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想要的,读书都可以给你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原著 | 村上春树

解读 | 小木头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村上春树,无疑是最具知名度的日本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挪威的森林》曾经在中国引起轰动,有千万级的销量,一度掀起“村上现象”。

 

2006年起,村上春树连续多年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却失之交臂,他因此被称为“最悲壮的入围者”。


但若读过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揶揄会自动停止,他明确表达了对文学奖的看法——相对于获奖,写作才是作家更该认真对待的事情。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村上春树的一本自传体随笔集,是他35年写作生涯的“写作总结之书”,历时6年完成。

 

村上春树聚焦在“职业小说家”这个身份,将多年来投身写作的故事和经历娓娓道来,更有他对文学、自我的深刻理解,甚至还有写作干货指导。

 

村上春树的笔触轻松,真诚走心,闪烁着智慧的光华,给人启迪的深刻思考。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读一下这本书,走入村上春树的写作人生。

 

村上春树说自己的人生平淡无奇,但作为一个上学时期很叛逆、大学读了7年才毕业,开过酒吧后来半路出家开始写作的文学大师,他的经历也堪称精彩了。

 


30岁之前,是自由的浪子

 

1969年,村上春树出生于一个还不错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个国语教师,母亲则是出身富裕家庭。


身为教师的父亲,曾经一度想要培养村上春树对于日本古典文学的爱好,只可惜,村上对此完全不感兴趣,反而对西方文学兴趣浓郁。

 

读书时期的村上春树很淘气、不用功,尤其是在读高中时,更是非常叛逆,经常逃课、抽烟,跟女生厮混,是典型的“问题少年”,这种情况一直到高中末期才稍微收敛,当时村上在父母的劝告下开始努力学习,争取能读大学。

 

不过,从高中时期村上就开始大量阅读英文原版书籍——他的英文成绩并不好,只是对读英文小说充满兴趣,跑到旧书店里,论堆买了许多英文简装本小说,侦探小说或者是科幻小说,也不管看不看得懂,一本又一本地读。


另外,村上非常喜欢爵士乐,经常饿着肚子将午餐钱省下来买唱片。这两个爱好伴随他一生,对他的后来的写作也有非常大的影响。

 

19岁时,村上春树考入了早稻田大学,攻读戏剧专业。对于大学生活,他说最大的收获是交往了几个好朋友,以及读了大量的书,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大部分年轻人都是读书、毕业、工作、结婚,而村上春树却是“逆行”的,他读大学时邂逅了妻子高桥阳子,随即决定休学结婚。

 

婚后的村上,要负担家庭重担,又不想去当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和妻子打算开家店。


两个人拼命打工赚钱,三年之后攒了一点积蓄,又跟朋友举债、向银行贷款,终于开了一家爵士酒吧——播放爵士唱片,提供咖啡、酒类和菜肴。

 

那是一段物质清贫但是精神很丰满的岁月,每个月要偿还贷款,压力很大,他们没有电视没有收银机,甚至连一只闹钟都没有;冬天冷了,没有取暖设备,只好抱着几只猫咪睡觉。

 

另一方面,他们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跟喜欢的爵士乐整日厮守,还经常在周末举办演出会,邀请各种爵士乐手来店里做表演,干劲十足,非常开心。

 

婚姻和工作都安顿下来,村上春树一边工作一边抽空去大学上课,终于在七年后,修满学分,拿到了大学毕业证。

 

大学毕业,他还是那个开店的村上。店面的债务逐渐偿还清,收入稳定,时间可控,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30岁之后,他是餐桌上的写作者

 

1978年4月,一个明朗的春日午后,村上正在看一场棒球赛。

 

村上惬意地斜躺在外场席上,边喝啤酒边看球。绿茵满地,晴空万里,生啤冰凉,球赛也精彩。这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念头毫无征兆,也毫无根据地陡然冒出来: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

 

没有灵感从天而降,也没有闪电雷鸣,就是这样一个悠闲的下午惬意的时光,世界级文学大师村上春树的写作征程,就此开启。

 

回家途中,他买了纸笔,开始伏案写作——每天天亮前几个小时,他坐在饭桌前写小说,足足写了半年,处女作《且听风吟》的雏形诞生。

 

虽说是写了6个月,其实只写了200页稿纸(差不多8万字)。可供写小说的时间有限,更重要的是他是第一次写小说,一切都是陌生的。


加上之前他热衷的都是些英文小说、俄国小说,一下子用日语写东西,他有点摸不着头脑。

 

小说写完了,可是自己读了之后却顿感失望——很无趣,不够打动人。他沮丧地想:自己都这样觉得,更何况是读者了?

 

一筹莫展了几天之后,他一边自我安慰“就算写不好小说也是理所当然”,一边开始寻找改变突破的方式——放弃用日语在稿纸上写作,搬出了英文打字机,试着用英文写小说的开篇,因为放弃了母语,该用的是自己并不擅长的英文写作,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他必须得用自己有限的单词和句法来写文章,也因此在表达上就更加简洁,能用三个字说清楚,绝不写五个字。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英文成绩并不好的村上写出来的英文文章,反而剔除了过于浓重的“文学气”,之前日语啰嗦表达的问题也解决了,他找到了专属于自己的舒服的表达方式,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他一直坚持这种简单利落的表达。

 

村上将小说又翻译成日语,投稿给了文学杂志——就是后来获奖的《且听风吟》。


拿到《群像》杂志的新人奖,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此时,距离他在球场想要写小说过去了整整一年,而村上此时也已经30岁,他无意中,在饭桌上,掀开了自己人生的瑰丽篇章。

 


不堪重压远走他国


凭借着新人奖的入场券,村上的一只脚踏入了文坛,而另一只脚,还在作为爵士酒吧店主存在着。


小说获得了新人奖,但是写作这件事此时还是“副业”,赚钱少,而且是刚开始,相对于经营了很久、收入稳定的爵士酒吧而言,当然是“次之”的身份。


村上每天去店里上班,为客人服务;晚上下班后,才伏案写作。

 

最开始那几年“身兼两职”的生活,他感觉很快乐,因为在做着自己很喜欢的两件事。直到1982年,在写《寻羊冒险记》的时候,他做了一次重大决定。


  • 一个原因来自于外部。


他的作品最初并不被日本文坛接受,甚至有文学评论家说他的小说是“婚姻诈骗”,明明没什么内容却在糊弄读者,更有文学前辈高声疾呼称村上的小说不是文学。


虽然他很坚持自我,但毫无疑问,外部的评论和白眼给他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和痛苦,他甚至调侃说:


“就算是当时我跳进池塘去救一个快要淹死的老婆婆,大概也会被说是沽名钓誉”。


  • 一个原因来自于他自己。


最初写作时,村上春树的想法就是写出来让自己心情愉悦,可是写了几年后,他觉得不能再一味这样下去,想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全部时间创作小说。

 

基于以上两个因素,村上决定要卖掉经营多年的小店,开始作为职业小说家生活,并且开始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国外,能够远离嘈杂的声音,专心写作。

 

这个决定当时遭到了周围人的一致反对,店铺的生意很好,收入比写小说要高,不如托付给别人赚钱,你自己专心写小说就是了。

 

但村上却不同意,他不想小店随便托付给别人,要做一件事,必须全情投入,既然现在是想去写作,那就专心去做这件事,就算是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从头来过就是了。


带着这样破釜沉舟的勇气,村上春树开始了职业小说家的生活。


他先是搬出了东京的住所,搬到了郊区安静的房子里;同时开始了规律的生活节奏,早睡早起,坚持跑步,三十多年未曾间断……所有这些都为他创作长篇小说,打下了基础。

 


职业小说家的苦与乐


跟大部分作家不太一样,村上春树是一个不接受“出版约稿”的作家。他从来不先跟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也不接受约稿,而是自己先写。


他的长篇小说的主题和截稿日期都是自己来定,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久有自己的规划和节奏。


不少人问他:写长篇小说的时候,没有收入如何生活?


他可以为了赚取生活费,从事跟写作毫无关系的工作(近乎体力劳动),却唯独不肯打乱写作节奏。好多时候就是厚着脸皮吃之前的存款,“坐吃山空”。


这样的生活坚持了三四年,在《挪威的森林》出版后,情况大为改善。


这部他逗留欧洲期间写的小说,出乎意料卖得特别好,为村上之后的生活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更能坚持自己的写作节奏——自由创作,旅居海外,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每天早晨,睁开眼起床后,他会先去厨房里热一壶咖啡,倒进大大的马克杯里,端着杯子在书桌前坐下,打开电脑:现在写点什么呢?


他规定自己每天写4000字,状态好的时候也是在这里止笔,状态不好,也要坚持写到这个字数。


伏案工作四五个小时,一天的工作完成,他才会放过自己。这样的生活,坚持了三十多年。从籍籍无名到名声大振,始终如一。


每一部小说,经历过漫长的写作、多次的修改之后,他的第一个读者,永远是他的妻子,高桥阳子。


这一对贤伉俪,不但是生活中的好伴侣,也是事业上的好搭档。作为“村上背后的女人”,高桥阳子的角色甚至比出版社的责任编辑还要重要。


因为她非常了解村上春树,同时,村上春树也信任她的意见,甚至戏称她是自己作品的“基准音”,只要是妻子提出的意见,哪怕是当时不同意,他也会很认真地考虑一番,再做决定。而且他也承认,一般修改后,都比之前要好。


在日本国内,他的作品得到了普通读者的认可,却迟迟得不到文学界的首肯;相比之下,他在日本之外的市场,却出奇地顺利。


在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小说被陆续介绍到国外去,尤其是刊登在美国很具有影响力的杂志《纽约客》上,令他受到了出版界的认可。


在美国,他还亲自跑出版社,找合适的编辑,为自己在美国的出版事业做了非常好的规划,从《挪威的森林》到《寻羊冒险记》都极为成功。


俄罗斯和东欧,村上的书销售成绩也极好,曾经创造过俄罗斯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曾有大约一半被他的书占据的战绩。


至此,他已经从销量到声誉,成为实至名归的世界文学大师。

 


世界级的写作课程


从萌生写作的想法,到后来成为职业小说家,村上春树认为“写作是没有门槛的”,他把文坛比喻成一个擂台,跳上擂台根本不需要什么,只不过,能守住擂台多久,就要看真本事了。


这本书中,村上春树给出了许多具体有用的写作建议,比如一个人若是对写作感兴趣,打算要尝试写小说,要先做哪些准备呢?


  • 第一,多读书。


建议大量的读书,让身体穿过更多的故事,大量的阅读,会成为小说家的必不可缺的基础体力。

 

  • 第二,是养成事无巨细观察的习惯。


学会用眼睛和心灵看人和事,认真仔细地观察,并且深思细想、反复考虑,而且不要急于下判断,这些记忆片段会具备自己的直觉,成为故事正确的动力。

 

村上以自己为例:我不过是一个生活在郊区过着平静生活的普通人,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经历过混乱和饥饿,写什么啊?

 

重要的是,要学会积累素材,掌握组合方式的魔法,就能够自由出发,构筑出令人震惊的“沉重而深刻的东西”。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本书,更大意义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世界级作家的头衔背后,村上春树的坚韧和努力。

 

大多数人知道他每一本书的都有几百万的巨大销量,知道他喜欢旅居国外,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潇洒生活,但是他在写作生涯中遇到的那些挫折、沮丧尤其是坚守和刻苦,却鲜有人知道。

 

除了超级自律之外,村上春树是一个坚守内心,敢于死磕的人。

 

比如他想要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全情投入——想开店,就拼命打工赚钱;想写作,就关掉了小店;想写小说,哪怕是打工赚钱养活自己也不让自己因为外界诱惑而产生偏离……

 

对于我们现在大多数人而言,缺少的就是这份“死磕”的精神,说说容易,想想也很容易,但是知易行难,到了真正让我们吃苦、受累的时候,很多人就打起了退堂鼓。


而且村上春树对于写作有一种“精神洁癖”,他认定自己写作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写出好作品。

 

八十年代末期村上离开日本到国外生活时,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日本处于泡沫经济时期,人心浮动,钱特别好赚,他只要愿意立刻有大把的约稿和金钱等着他去享受,但是他却希望能够远离这种浮华,去安静地写作。

 

包括诺贝尔文学奖,村上的态度真的是淡然处之,看淡金钱,也看淡虚名,村上春树对于写作的终级拷问就是一个:


  • 我给读者好的值得信任的作品,这比什么都重要。



读这本书的整个过程中,就像是一个大叔在给你淡淡谈起他曾经的经历,有挫折,也有喜悦,他谈到自己追求喜欢的事情并为之努力时,谈到面对非议内心的坚持时,谈到对于作品和内心的思考时,不煽情也不狗血,但却令人动容。

 

它是一剂强心针,更是一剂良药,告诉我们:面对孤独的时候不要怕,面对质疑的时候也不要怕,坚持做你想做的事,努力把它做好,时间会为你证明。

 

“只要有心去做,即便不说是‘轻而易举’,至少谁都能通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掌握。”


一个闻名世界的文学家,每天不写完4000字不让自己收工,哪怕生病也要坚持,你是否会为自己曾经遇到一点困难就叫苦连天打退堂鼓而汗颜?我会。


世界上没有赚钱多又轻松离家近的工作,只有特别喜欢的和没有兴趣的两种工作。


无论是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走下去,爬过山河,穿过荆棘,一点点走向自己的理想之地,走向自己梦想中的地方。

 

时间会为你所有的努力证明,你值得拥有梦想的一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上先生,小说为谁写作 | 单读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想当小说家,欢迎跳上擂台来
四个职场关键问题,村上春树回答你
跟“职业小说家”村上春树学写作
写作40多年,从未有过低谷期的村上春树,重新定义写作
跑吧,村上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