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主任如何创建班级文化体系?(上)

班级文化建设是许多班主任关心的话题,他们为此投入不少的精力,每所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必然包含“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等内容。

但是,相当多的教师,包括学校管理者,对“班级文化”的含义认识得不是很清晰,缺少系统构建的思路和方法,导致班级文化看上去华丽热闹,却多流于浅表,未能体现“文化”在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价值。

班级文化到底是什么?如何建设班级文化?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01

班级文化是什么

先看几个例子:

1.某学校在新学年开学初给班主任下达任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要求一周内完成体现班级文化的展板和教室布置。展板上要有班名、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等内容。

2.某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了设计班徽(logo)、班旗,定制“班服”,创作班歌等活动。

3.某班主任在班级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出勤、行为规范、课堂纪律、自修纪律等。

4.某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了美化教室环境活动,设立了“图书角”,打造“书香教室”。

……

以上行为是否属于“班级文化”或“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呢?

答案是肯定的。班级文化的概念很宽泛,似乎是一个大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很多有心的班主任热衷于“班级文化”建设,开展了大量的活动,似乎活动做得越精彩,教室布置得越漂亮,班级文化建设就越红火。但问题是,把这些东西装进去,班级文化建设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就可以说这个班级“有文化”了呢?我认为:

一间布置得很漂亮的教室不一定“有文化”;

一个班名、班徽、班歌、班级口号齐全的班级不一定“有文化”;

一个经常开展热闹活动的班级不一定“有文化”;

一个成绩优秀、各项指标领先的班级不一定“有文化”;

一个组织纪律严明、管理规范,看上去不那么热闹的班级未必“没文化”。

在行动之前或行动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班级文化到底是什么?一个班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对于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而言,到底有多大的价值?热热闹闹的活动背后究竟有没有体现班主任关于班级文化整体建设的思路(顶层设计)?班主任试图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达到什么目标?

班级是一个组织,那么班级文化就是一种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我整理了一些与班级文化有关的词语和实例列于下表(见表1)。

表1 与班级文化相关的词语与实例

这些班级文化的实例各自独立,还是相互之间有密切关联呢?真正的班级文化体系应该以班级精神文化为核心,按“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顺序从内向外辐射(参见图1【1】)。

图1 广义的组织文化结构图

由上图可知,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没有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就没有了“魂”,即使活动做得热热闹闹、花里胡哨,也不能对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起到有实际意义的推动作用。而目前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盲目模仿、东拼西凑、快速打造、缺少精神内核、不成体系等问题相当严重。

02

班级文化对于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

如果说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那么精神文化的核心则是群体价值观。也就是说,价值观是班级文化核心的核心。正确的群体价值观对于班级整体发展和学生个体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不妨以“学生抄袭作业”问题的教育来论证这个观点。其实,“抄袭作业”只是“一类问题”的一个代码,这一类问题可以称之为“轻微违纪”。

解决学生抄袭作业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觉得抄作业毫无意义,是解决抄作业问题的根本方法”。从价值观的角度寻求解决方案,就是班级文化层面的问题了。

为什么这样思考?因为关于学生轻微违纪问题的处置方法一般都是从三个层次递进展开的:

第一层次:解决问题

班主任主要的工作之一是解决学生或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问题解决方式无外乎以下几种:

1.说服教育、批评教育;

2.动用班主任权威迫使学生承认错误并改正;

3.运用班级规则处理;

4.约请家长共同处理;

5.学生承认错误后,根据情节在班级范围内实施惩戒;

6.自己无法处置,报备上级部门,直至动用行政处分,等等。

除非特殊情况,上述六种方法基本上可以解决学生的轻微违纪,成为班主任最常用的处理办法。但是这些办法只是在“解决问题”,而且是在面上解决,以学生接受批评或惩戒为结果,难以触及学生的心灵,故而影响有限。

所以,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屡教不改”才会成为常态。严格地说,这些方法中的教育成分不多,“屡教不改”的说法不如“屡管不改”更恰当。

第二层次:教育学生

班主任如果不仅仅是为解决问题,把学生“摆平搞定”,而是利用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的想法较之第一层次又深入了一步。如果是出于教育的目的,教师首先就会探究学生违纪的原因,然后采取得当的措施帮助学生。

教师应该明白,一百个学生抄作业,可能有一百种不同的原因,并且既可能有学生的原因,也可能有教师的原因。为此,我专门制作了一张学生抄袭作业问题的思维导图,供参考。

图2 学生抄袭作业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因此,做好教育工作也需要“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同病异治”。

虽然教育学生的方法很多,但概括起来无外乎八个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可以一对一地面谈、笔谈,在相处中沟通交流,让学生逐渐明白事理;也可以面向全体学生,采用议事的方法,把问题摆在台面上讨论、辩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行为、事件的是非曲直达成共识。

人是有情感的,教育学生不仅需要用理性的方法让其明白道理,更要与其产生心灵上的共振。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班主任会不断变换方法教育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针对不同的学生,利用不同的资源,常规做法与非常规做法交替使用,尽显教育智慧。擅长记录的教师会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教育叙事,甚至结集出版,著书立说。

第三层次:文化浸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采取了各种措施(这些措施都很有力度,甚至充满智慧),学生抄袭作业等轻微违纪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即便是学生与教师关系甚好,不愿意犯错误伤害师生感情(由于师生关系改善,学生有时会出于“义气”而避免犯错,教师会以此为教育“效果”),即便是在面上遏制了抄袭作业的现象,但根本问题不解决,学生抄袭作业现象也不会消失,只会从“地上”转入“地下”,变得更加隐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为学生对付教师各种教育的常规思维。

所以,以往对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教师如何改进方法、提升育人能力,而较少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其实,学生是自己行为的主人,是内因,教师的教育帮助只是外因。学生自己的想法不改变,教师再有智慧、方法再精彩,其效果也是有限的。

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只要有人觉得作业值得抄,他就会想出各种办法去抄。这就是价值观问题。一个人认为“抄作业没有价值”是个人价值观问题;大家都认为“抄作业没有价值”是群体价值观问题。如果班级形成了不抄作业的风气,大家一起鄙视抄袭作业的行为,抄作业问题就会不治而愈。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班风”是文化现象。“不抄作业”是班级行为文化,其根源则是观念文化。类似这样的良好风气还有很多,班风形成强大的气场,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辐射四大功能。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导向和约束作用远超规章制度。

聚焦解决“抄袭作业”的各种方法,我们最终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事情从复杂又变回简单,因为我们似乎发现了教育之道:文化浸染。谁都不能否认,文化是推动学校和班级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所以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制度让人不敢犯错误,而文化则让人在有犯错误的条件时不愿意去犯错误。”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性,这才是班级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

03

如何构建班级文化体系

建设班级文化的意义绝非做出表面上的成果供人参观、欣赏、验收,凌乱、随意的班级文化活动虽然看上去热热闹闹,对学生的成长也有所帮助,但如果不围绕“精神文化”这个核心,班级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或选择错误的方向,甚至演变成一出“文化秀”。

班级文化没有精神内核,好比人没有了“魂魄”。文化不能形成体系,就不可能全方位影响学生的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不可能对优秀班集体的建设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最大的困难是群体价值观的形成

班级群体价值观是学生对班级事务的主流观点、是非标准、价值判断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准则。如:抄作业对不对,能不能抄作业,抄作业有价值吗,对待作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等等。只要群体价值观正确(班风正),班级发展就会走上正道。

既然文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大家都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班风就行了。事实是,表面上的物质文化很好做,但大量的班级却并未形成自己的班级精神文化。为什么?因为精神文化中的群体价值观恰恰是文化建设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它既不可能自发生成,也不可能“打造”,需要在长期的班级生活中,在班主任的悉心引导下,全班师生共同努力而逐渐形成。

之所以说班级群体价值观不能自发生成,有三个原因: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研究表明,人成长到17岁,心智发育基本成熟,已形成较稳定的价值观(这也说明了小学、初中阶段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学家斯普朗格把人的“价值观”分成6种类型: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当然,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几种类型的混合体。在任何一个班级都可以找到这些价值观类型不同的孩子(参见表2)。

表2 不同价值观类型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

对同一个问题,人们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解读,会有不同的认识。比如,有人认为抄作业是可耻的,有人则觉得无所谓。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行为,如果一个人觉得抄作业可以获得一些利益,值得抄,那他就会去抄作业;反之,则会远离抄袭。

有的班主任为了在班级形成不抄袭作业的班风,开展了很多教育活动,如出台作业管理制度、开班会讨论抄袭作业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保证学术诚信,远离抄袭作弊”宣誓,并且在印有“远离抄袭”等字样的横幅上集体签名等,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这件事仍然有不同的看法(参见表3)。

表3 不同价值观类型的学生对抄作业问题的看法

群体价值观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认同的观念,要把这些个性迥异的学生拧成一股绳,谈何容易!

2

班级普遍存在学生因共同的兴趣爱好等原因形成的若干小团体(非正式组织)和一些能量较大的“领军人物”

每一个小团体都有自己认可的价值观,“领军人物”往往有一定的才能或特质,他们不一定是班干部,却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当这些学生的价值观与班级试图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有冲突时,群体价值观的形成将遭遇很大的阻力。

3

班级文化(小环境)不能孤立于学校文化(中环境)和社会文化(大环境)而存在

目前,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并不尽如人意,比如,班主任要在自己的班级教育学生诚信考试,远离作弊,但是学校只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对考风问题并未重视,这样的班级在作弊成风的环境中很难“独善其身”。

尽管班级文化建设会遭遇种种困难,但我们希望班主任依然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一旦班级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许多具体的问题,班级也将获得强大的前进动力,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最能体现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

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是班主任

班级文化建设,特别是班级群体价值观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说,从班级组建开始,直至班级解散,班级文化的建设贯穿始终并且在学生毕业之后影响也会长久地存在。

根据有关研究,组织文化的形成要经历创建、群体认同、共同价值观形成、共同价值观普遍化四个阶段,班级文化的形成当然也不例外。虽然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毫无疑问,在这四个阶段中班主任的作用最为重要。

班主任是班级真正的领导者,他有权力管理班级,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利用各种资源教育学生。班主任是唯一可能将几十个孩子凝聚起来的“关键先生”。

班主任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比如,关于考试作弊,如果班主任只追求考试成绩,每次都以分数评价学生而忽视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某学生因为作弊取得高分而获得表彰,而另一些学生因为诚信考试而分数不高,未获表彰甚至被批评,就会在无形中纵容作弊行为(因为可以获得利益)。

正确的做法是,淡化在集体场合对分数的强调,不要轻易用分数评判学生,大力表扬那些诚信考试的学生,利用评价让诚信考试的学生在班级拥有很高的地位,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才是树立优良考风的良策。

所以,许多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追根溯源,是班主任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我的主张是“要想让班级有文化,班主任自己首先要有文化”。这个“文化”,并不单纯指学科教学能力和水平,更多地是指一名教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原则、具备科学的教育方法技术和一定的领导力,以及高度的敬业精神(这些元素的融合也可称之为“班主任的核心素养”)。

这其中,坚持教育的公平公正,在班级时刻主张正义是最为重要的。只有坚持正义,才可能引人向上向善。卢梭曾经说过:“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班主任除了以人格和自身价值观对学生产生影响之外,还可以把正确的教育理念与具体的工作和活动落实到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鉴于班级文化对班级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班主任要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对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班级文化的特点
构建和谐班级方法初探
唯亭学校2015
又是一年开学时,精美班级文化布置,是班主任赶紧转吧!
班级文化建设的“五个一”
班主任应注意的六项教育[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