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等我死了,你们就再也见不到它了!”

作者丨佳菲


“不要因为走得太快,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今天想讲几个手艺人的故事,他们的手艺正在消失,他们的故事却让人久久不能平复……


“我的梦就是这个

但还是被现实打败了”


这是彝族漆器,只有红黄黑三种颜色,却美得不可方物。


这大概就是祖先们几千年凝结的智慧所在。



然而时光的齿轮不停向前滚动,历史悠久的漆器渐渐被遗忘在后头。


如今漆器厂纷纷倒闭,只有少数会这门手艺的人还在坚持。

吉伍有色就是还在坚持的手艺人之一。

先把瑕疵抹平,然后上一遍底子,打磨平整之后,才能开始上色。


他的手法十分娴熟,有人看了他的制作过程后赞叹说,拿着圆规都画不出他手绘的水平。


他的女儿吉伍五各非常喜欢这门手艺,从小就开始学习,做得也好。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靠这门手艺谋生。

谁也不曾料到,这样一个朴素的梦想,有一天也会被现实打败。


漆器厂倒闭了,漆器的前途无比渺茫。

就连他们自己家里,也堆了一大堆没有卖出去的漆器。


迫于生计,父亲不敢再让女儿做这行,吉伍五各也只好听从父亲的安排,去考了小学老师。

如今,她只能趁有空的时候帮帮父亲的忙,用这种方式稍稍弥补一点心里的遗憾。


因为没有市场,手艺人梦想的火苗,就这么渐渐熄灭了。


“希望它多卖一点

这样我就能多做一点”


他叫吾麦尔艾里,是一名做陶器的匠人。

全喀什只有他们兄弟俩和他们的叔叔吐尔逊江·祖农还在制作陶器。



他们熟练地制好陶胚,然后把它们放进窑里进行高温烧制。



烧制的过程要持续整整5个小时,吐尔逊江·祖农大叔一直守在旁边,他要时时观察火苗的颜色,进而判断是否需要加柴。


当烧制终于完成后,他才在一旁的凉床躺下稍微休息一会。


他们做的陶器非常出名,不少人慕名前来,这让他们的作坊成了个旅游景点。

这件事同时也抬高了陶器的价格,各个商店都将他们做的陶器高价出售。


可吐尔逊江·祖农大叔却并不高兴。


他用不流利的普通话说:“你快快卖完,我快快劳动,你也死了,我也死了,做陶器的人全部都死了,那时候到处都没人卖了。”

他的意思是,因为价格贵,买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如今全喀什做陶器的就只有他们三人了,他希望价格低一点,商店多卖一些,这样他就能多做一些。


等他走了,手艺没了,至少还能在世上多留下些陶器。


这大概就是故事的悲哀所在吧,如果手艺留不下,手艺人仅有的愿望,就是在这世上多留一些成品……



“我本想靠这手艺养活家人

结果到现在也没能靠这个养家”


60岁的严开友老人是一位皮影戏的传承人。


13岁拜师学艺,亲眼见证了皮影戏辉煌的时刻,也亲眼看着它走向没落。


电影《一个人的皮影戏》里,就有这样叫人心酸的一幕。


老手艺人摆弄了一辈子皮影戏,到头来“观众”只有自家院子里的几头牛。

何等凄凉。



严开友老人实在不忍心丢弃这门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为此他吃了不少苦头。


他珍藏着一个有500年历史的箱子,里面装的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皮影。


皮影是用皮子做的,需要定期保养,坏了还要修复。


可那时已经没有人看皮影戏了,靠曾经的手艺连饭都吃不上,更不用说修复皮影了。



为了把它们好好保留下来,他一度要靠卖菜挣钱去修复这些皮影,为了传承皮影戏,他甚至把家里的老房子也卖了……


老人说:“当时学表演皮影的时候,我本想靠这手艺养活家人。谁也想不到我辛辛苦苦几十年,到现在也没能靠这个养家。”



尽管日子辛苦,他也不曾放弃。曾有人出价1万元买这些皮影,他一口回绝:“不能卖,再穷也不能卖,这一卖皮影的根就断了。”


他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份瑰宝,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门手艺传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做这个太辛苦

以后的人再也不会做了”


浙江浦江的豆皮工艺,有着1200多年的历史,以前村子里二三十户人都在做,然而现在只有两家人还在做了。


70岁的张美仙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项花功夫的活,泡豆子、捞豆子皮、磨豆浆、烧豆浆、挂豆皮……


从半夜12点开始忙活,一直到下午五六点才能做好。


豆浆经过熬煮,纯度变得越来越高,热锅和空气的温差,让豆浆表面凝固形成豆皮。


每一张豆皮里,都凝聚着时间、手艺和耐心。



老人说,做这个太辛苦了,别人都还在睡觉,我们就要起来做。


天气热的时候更辛苦,因为整个屋子都在烧柴煮豆浆,所以哪怕坐在门口都觉得烫得不行。



张美仙老人已经70高龄了,做了一辈子豆皮的她,清醒地意识到:“这门手艺以后的人再也不会了,1200多年历史的手艺可能后继无人。”


可是她,却什么办法都没有。


最后一把

傣族油纸伞


伞是中国人发明的,有着3500多年的历史,从中国传到了世界各地。


80多岁的坎温老人,以前每天坐在这个墙角做伞。



老人打着赤脚,佝偻着背,一丝不苟地做着伞头和骨架。



以前没有弹簧,小小的竹片,就能起到弹簧的作用。



野果子捣烂熬煮做胶水,油纸做伞面,一片片小心翼翼地粘好。



捣烂的叶子和熟石灰做染料,植物染料会在空气中氧化,让颜色慢慢加深。


最后用熟菜籽油上油,一把纯手工制作的傣族伞才终于大功告成。


没有过多的装饰,只黑黄两色,朴素至极,却也用心至极。



所有的材料都来自大自然,每个步骤都是千锤百炼的经验。



一把传统的傣族油纸伞里,凝聚着祖先们世代传承的智慧。


老人对做好之后的伞极其爱惜,他把伞的骨架捋顺,重新整理了一遍,最后细心地包上编织袋。



有人看到老人制伞的视频,想要找老人买伞。可当大家再去找老人的时候,却得知,坎温老人,已经离世了。



视频里制作的这把伞,成了最后一把傣族油纸伞。


传承了几千年的手工艺就此中断了……



陈靓珂曾在《老手艺》中说道:


“我们曾经对这些老手艺很熟悉,如今却对手艺很陌生。


那些曾经陪伴我们生活过的手艺,如同一个婉丽的乡间女子,适应不了我们今天这没有自然的都市,怯怯地撑着油纸伞,从城市的边缘悄悄走远了。”


而如今,坎温老人之后,再无傣族油纸伞。


这些手艺,恐怕连怯怯地撑一把油纸伞的机会都没有了,它们,在以更快的速度远去。


这些手艺,像濒危动物一样岌岌可危,或许动物还会卖萌、会通过自己的叫声来唤起人们的注意,可手艺连话都不会说。


没有传承,它们的结局,大概就只有被遗忘。


“森林里的一棵树,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树,但是如果没有它们,森林将不复存在。”


传承成百上千年的老手艺,或许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几千年文化的根又将去何处寻找呢?


图片及资料来源:

《寻找手艺》

《奶奶最懂得》

《一个人的皮影戏》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

《一人,一生,一台戏》

《访随州传统皮影传人严开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录下144项传统手艺,这部感动千万人的纪录片都拍出了什么?
他卖掉北京的房子,拍下中国正在消失的手艺,被20多家电视台拒播,却感动千万人
抖音上的这些非遗传承人是怎么火起来的?
一生一件事,不是日本工匠专利,这些老人守艺一辈子
秘境腾冲手工寻访
刷爆B站,飙升9.9,这个卖房拍“烂片”的导演,杀回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