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和学生的矛盾如何解决?孔子的教育之道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这也对应了有教无类的本愿。教育不分王侯将相,贵族还是贫民都可以得到教育的机会。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

谓勉其勤劳。爱其人,则必勉策其人于勤劳,始是真爱。诲者,教诲使趋于正。忠于其人,则必以正道规诲之,始是忠之大。教育者对待学生更应该有始有终,忠于正道以规劝。让学生积极向上,引于正道之上,这才是一位教师所要坚持的。

身正,而后正人。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当你立下一个制度时,你万不能成为这个制度的最大破坏者。让学生不许乱扔杂物,自己随手丢烟头;让学生不许玩网络游戏,自己在办公室上网玩得不亦乐乎,如此就失去了教育的全部前提与效益。

'身正,而后正人'。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们时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话。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作为一名老师,孔子是这样要求自己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篇》)这简单的十二个字,便是一个学习型与奉献型教师的全部体现。而这里的先'学'后'诲',也正显示出孔子那种一丝不苟,不'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高尚人格。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教师的角色姿态是教育界一直讨论不停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论语》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通读《论语》的人不难发现,孔子并不是一个整天板着脸告诉你这不行那不行的老头子,他是一个理想的热烈追求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也是一个笑语晏晏的老者,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感伤于'逝者如斯夫'的时光,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不退缩,即便身处逆境困于陈蔡之间,还不时也和学生开开玩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行走,是不是我们的道义不行了?)他也直接表达过对社会的不满,对黑暗政治的失望:'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孔子在《雍也篇》中给了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人无完人,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确实是一种了不得的境界修养。简单的六个字,却是人格的至善。

好学生颜回对学习有这样一番感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由此看,有志于学习的人总是有一颗坚定的、务实的、止于至善的探索之心。

编辑部:烟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温州晚报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为什么不走正道呢(6—16,讲于2021年10月10日 )
《论语》读后感2000字
#每日学论语#7.2【2016-12-4】
孔子:千古一圣人,万世之师表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