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位语文特级、三位市优秀青年教师组建自由联盟,开发语文融合课

五位语文特级、三位市优秀青年教师组建自由联盟,开发语文融合课程。

今年十月我加入北师大副校长陈丽教授的课程学习。我学习了联通主义,思考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改革问题与解决方向,梳理了历时四年的中小学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成果,形成了成果报告,探索了媒介信息素养课程化的研究,实践了语文学习与媒介素养相融合的融合课程(腾讯课堂七讲)。

陈丽教授倡导建网络虚拟社会,学员与课程开发团队通过论坛、日报、讨论等方式自主选择学习,自适应学习。于是我们四川省内外五位特级教师组、三位市级优秀教师(青年)组建了自由联盟,开发语文融合课程。

我们正在尝试融合课程,实践互联网+的语文课程改革。课程理念:阅读点亮生活,自主提升能力,语文与思维、思想共生。

第一次讨论主题:

请务必抽空阅读群主推荐的两篇关于裁员和网师的文章,结合目前一张屏幕能否改变命运的讨论,就本群建设互联网+背景下语文融合课程的谈几句话。

主题词:融合课程与中、高考有关,与语文素养有关,与幸福人生最相关。

特级教师王海:

我来抛砖引玉吧。

人们追求安稳,不仅仅是身体安全的需求,更多的是心理安全的渴望。但是,过分追求眼前的安稳,结局就是在明天早上被淘汰。任何今天的创新,都是明天的常态;任何今天的常态,必将被明天的创新所改变。

世界变化太快,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才是对抗良方。有时候我们忙于眼前的挣扎,忽视了下一步的方向。所以人生中低头拉车,我们也别忘抬头看路。

语文课程与互联网的结合也是顺应当前科技发展的一种适应和变化,死守着老师

讲,学生记忆这种单一输出方式的教学方式必然被无情抛弃。怎样适应变化,甚至成为弄潮儿就是我们每一个面临的巨大战。

不断学习,不断去超越,才有可能在变化中成为幸运者。具体到细节的技术手段来讲,能够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提升自己的工作效果,是必然的趋势。

市优秀青年教师欧苡:

我觉得“体制内”其实很多时候很束缚我们,有的时候我们好像缺乏一种“逼”。随着时间推移,当自己逐渐成为“资深教师”的时候,会越来越“得过且过”。很多事,往往是“越早尝试的才会收获更多”。现在网络学习数见不鲜,但是真正奋斗在一线,能够最快捷接触到有关高考的第一手资源的老师却并没有机会涉足。这种“财富”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惠及学生群体。

市优秀蔡嘉伟:

网师对目前学校的基础教育冲击有限,毕竟有针对性的小测,评讲,课堂观测和提醒并不是网络能完全代替的,中小学生也没有过于倾向于网师。不过作为教师还是应该积极充电,不断阅读和思考,提升学养,让自己能够尽量多感受教学工作中的自信和快乐。

群秘书梅秋香:

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从国企铁饭碗的打破到如今网师冲击一线教师“铜饭碗”(姑且叫这个因看起来光艳如金实际是需要安贫乐道),身为教师我们需要看清方向,面对现实,给自己找一个幸福的支撑点。这个幸福感是对自己工作的自信和创新。问题是目前的我们知道安于现状已然无法再让自己心安,可是又缺乏彻底改变的勇气和动力。于是得过且过者居多,走一步看一步,尽力而为成了常态。不敢尽全力,总觉得,这教改说不定哪天又改了,改回来都可能。骨子里我们的教育方式还是在延续几千年的传道授业,以单向输出居多的教法为主。

头几年家长和老师一样也是谈网色变,最近一年变化蛮大。主要是很多教学APP的研发使用带来的改变的。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下载了洋葱数学,每天教室里多媒体联网看半个小时的教学视频,然后让家长下载这个孩子去完成作业。老师能看到孩子的完成情况,正确率等数据分析。很实用,据说学生进步很大也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英语老师让孩子家长录孩子背书的视频发家校群,现在孩子在家每天都用手机几乎是常态。嘉祥七中的学生是住校生,在学校不准带手机,但是周末回家一定是用手机完成大多数英语作业。老师对使用手机的态度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家长和孩子对手机的使用状况。这是老师主动利用媒介信息服务教学的转变吧!

特级教师吕娟:

网师在河南目前冲击很小,一是因为学生时间大都困在学校,二是很多家长谈网色变,避之不及。倒是一部分教师已经开始有意识借助网师资源,安排学生补差。河南初中最火的网师是校讯通众享课堂的卢老师,他的数学课确实提分很有效。语文网师目前还较难突围,我想这和语文的提升并不是那么立竿见影有关,这是一个人心浮躁的社会,这种心态对网师的发展是有影响的。知识和技能的迅速提升,估计最受欢迎。

市学科带头人王永:

就教育而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使用,定位还是在辅助工具和手段。首先,教育应该是一种温暖的事业,是有温度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课堂互动和师生及生生面对面的及时交流中,而这是网络代替不了的。其次,教学改革的发生一定是在课堂,学科教学的文化价值、思维价值需要的是情境,而不是面对电脑。第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更多的关注教学的育人价值,不是停留在育分层面,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知识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需要转变“授受式”教学方式,在这一方面,可能目前不是网络的强项。实际上网师更多解决的是学生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的“双基”问题,还能不解决更高层面的素养问题。网络课程在集中优秀师资代替教师课堂知识讲授方面应该具有极大的优势,但在启迪学生思维方面还显得不足。

特级教师刘晓英:

我认为,网师的逐渐普遍化、常态化应该是一个必然,互联网的魔力不容小觑。我们一线教师要接受、顺应,自己也可以尝试,变革教学方式的背后是观念的改变。但是,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情感的互动,现实环境的言传身教则是网师难以替代的。所以,传统与创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特级教师丘小云:

互联网促进了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但是教育变化不太,不少教师还靠五个一教学,即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一个标准答案教学和评价。互联网为知识联通、生成、汇聚,大数据为教育科学化,教育的科学、精准、决策提供可能性,互联网+教育是教育组织、服务、理念、制度创新的机遇。

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融合课程是课改的必然。

智能教育。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开发立体综合教学场、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

我们欣欣然,期待智慧教育成为现实,一年多过去了,领导者、政府有了改变的意积,基础教育学校也动起来了,建智慧教室,开展翻转课堂,实践思维导图。政府采购,第三方服务,校企合作,研发网络学习资源,改变正在发生。

但是,调研,访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目前,在西部地区,教育的时空角度,日常中小学教育,基本上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天下。研究课、公开课除外。教师们用得最多的是PPT,有时,插入视频播放。这样,老师们还叫苦连天,找资源,下载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太费时了。

公开课、研究课,集全组力量,求信息技术老师们援助,甚至花近万元找公司外包,于是,现代技术运用效果很佳,令观摩公开课者,大为惊叹,名校资金、名师力量雄厚,于是频频获奖,令农村、边远学校师生,自叹不如。

有些学校班班通,但是利用率不太高。有些学校仅有一、两个多媒体教室,有些信息技术课还是在班上、对着文本口头讲。

学生不准带手机进校园,在教室里听课、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时间,几乎没有时间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市场众多公司研发了模拟实验、强化学习、学生诊断的产品,一般学校没有钱购买。

有些示范校,引进电子书包、白板等产品,老师好不容易学会,又升级、换产品了,又得重新学,产品间不兼融,老师们记不住了,干脆不用。

书本和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不能成为支撑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全部。“人工智能+大数据”能够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个性化智能支持,在教师减负、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寻儿半月未果,人脸识别三秒找到。未来已来,教育怎么办?

互联网快速发展,传统教师资源难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师的需求,一批没有传统的教师资格证的人,也逐渐成长为教师,我们要看到其中积极的一面。

教师从新手到成熟教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公立学校,有不继续学习的教师停止成长,正在成长的新手和不愿成长的不成熟教师怎能满足孩子成长和家长望子成龙的需求?

今天拜读了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的系列文章,很有收获,做为一线教育研究者、培训者,很兴奋,很希望更多一线教师关注教育最新动态。

博览会主论坛“互联网驱动教育创新论坛”中,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认为,互联网作为全新的信息空间,正在重构教育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这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需要校长、教师、管理者、产业界、研究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

这些大咖们的观点,告诉我们一线的教师们,尤其是丘小云教育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在技术和教育变革中,一个优秀的教师,不能再用旧观念,运用新技术,教育未来的社会主人,而是要能够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的发展,投身变革,在教育实践中持续地完善自己的行为,以比别人更高的标准来行动。我们需要放弃对自己过去的过度欣赏,需要打开心胸,接受现实,接受挑战,接受改变,用连接理想和现实的行动,让教育理想变成现实。

我们丘小云教育名师工作室,正在尝试媒介信息素养和学科的融合,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没有推广资金,没有销售团队,家长还不知道这种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迈出一小步很难,但是我对自己说:今天你不懂我们没有关系,将来总有一天,你会懂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千课万人
我为何要提出“语文养成教育”(4)
猿辅导联合多方专家共议新课标:语文将更强调“实践性”
衡中三名语文特级教师被聘为河北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漫谈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特级语文教师也点头称赞的课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