从火化,为二次受伤,逆折为

辛巳   气生在在泉火的上工,逆行在火气中,阴从阳化为,辛1未。别置一位,气至甲戌太阴中气燥的下工,又穿过燥气,从燥化,寒气成了少商半羽之气,为干涸之气,所以遇火同处于一体,判羽同判徵,顺太阳在泉的火气行,水在后,不克火,为

戊辰   气至甲子少阴的下工,为火同阴化,为戊2辰。

8   1   1   1   2辰。 

这是太阴的燥气司天。太阳的中气少阴火在泉行于地,天周是由少阴火主管着,进行五运六气的运转。主明则天下安。

    在人,是足太阳经为尺脉,为尺脉大于后人迎脉,在气血流动中总是邪的阴气从阳化,阴气又是承气跟着,虽没有与正气平衡,气血流注是正常的。

   所以天玉册中的结论是:司天的气在正宫,天令化气专一,司天的气不入到左右二间气中去。天周中所有的邪气,都必须从着司天或在泉的化气。

     在第一个实例中,是以伤寒为例,说明司天的气在间气,在緯宫。要把緯宫的气要看成是正宫。而司天、在泉的气成了二间气,成了緯宫。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司天、在泉的二间气,不管是左间气为正宫,还是右间气为正宫,都是邪气司天、布地,邪的间气同样也不入合到原司天、在泉的气中去。消去,削去的是左右间气的邪气。司天或在泉的气是阳气,间气司天的阳气是正气,阴气是邪气,消的是阴。司天或在泉的气是阴气,间气司天的阴气是正气,阳气是邪气,消的是阳。所以书中说,看气,论病,要先立其年,即先立司天或在泉的寸脉,或尺脉。辩阴阳,定盛衰,正行不用问,然后再论怎样治法。

     如果失去司天或在泉气位的气,失去了司天在泉的左右间气,就没有办法定出和找到分清类序,即是四六天交时刻法中哪一类的气。分清部主,即是六气分治中哪一步的气,找不到是在司天。别其宗司,即司天的气中,在三候气的时间中,代表着三种时间的气。分不清就没有办法明其正化和对化,更没有办法找到生数的气数和成数的气数。同时也失去了河图洛书中说的数字的意义。如果是失去了脉象这个依据,也不知道说的是手经脉经过人身中的何处,还是足经脉经过人身的何处,或哪条经脉经过人身的何处。而自己在说些什么?用针扎的是什么?用药治的又是什么呢?都是妄说。

                                 拄其间

                                      2020.6.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中医论病气
甲己经天2014年
天地的阴阳
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析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八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篇
望文生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