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咳,少痰、便秘……这些全是秋燥的症状!中医教你这么做!

很多人一到秋季,就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口鼻干燥、声音沙哑、干咳、便秘等症状,这就是明显的“秋燥”的表现。

——72物候健康生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天真的很美。不知道小伙伴们意下如何,一年四季之中文小叔最喜欢秋天。不过人无完人,季节也一样,美中不足的是秋天太干燥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白露,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一过,秋风萧瑟,随着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渐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也吹干了,气候也就越来越干燥。

我们经常说秋高气爽,爽就是干爽,但爽过头了呢就是燥了,秋天这个燥邪伤起人来也是毫不留情的。

在中医里面肺“喜润而勿燥,'我们五脏之中最怕燥邪的是哪个呢?是肺!

燥热之邪容易损伤人的肺气,导致人体内的阴液津气耗散,如果你的肺本身就是阴虚的话,比如久咳之人必然会伤肺阴,再加上天干物燥,你就是一个燥上加燥的格局,这个秋天一定不好过。

很多人一到秋季,就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口鼻干燥、声音沙哑、干咳、便秘等症状,这就是明显的“秋燥”的表现。

在秋季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症状,很多人往往认为是因为皮肤过敏,或者皮肤缺水,这时候会大量使用化妆品去补水保湿,甚至去皮肤科拿过敏的药来吃,但是往往效果并不尽人意,因为这些措施都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其实,秋天出现各种“秋燥”症状,都与肺功能不足有关系。

中医认为,肺的主要功能是输布津液,使各个脏器得到濡养,一般津液的输布会以心脏和大脑为优先,其次才是四肢末端,因此一旦津液不足,最先失去濡养的一定是肢体的末端。

肺受到“秋燥”的影响,为了保证脏腑功能的正常,一会会首先牺牲末端的津液输布,以保证整个大局稳定。因此,我们的皮肤就成了“牺牲品”,得不到足够的津液濡养,所以会瘙痒干燥。

“燥盛则干”,燥邪肃敛干涩,最容易伤人津液,即出现人体水分不足的现象。

人体水分供应不足,就会出现缺水的症状,对应到人体各部,就会出现皮肤干燥甚至干裂、嘴唇干裂、舌咽干疼、眼鼻干燥、大便燥结、小便短少等一系列症状。

每逢秋天,鼻敏感就成了很多人头疼的问题。中医认为,鼻子敏感多为肺虚所致。秋燥从口鼻而入,最易侵犯肺脏,因此会出现口鼻干燥、干咳无痰或少痰、痰粘、呼吸不畅、喘促胸闷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鼻衄、痰中带血的表现。

而且,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功能受到损害,也会逐渐影响到大肠,所以受到秋燥影响的人们往往也会伴有便秘的症状。

便秘对于身体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轻则引起皮肤的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痤疮、黄褐斑等;严重时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想要肠道通畅,千万要小心秋燥来袭。

秋燥,会带来发热、轻度怕冷、咽喉肿痛、干咳无痰,口鼻干燥,口渴等症状;而凉燥会带来怕冷,轻度发热,鼻寒头痛,咽喉发痒或干痛,口唇干裂,舌苔薄白等症状。

至此,我们了解了秋燥的形成原因及危害,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这恼人的秋燥呢?

有人认为天气干燥多喝水就可以缓解以上症状了,但从中医角度来讲,这并不算是治标的好方法。甚至秋燥的问题没有解决,还增加了小便的次数。因为肺部的问题并不能靠单纯多喝水就能解决。

所以,解决秋燥必须从润肺着手。同时可多吃些具有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则可多食胡萝卜、冬瓜等。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秋季饮食要“减辛增酸”,辛主发散,入肺;酸主收敛,入肝,秋天增酸,一是养肝,二是助收敛,达到养阴的作用。

这个时节,能润肺养肝又能养阴增液的饮品,莫过于一碗酸酸甜甜的酸梅汤了。



酸梅汤能酸甘化阴,达到养阴生津,解渴除烦的作用。

其中乌梅,性平,味酸,有除虚火,安心神,生津的功效,既能改善胃口,还能缓解久咳或者过敏性疾病。

陈皮,性温,味苦辛,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陈皮和山楂相配,能够健脾消食、开胃。

甘草,性温,味甘平,既可益胃健脾,又可调和诸药。

酸酸的乌梅、山楂和甜甜的甘草相配,可以酸甘化阴,促进体能滋生更多津液,从根本上缓解秋燥的症状。

千万不要认为酸梅汤只是消暑佳品,这碗神仙汤对付秋燥也是一绝呢。

又到了拼手速的时候了,这次中秋佳节为大家争取了福利,仅限300份,原价49元每包,现在仅售39元,内含3袋原料包和3小袋花包,还赠送一对纯棉过滤袋,售完今年就没有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季了怎么保养肺?
《跟我学中医》专栏第262期 秋老虎为什么会这么厉害?——认识燥淫证
比补阳更重要的是滋阴,只用一盒中成药,帮你滋阴又养阳
第6节病因病机外感课程重点
对于中医八纲理论“燥、湿”之理解
病因与病机之燥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