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可以伤人,亦可以救赎

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365本书



复活


慈怀为你读的第一百四十八本书 来自慈怀读书会 19:52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韩丹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复活


作为世袭贵族和庄园主,除了没有好看的外表,列夫·托尔斯泰似乎已经拥有了一切。他出身名门,地位优越,身体健康,婚姻美满,并且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但是他并不快乐,因为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居民的凄惨处境而忧虑,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他因为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所遭遇的困苦。


他一生追求自我完善,他曾经说过“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他渴望天下大同,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一出版就获得如潮好评,这些作品也是他一生努力冲破思想迷茫的真实写照。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


“他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在19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他的光吸引着、安抚着我们受伤的心灵。”


《复活》这部作品,托尔斯泰从1889年到1899年断断续续共写了10多年。“复活”,一指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精神和人格的复活,二指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道德的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讲述他们如何忏悔、反省,走向道德的自我完善。


托尔斯泰在痛苦中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也由此告诉我们在一个崇尚逃避现实、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伟大充实的人生。


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他在小说《复活》里表达的思想——只有每个人不断地去完善自我,社会才有被完善的可能。

 


沉沦堕落就是迷失


四月的一天早上,英俊的聂赫留朵夫公爵在铺着羽绒褥垫的弹簧床上醒来。他穿着干净的、胸前皱褶被熨得很平的荷兰细麻布衬衣,敞开着领口,吸着纸烟思索着要不要和权贵联姻。


他有条不紊地完成起床、吃饭等这一系列公式化的事情后,就坐马车到了法院,他将以陪审员的身份,去刑事法庭参加案件审理。


当那个因为一个嫖客死在妓院而被指控“谋财害命”的妓女出庭时,聂赫留朵夫认出了她那双略带斜视的乌黑发亮的眼睛——这个叫柳包芙的妓女,就是他姑母家那个半养女半奴婢的卡秋莎·玛丝洛娃。


聂赫留朵夫家是地主,他的两个姑母都未成家。玛丝洛娃的母亲曾在姑母家里做工,与一个过路的吉普赛人私通后生下了她。


玛丝洛娃三岁时母亲就病死了,从此姑母收养了她,身份就半是婢女,半是养女。在她16岁那年,19岁的大学生聂赫留朵夫来到姑母家。两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彼此依恋的暧昧情感。


有一天,他们和邻居一起在草地上玩“捉人”的游戏,他俩跑到了一个丁香花坛后面,聂赫留朵夫摔到一条小沟里去了,玛丝洛娃赶忙拉他起来,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紧紧地攥着玛丝洛娃的手,还凑过去吻了她。


从那天起,只要玛丝洛娃一走进房间,或者聂赫留朵夫远远地看见她的白围裙,就感到周围的一切立刻变得格外亮堂,仿佛一切都变得有趣、欢快、更有意义了。


玛丝洛娃也是如此,只要想到有聂赫留朵夫在,她就觉得生活更快乐了。


在那些短暂相处的日子里,他们在人群中追寻着彼此的目光,真诚相待、快乐幸福地生活着。当假期结束,聂赫留朵夫离开姑妈家时,玛丝洛娃含泪为他送行,他感觉到自己似乎正在失去一件美好珍贵、一去不复返的东西,心里感到十分惆怅。


之后的三年,他们再未谋面。聂赫留朵夫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他思考真理、财富,阅读有关的书籍,谈论这些问题时,周围的人就会温和地嘲讽他为“我亲爱的哲学家”;但是当他看轻松的喜剧并讲述情节时,大家反倒会积极地赞扬他,鼓励他。


当他认为消费应该要有节制,并提倡穿旧大衣,不喝酒等行为时,大家就觉得他脾气古怪,标新立异;而当他把大笔钱财挥霍在打猎上,或者装修一间豪华的书房时,大家就夸他高雅脱俗。



总而言之,凡是他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认为是好的东西,别人都认为是坏的。开始时聂赫留多夫也抗争过,但是因为抗争的过程太艰难,他最终选择了放弃,不再去坚持自己的信念了。


三年后他被提升为军官,他又去了一趟姑妈家。这时的他与三年前很不一样。他从一个善良的乐于为事业献身的青年变成了迷恋酒色、贪图享受的人。


以前他重视哲学和诗歌,如今他更重视社会人事制度和交际活动。以前他觉得女人是神秘和美妙的,如今女人不过是他的享乐工具而已。


当他在姑妈家看到更加妩媚可爱的玛丝洛娃时,一切可怕的事都在那个基督复活节的夜晚后发生了。


那天早上的情景令聂赫留朵夫留恋不舍:


整个教堂都洋溢着庄严、欢快、美好的节日气氛,最美的是穿着白色连衣裙、系着蓝色腰带、黑头发上扎着红色蝴蝶结、眼睛里闪烁着欣喜光芒的玛丝洛娃。


看惯了上流社会生活的奢华、虚伪、迷乱,系一条洁白围裙的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的的眼晴里俨然是纯洁的天使。


他默默地靠近她,情不自禁地吻了她三下,然后两个人都微微一笑。这吻没有丝毫欲望的火焰,只有热爱世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珍惜心情。


让几年后的聂赫留朵夫热切的盼望:“要是一切都能停留在那个早晨,该多好啊!”


那天晚上他从教堂回来后,按照军队里的习惯喝了一点伏特加酒和葡萄酒。


玛丝洛娃来叫他吃饭,他在走廊里拦腰搂住了玛丝洛娃,热烈的亲吻她的脖子。这一次的吻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那些亲吻:


第一次是在丁香花丛后面的无意识的吻,第二次就是早晨在教堂里的吻。


现在这个吻是可怕的,玛丝洛娃显然也感觉到了,赶忙快步从他身边跑开。但这个吻让聂赫留朵夫不情愿错过享乐的机会,情欲已经完全控制了他。


聂赫留朵夫开始频繁向玛丝洛娃示爱,玛丝洛娃感到无比的紧张、羞涩,同时又难以掩盖内心的欢喜。


第二天夜里,聂赫留朵夫敲开玛丝洛娃的房门,将她抱进了自己的房间。在离开姑妈家的那天,他把一个装着一百卢布的信封塞给了玛丝洛娃。他安慰自己说:


“这是常有的事,大家都会这样干的。既然这样,可见是合情合理的。”


五个月后,玛丝洛娃由于未婚先孕被赶出了家门,她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死了。


聂赫留朵夫虽然知道玛丝洛娃生下了那个孩子,但是当他听两个姑妈说起玛丝洛娃像她母亲一样生性淫荡、就此堕落时,内心还感到隐隐的高兴,因为这好像是在为他开脱罪责。


后来,玛丝洛娃在许多人家当过女佣人,但不断受到男主人的欺侮。她必须有所选择:


  • 要么忍受男主人的纠缠,发生秘密的通奸;要么索性专干公开的、有保障的、为法律所许可的通奸。


经过斗争,她选了后一条路,办了一张黄色执照,成为了合法的妓女,就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当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认出了那张从前妩媚可爱,现在却布满污垢且臃肿的脸时,他想起了从前的种种事迹。


但他首先考虑的是这事无论如何不能让众人知道,她或者她的辩护人千万不能把这一切说出来,千万别弄得他当众出丑。


虽然他相信玛丝洛娃是无罪的,但是却不敢替她讲话,好像他一讲话大家就会立刻知道他同她的关系。


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看似心不在焉。庭长一心想早点结束审判去见情人。法官纠结走单数还是双数步子能治好自己的胃病。


律师收受贿赂颠倒黑白。这些人空发议论,匆匆下结论,却忘记写下关键的那句 “没有杀人害命的意图”,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听到这个审判结果时,聂赫留朵夫一开始有一种因摆脱玛丝洛娃而产生的如释重负的感觉,但当他看到玛丝洛娃听到宣判后放声大哭、大喊冤枉的情景时,他的良心战胜了刚才那种恶劣的感情,他决心不能让这个案子就这样了结。

 


复活的艰难历程


那天晚上,聂赫留朵夫对自己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扫除”,他意识到自己对玛丝洛娃的残酷、怯懦和卑鄙,开始厌恶起自己可耻又可憎的闲散、怠惰的生活。


他决心“不管要我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也要冲破这种束缚自我的虚伪。我要承认一切,对一切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


“我要做我所能做的一切事情来减轻她的厄运。……如果必要的话,我就跟她结婚。”


他祷告,并请求上帝帮助他清除他心中的一切污垢,开始崭新的生活。


他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断绝了与原来的贵族女友米西小姐的关系,搬出大房子,辞退了佣人,处理掉奢侈品,并且不再参与陪审团那种又可怕又丑恶的蠢事了。


他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玛丝洛娃认出了他就是自己早年曾经爱过的人,但她不愿意回首往事。


他向她提出赎罪,玛丝洛娃感到很惊奇,但是也只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索要了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


当聂赫留朵夫把钞票递给她时,瞧着她那对斜睨的黑眼睛里射出来的不正派的亮光,他不由得想:


“这也许已经是一个已经死去的女人了”。


他几乎因此而动摇了赎罪的决心。但他最后还是战胜了自己动摇的内心,开始坚定的为玛丝洛娃奔走上诉。


第二次到监狱去探望玛丝洛娃时,聂赫留朵夫迫不及待地告诉她,他已经为她请了律师。


聂赫留朵夫决定跟她结婚,用行动来赎罪。没想到玛丝洛娃听了以后却气愤地认为聂赫留朵夫是想以此来拯救他自己。


看着玛丝洛娃为自己的凄苦遭遇而哀怨、悲愤、泣不成声,聂赫留朵夫才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残酷使玛丝洛娃受了多么大的伤害,他感到自己的罪孽深重,忍不住地潸然泪下。


玛丝洛娃终于原谅了他,同意到监狱的医院去当看护,并且保证以后再也不喝酒了。聂赫留朵夫高兴地想:“她仿佛完全变了一个样”。


因为继续奔走于彼得堡上层为玛丝洛娃上诉,聂赫留朵夫成了亲友们眼中思想危险,不可理解的人。他接触了沙皇政府形形色色的官吏,目睹了这个政权的黑暗腐败。



上诉最终被驳回,玛丝洛娃将和一批苦役犯于7月初动身到西伯利亚去。聂赫留朵夫决心不论玛丝洛娃去哪里,都与她同行,甚至已经为在流放犯和苦役犯中如何生活做好了思想准备。


为此,他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田庄的事务。农民糟糕赤贫的生活令他大为震惊,法律的不公平让他愤怒。


有一家农民共有十二口人,但自家的土地只能养活三口人,还要交纳繁多的税款。一个农妇的丈夫只因为砍了东家的两棵小树,就被关进了监牢里,农妇只能靠外出讨饭来养活三个孩子和一个病重的婆婆。


聂赫留朵夫意识到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仅有的能够养家糊口的土地都被地主们夺去了。他接受不了自己一边反对土地私有,一边却又继承母亲的田庄,挥霍无度。


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土地以低微的租金租给农民,再将所收的租金作为农民的福利基金,用来交纳税款,用在村社的事业上。然而农民们却不信任这位老爷的好心,以为他在耍什么花招,犹豫一番之后,便得寸进尺与聂赫留朵夫讨价还价。


无奈之下,聂赫留朵夫给农民分发了一些钱以后,离开了田庄。


聂赫留朵夫随玛丝洛娃一起动身的前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


“从明天起,我要过新的生活了。别了,旧生活,从此一刀两断了。”


虽然曾经豪华、气派、高雅的生活氛围使他感到安逸舒适,但是当他生平第一次走进火车的三等车厢,与仆役、工人、店员、士兵们坐在一起时,瞧着他们干瘦而强壮的四肢,瞧着他们粗糙的土布衣服,瞧着他们晒黑的、亲切的、疲倦的脸庞,聂赫留朵夫却感到四周都是全新的人,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上等社会。


玛丝洛娃的精神是在火车上与被流放的革命者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复活的。她在他们中间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感。


有一个叫西蒙松的政治犯,给她讲了一些革命道理。玛丝洛娃开始思考怎样面对未来,如何选择自已的命运。


她的思想、感情甚至人格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她逐渐明白了她和聂赫留朵夫之间虽然有过纯洁而美好的初恋,但要恢复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已是不可能了。


当西蒙松向她示爱时,玛丝洛娃发现他的爱情跟聂赫留朵夫的爱情有所区别:


  • 聂赫留朵夫全力解救她,是“出于宽宏大量和过去那件事”,令她既宽恕他、爱他,但又害怕同他结合会破坏他的生活。


  • 而西蒙松爱的却是此时此刻的真实的她,而且纯粹因为喜欢她、欣赏她。所以,她决定和西蒙松结婚。


聂赫留朵夫虽然因为玛丝洛娃不再需要他而感到难过,停止了西伯利亚之行,中途返回,但是玛丝洛娃在他的心目中复活了。并以深沉的感情和严肃的生活态度让他刮目相看。



《复活》的故事对于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在压力和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多数人的最大理想就是挣钱,挣钱干嘛呢?享有特权。却很少有人去想我们为什么爱?为什么恨?为什么哭?


我们会为不清晰的目标而烦恼,会为漫长的奋斗过程而泄气,会因激情枯萎而悲伤,甚至有时候我们会感觉生命中的悲伤远远超过了欢乐。


其实一切不快乐,都和自己的欲望有着密切的联系。想想《复活》里的聂赫留朵夫,他曾经是生气勃勃、自由的人,后来却被愚蠢的、空洞的、毫无目标的、渺小的生活罗网团团围住。


他曾经为自己耿直的性格而自豪,但后来却陷在可怕的虚伪里不能自拔。他一开始将道德的底线踏破,差一点就将自我抛弃,好在他经历沧桑、学会了坚强、化解了迷茫。


像这样能安静反思的人,或许才能拥有有趣的灵魂,或许只有有趣的灵魂,才能粉碎物是人非、才能换个姿态重新做人吧!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一百四十八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注:配图来自《复活》剧照


*文:朱波,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在高校教书、写作、朗读,在公号“海西的十点大理”上喋喋不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后感
《复活》1:那些不可重来的年少轻狂
第236篇:方寸讲文学(46)
你不认命,命运自会眷顾你
《复活》
争先抵达虚空的深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