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另类政治文化:以“文正”和“忠武”为例,谈谥号背后的政治思维

“谥号”是中国古代在人死后,后人对其评价的文字。在中国古代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评价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往往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但人死后总讲究一个“盖棺定论”,于是便诞生了给前人追封谥号这一传统方式。

古代历史上皇帝、皇后等皇室宗亲以及各诸侯大臣达官显贵等上层阶级,在去世以后朝廷会根据其生前的所作所为给与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而相对低等级阶层的人不会享有这一待遇,由此可见“谥号”的封赏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一、谥号的起源

谥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西周早期,先秦著作《逸周书·谥法解》中有详细注解:“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但是经过近代考古发现,王国维等国学家得出谥法的形成应该在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的结论,并且这一结论得到了现代国学界的认可。无论是哪种起源论都说明谥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才最终流传下来。

谥法起始于西周,历经春秋战国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被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而遭到废除,但秦国仅仅延续了几十年便二世而亡,遭到废除的谥法传统在汉朝再度被启用,并由此得到日益的完善与强化,贯穿了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始末,直到满清王朝的覆灭。

由此可以看出,谥法能绵延如此长的时间,并一直为统治者所用,这一政治制度在封建时期对国家政权的稳固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政治学的角度上分析,谥法制度的延续保证了上层阶级的等级特权,加强了政治权利的合法性,引导了广大民众的政治思想与政治方向。

二、谥号的作用及其背后的政治思维

1、衡量社会阶级的标杆

不同于现代中国社会讲究“人人平等”的思维观念,中国古代时期阶级层次明确,等级制度森严。上层阶级自然是掌握着一国政治权利的那群人,除天子及皇室宗亲外就是那些高居庙堂的达官显贵们。

士农工商”四种民众群体为何偏偏把士子群体排在第一位,无非是这些人在古代社会制度中对社会所能做出的贡献最大。而他们所做的贡献就是可能有一天金榜题名进入到权力阶层。而一个人所拥有的的权势,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与等级身份。

谥法只是一种在人死后给予这个人评价称号的制度,但这个制度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等级色彩。自古以来的历朝历代对于谥法制度的执行都遵循一个共同的标准“生无爵,死无谥”。这一标准充分说明了,谥法本身就是为上层阶级服务的,只有进入到这一阶级,才有权利享受这种特权,为后世历史所铭记。

先秦时期,能够在死后获得谥号特权的更是仅限于一国君主以及少数的皇室贵胄,或者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诸侯们,普通的官员是无法得到追谥的。汉代以后,谥法制度逐渐完备,有了固定的制度可以遵循,打破了生前爵位与死后谥号相呼应的格局,但谥号的追封仍仅限于生前有官阶品秩的人群。

唐代至明代这一时期,谥号追封的范围相较于前朝有所放宽,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申请在死后由朝廷赐予谥号,而到了清朝统治时期,授谥的范围仅限于一品以上的朝廷官员。尽管漫长历史中有“特谥”这一现象的产生,为一些没有官阶的人在其死后追谥,但死后追谥终究是高等阶层群体的特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做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是等级特权的最大受益者。谥法便是皇帝对死人行使的特权。授谥权为皇帝专有,所有官员的谥号都先经由礼部商议决定,再提交皇帝御览,最终由皇帝决定更改还是授封

皇帝殡天后享有特殊的谥号,与一般的官员阶级又有所不同,谥号的文字使用,文字的数量都是别具一格的,这也突出帝王身为最高阶级统治者的地位。

2、强调政治权利的正统性

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坚信“君权天授”的正统思想,而表示君主正统地位的传国玉玺上更是雕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用以作为统治者地位“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便被后世王朝认定国家的传统思想。儒家思想注重做事需“名正言顺”“师出有名”,而统治者正好抓住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士大夫阶级的心理,把“立名”当成了政治统治的一种手段。

历代历朝的统治者都特别注重继承大位的合法性与正统性。受影视剧的影响,我们耳熟能详的雍正皇帝直到现在仍被一部分人怀疑帝位继承的合法性。而这一怀疑风气在雍正时期更是屡禁不绝,为表明自己统治政权的合法性,消除对自己统制地位的影响,其年号更是采用“雍正”二字,可见名号在古代社会中对政权正统性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纵观中国历代王朝更迭变化,新王朝对旧王朝的皇帝与大臣的追谥也是屡见不鲜。尽管两方为对立的敌人,在战场上是你死我活的仇敌,但为了彰显新政权的正统地位,得到百姓民众的支持,为前朝的帝王大臣追加谥号也是必要的政治手段。

各个王朝的末代统治者的谥号都是有新王朝统治者制定的,往往平谥甚至是恶谥,这也是向普通民众表明前朝统治者的平庸或是残暴,是上天将国家的统治权从他们的手中交到了新统治者的手中,而底层的民通常会接受认可这种皇权更迭的正统性。

3、引导政治思想的方向

中国古代官员死后的谥号是根据其生前功绩的大小,为人的品性所制定的。朝廷赐谥,讲究扬善惩恶,能在死后获得美谥的必定是拥护统治者地位,维护统治者合法权益的忠臣良将,那些贪官巨恶,乱臣贼子,生前位极人臣,权势熏天者,即使碍于形势死后也获得美谥,通常也会被后代统治者驳斥,赠以恶名。

“忠臣孝子,文成武德”可以说是历代统制者最想看到的统治现象。忠君爱国,为国尽忠之人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孝道”更是历代统治者优先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关系到皇家的继体守文,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关键所在;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经邦济世的文人是统治者治国理政的臂膀;夺取政权、抵御外敌、平定内乱的武将是巩固王权的支柱。

所以文官最高的谥号为:“文正”,武将的最高谥号为“忠武”,所有文臣武将都希望死后获得最高的荣誉称号,但这两种谥号在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获得者也是屈指可数。

谥号的等级现象,同样表明了谥法制度是统治阶级对官员使用的一种统治方式,统治者通过这一方式告诉各级官员应当树立怎样的政治价值观,应当遵循怎样的政治方向。

想要死后获得封谥,就要做出政治功绩,得到官阶的提拔;想要死后被朝廷赐予美谥,就要一心为朝廷和皇帝办事,并做出造福国家的成就。那些功绩越高者,谥号的等级越高,而最高等级谥号的获得者无一不是经天纬地之才,忠勇清正之士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每位文臣武将都希望生前功绩彪炳史册,死后英明流芳千古,统治者正是利用臣属的这种心理,将他们的政治思想向“忠君爱国”上引导,以达到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

4、谥号背后的政治利益

古代达官显贵死后,民间百姓也会根据其生前的政绩功过给予“谥号”,这种民间的评价往往比官方给予的评价更具真实性。但这种私下的“谥号”不被朝廷所允许,也不被官方所认同,社会影响力也几乎没有。相反,朝廷拥有一整套十分完备的制度,以保证“官谥”在“死人政治”话语权中的主导地位。

这种正统的官方谥号的最终决定权尽管掌握在最高统治者手中,但制定过程却是由主管部门先商议决策,确定后给皇帝上疏奏请,甚至有时候实在无法用一个谥号概括时,也会给皇帝准备几个供其选择,即使皇帝拍板决定后,也会有“改谥”“夺谥”现象的发生,总之对一个位居高位的人用一两个字来盖棺定论实在是左右为难。

所以历朝历代充制定谥号的背后总是会带有争夺权力、交换利益、贪赃枉法、尔虞我诈、陷害政敌、徇私舞弊、公报私仇和结党营私的影子。尽管这种制度事关死人的荣誉,但掩盖在其下面的往往是活人争夺的各种政治权益

四 总结

谥法制度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政治制度,谥法制度引导了古代官员生前身后对名誉追求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带有目的性的思维方式通常容易被人所利用,统治者就是通过这种制度控制着官员的政治思想,掌握着政治导向,而这一制度也成为了统治者巩固自己政治特权的一种政治手段。

尽管谥法制度本身的意义是为死人正名,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为活人服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王朝时期政治的黑暗性与复杂性

参考文献

1. 《礼记》

2. 《国朝谥法考》

3. 《谥法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特权思想”:越是陈规陋俗,其生命力越是顽强
士族“嚣张”,连寒门的称呼都要"抢",南朝士族为何以"素族"自称?
简述士族门阀形成历史条件和衰落原因
为什么有的皇帝喜欢儒家,不喜欢墨家?
春秋战国的思想介绍
王朝更替,儒学为何依旧鼎力?各大王朝为何对儒学不断地篡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