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运同 | 会话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会话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作者:刘运同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转载自:质化研究


摘要:本文概括了会话分析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的特点, 进而追溯了民俗学方法论对会话分析学派方法论的影响。在对会话分析学派做出简短评价之后, 本文还讨论了会话分析学派与语言学研究的关系。                                          


在语言学领域, 会话分析(ConversationAnalysis)常常被划入语用学(Levinson , 1983年;何兆熊, 1989 年)、语篇分析(黄国文, 1988年)或者社会语言学(徐大明等, 1997 年)的范围。但会话分析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派, ①从来源上说隶属于社会学。确切地说, 它是民俗学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 , 或译作民族方法论、本土方法论)的一个分支学派。它继承了民俗学方法论者注重研究日常生活世界的传统, 对日常的会话活动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日常会话也是其他领域包括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语言学界乐意吸收会话分析所取得的成果,但对会话分析学派自身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的独特之处注意不够。本文的目的在于概括会话分析学派会话研究的方法, 并追溯形成这种方法的基础。最后对会话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做出简要的评价。


一、会话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凡是读过会话分析研究者所写的论文的人, 都会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种不同的学术规范。会话分析研究者的论文常常缺乏对论文所采用方法的明确说明, 没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引述, 甚至没有参考文献。②论文的主体是对一段或几段对话的转写, 以及对会话本身细致的分析。这种做法跟人们熟悉的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鲜明的对照, 因此常常遭到各种各样的误解和非难。对这种方法的批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不科学。但是会话分析学派的目标正是使会话分析成为一门科学,而不是随意的遐思、个人的臆想。③会话分析研究者并没有从理论上对自己的方法做出明确的说明, 他们靠努力的工作来澄清各种误解。人们只能从会话分析学派的实践来概括会话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tenHave(1990 年)认为, 可以把会话分析的工作模式概括为7 个步骤:
 
1.用录音或者录像设备去录制人们日常的会话。会话分析学派强调录什么并没有多大关系, 重要的是自然会话。虽然采录的会话最终要转录写成书面材料, 原始的录音或录像才是最根本的语料。

2.从录音或录像转写。会话分析所使用的转写方法最初是由杰斐逊设计的。当然任何形式的转写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复制,而是有选择的。会话分析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话轮之间的位置关系。有的时候还要考虑研究目的、阅读和印刷方便等等现实因素。研究者最好自己来转写要研究的材料。如果使用别人转写的材料, 应该与原始的语音、录像材料核对。研究者在转写时当然会利用自己作为该社会成员所具有的百科知识来理解和确定会话中的意义。有时候可以请别人来检查, 以增加可信程度。

3.选择要分析的会话片断。研究者可以根据以往的研究和观察, 也可以依靠直觉来选择有兴趣的题目。例如, 会话的开始和结束, 交际者如何纠正对方的错误等等。所选择的片断可以是单独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但至少要包括发话者和听话者一来一往的交谈。

4.研究者利用自己的常识来理解所要分析的会话片断。研究者需要确定会话参与者所说的话的意义,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要做到这一点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和会话参与者所使用的方法是一致的。

5 .研究者把在第4 步得到的理解明晰化。研究者需要根据所分析的会话片断的具体情况, 特别是会话参与者所利用的常识和方法, 来说明如何能够得出第4 步那样的理解。

6 .研究者可以利用其他的手段来支持上述的分析。其中的一个手段是会话参与者自己在会话中展示出来的对对方话语以及整个会话的理解。研究者可以用它来支持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7 .另一个支持性手段是比较。把对单个片断所做的分析用于其他相似或者相反的例子的分析, 以检验研究者所做分析的可信程度。


从会话分析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话分析学派很重视研究方法, 并且它的研究方法表面看起来很平常, 但却与会话分析学派的理论④有着很深刻的联系。我们认为, 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两点很突出。第一是坚持研究所依据的材料应该是对自然交际活动的录音或者录像, 而排斥其他类型的材料。对于科学研究中常用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试验等方法, 会话分析学者认为, 使用这些方法往往把研究者自己的先入之见强加给所研究的社会现实本身, 因此应该避免使用。对于通过访问研究对象(Interview Method)来获取资料,会话分析学者认为也不能接受。因为一来研究对象对隐含在他们行为背后的知识未必很清楚, 他们的描述往往是不准确的。二来采访本身就是一种交际活动, 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很难把采访者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单独剥离出来。


对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比较受推崇的人种志法(Ethnographic Method), 会话分析学者也表示拒绝。这是因为, 人种志学者作为研究对象社会的一员, 一边参与交际, 一边纪录所发生的一切, 这是非常困难的。人种志学者的观察和纪录往往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另外人种志学者的观察和记录无法得到证实。至于依赖研究者的直觉来拟构例证, 更是遭到会话分析学者强烈反对。他们认为, 拟构的例证只是反映了研究者的想象力, 而不是实际发生的现实。所以, 会话分析学者采用对自然的交际活动进行录音或录像的方法来获取资料。他们认为, 使用录音或录像设备, 不仅可以使研究者发现以前没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而且可以使研究者反复地观察某些现象。另外由于这些设备的采用, 研究者还可以把原始的材料提供给其他研究者, 使他们有可能有效地评价研究者所做的观察和分析。Heath(1986)认为, 在社会学研究中录像设备的使用, 就好比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这一评论当然可以包括录音机的使用。有的研究者(如Greiffenhagen)认为, 如果没有录音或录像设备的发明, 也许就不会出现会话分析学派。⑤


录音或录像设备对会话分析学派的重要性还在于, 通过录音或录像以及随后的转写,会话分析学者不仅可以记录复杂多变的言语交际活动, 而且还可以避免用个人的主观判断来代替或者歪曲所研究的交际活动的弊病。会话分析学者认为, 人类的会话活动所呈现的规律性, 是会话参与者本身在会话中所表现出的特性, 而不是研究者拟构出来的概念。因此会话分析学者虽然不排除在分析中利用自己作为一个母语者所具有的日常知识, 但也强调, 会话分析学者的任务只是找出会话参与者本身创造社会现实和互相理解的方法, 而不是像过去的社会科学研究者那样用自己发明的一些概念来解释交际者的行为。因为人们的日常交际是如此的平凡, 研究者对此都很熟悉, 就更容易用自己的理解来代替或歪曲交际者自身的行为。会话分析学者所采用的录音或录像设备及转写手段, 起到一种“陌生化” 的作用, 使十分熟悉的会话活动变得陌生起来, 使研究者可以客观、超然地来描写和研究它们。


会话分析学派不仅把分析的对象及来源局限在录制下来的日常交往活动上, 而且在分析过程中拒绝利用其他的语境因素。人们的交际活动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里的, 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一点会话分析学者是承认的。但他们在进行会话分析时却拒绝利用这些背景知识, 除非这些背景知识在会话活动中反映了出来, 影响到会话的发展。会话分析所依靠的基本方法是对某一语句或者行为的后续语句或行为的分析, 只有在这里人们才能找到交际者对前面的交际者的行为的理解。这种方法被称作“下一个话轮证明方法, 是会话分析采用的基本方法。它可以保证会话分析找出的会话中的有规律的特征是由于会话参与者受到规则的引导而成就的, 而不是仅仅建立在分析者的假设上面” 。⑥请看下面的对话, 我们从B 的回答中知道, A问问题是为了寻求信息。又从A 对B 答话的反馈中, 了解到B 做了一个合适的回答。至于对话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话的, 交际者问答时的心理状态, 由于无法从两人的会话本身分析出来, 会话分析学者认为不宜带进对会话的分析中来。

A :What time is it , Denise ?
B :Two thirty .
A :Thank you , Denise . (Tsui , 2000 年)


会话分析学派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研究方法上的经验取向(Empirical Orientation)。首先, 会话分析学者对社会科学研究中抽象理论的作用表示怀疑, 声称会话分析的目的不是建立关于交际活动以及社会秩序的抽象理论, 而是通过对人们会话活动的细致描写,发现人们赋予日常生活世界意义的方法。因此, 会话分析学者在进行研究时, 力求避免所谓的理论对日常会话活动的曲解, 力求还日常生活世界以本来面目。他们主张不加特意选择地录取日常会话的片断, 不去预先规定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让会话的特点自动显露出来。萨克斯(1984)称这种态度为“无动机的检查” (unmotivated examination)。他认为, “因为会话中规律是大量存在的, 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研究、如何研究, 我们都很难不发现这些规律” 。⑦在分析过程中, 会话分析学者要求所做的分析真正建立在交际者本身拥有的日常生活知识及协商对话的方法上。会话分析学者认为, 交际者在会话活动中展示出来的对对方行为的理解, 为研究者理解和解释交际者的行为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并且, 研究者往往通过反复地比较研究, 来证实作出的分析。会话分析学派这种重经验和实证的特点, 导致人们常常把它当作经验主义学派。必须指出的是, 虽然会话分析学派具有经验主义的一些特征, 作为民俗学方法论的一个分支, 在总体上是属于解释性社会学(Interpretative Sociology)的。这一学派认为, 社会现实应该看作是由具有创造性的人类建构而成的, 并且处在不停的建构当中, 而不是已经完成的产物。社会学家要研究的是世界的互动以及人们对世界的解释。具体到会话分析, 在他们的研究模式中, 研究者要找出交际者完成对话的方法, 也必须首先理解和解释交际者的行为。要达到这种理解, 研究者必须跟研究对象一样利用自己的日常知识, “设身处地”地来理解交际者的行为。假如撇开这一步或者一步做得不好, 会话分析学者所做的分析也有可能是对研究者假设的会话活动的分析, 而不是对交际者会话活动本身的分析。也就是说, 会话分析很可能走上它所竭力反对或避免的老路上。实际上, 一些激进的民俗学方法论者(如Lynch , 1997 年)很早就批评会话分析学派把分析置于解释之上, 违背了民俗学方法论的基本精神。⑧


总之, 会话分析学派十分重视方法论的重要作用, 为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们既强调从交际者的角度来研究会话, 又十分注重交际者行为的可观察性、客观性。对会话分析的创始人萨克斯来说, 社会科学应该具有生物学那样的特性。可以看出他们的方法在理论上是混杂的, 不单纯的。他们对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更多地是采取批判的态度;他们在自己的研究中努力完善会话分析的方法。这种努力更多地体现在会话分析学派对会话所做的研究中。实际上, 会话分析所取得的成果远比他们在研究方法上的努力更吸引研究者的注意。


二、民俗学方法论对会话分析学派的影响


虽然会话分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人们一般仍旧把它看作民俗学方法论的一个支流, 认为在总体上会话分析和民俗学方法论是一致的, 而不是矛盾的。在这一节中, 我们主要想阐明民俗学方法论对会话分析学派的影响。

民俗学方法论是20 世纪60 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社会学流派。它的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H · 加芬克尔。民俗学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中的“ethno” 在希腊语中意为国家、人民、部落、种族。加芬克尔的理论是在批判和继承以前的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批评传统的社会学歪曲了社会现实的真正本质, 把研究者的主观意义强加于社会现实。同时加芬克尔广泛地吸收了美国社会学家G ·H· 米德的角色理论、德国哲学家E ·胡塞尔的现象学、A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及英国日常语言哲学的思想。


民俗学方法论者强调社会现象是具体的, 主张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入手来研究社会结构, 而不应从抽象的“文化”或“组织”等概念出发。加芬克尔认为社会秩序是人的主观思维在解释过程中对事件和活动加以整理的结果, 是人为建构的一种现象。因此民族方法论的任务是研究人们如何给日常生活世界赋予意义, 找出人们建构社会秩序的方法。在研究方法上, 加芬克尔认为由于日常生活的理性与科学理性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在研究日常生活世界时, 就必须把所谓科学的方法临时悬置起来, 按照日常生活世界的本来面目上去认识它。由于人们(包括研究者)对日常生活世界都已习以为常, 要使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方面明显化是很困难的, 为此民俗学方法论者发明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例如破坏试验(Breaching Experiments)、变成陌生人(Becoming a Stranger or Novice)、类似人种志方法的实地观察(Field -work)。但会话分析学派却另辟蹊径, 对人们日常的会话进行深入研究, 找到了一个研究日常生活世界的最佳切入点。会话分析学派热衷于研究日常会话, 一方面继承了民俗学方法论的精神, 另一方面也是对民俗学方法论的发展。因为人们的日常会话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基本方式, 在这里隐藏着丰富的研究素材。并且日常会话是无处不在的, 研究者可以很方便地收集研究素材。


日常的会话看起来非常平淡无奇, 却不是杂乱无章的, 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不是研究者虚构出来, 而是会话参与者在交往中受一定的规范指引造成的。研究者的任务就是把交际者互相配合协商交流的技术找出来, 明确地描述下来。但是, 按照民俗学方法论的观点, 所谓的会话规律并非像自然现象那样不依赖于人的感知存在, 它们是会话参与者在交往活动中建构现实的结果。人们对它们的存在是视为理所当然的。要把这种理所当然的事实明晰化, 研究者所利用的手段不是别的, 仍然是日常生活的常识或理性。在会话分析学派这里, 日常生活的常识既是研究对象, 又是研究手段。会话分析的基本方法就是利用研究者拥有的日常生活常识, 来理解所分析的会话片断中交际者的行为, 进而对交际者所利用的日常理性做出说。通过分析大量的会话材料, 会话分析学派相信便能够发现人们组织会话活动的方法。由于日常会话活动的基础性质, 人们在参与公共机构活动时也会利用他们日常的会话技术, 使之适应特殊的环境要求。通过比较人们参与日常会话与参与公共机构活动的方法,还可以发现人们建构制度化机构的方法。


可以看出, 民俗学方法论不仅影响了会话分析学派的研究对象,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会话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可以说, 会话分析学派是民俗学方法论在会话领域的延伸和专门化。当然, 会话分析学派在发展过程中, 也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点, 如强调分析的客观性、可验证性, 注重对会话一般性规律的寻求。


三、对会话分析学派方法的简单评论


虽然会话分析作为研究会话的一种方法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但人们对它往往抱着矛盾的态度。会话分析学派对日常会话的异常重视, 得到了研究者的认同。会话分析学派发现的常见但不被注意的会话规律, 使人们得以重新认识日常会话的性质。会话分析成了其他学科研究人类交际或行为的常见方法。但也有的研究者认为, 不仅会话分析学派的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 会话分析的方法本身也有很多缺陷。前文提到, 会话分析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为解释, 二为分析。对于会话分析的解释工作, 研究者批评它们太主观、太不精确, 无法为其他的研究者采用。会话分析因此有“印象主义” 的恶名。对于会话分析的分析工作, 研究者特别是民俗学方法论者批评它们超越了对交际者行为的理解。并且由于会话分析学者强调对会话一般性规律的研究, 民俗学方法论更是怀疑会话分析学者的理解是否与交际者的理解契合。对于会话分析学派的反理论倾向, 也有的研究者提出了异议。他们对会话分析学者能否真正不带任何观念进行研究表示怀疑。还有的研究者认为, 会话分析学者只依赖所录制的会话来研究人们的交往活动, 是很难对人们的交往活动做出令人满意的揭示的。会话分析学派不恰当地限制了自己的视野。


由于会话分析学派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路子, 又由于它本身的复杂性, 人们对它的①会话分析到底是什么?是一种会话理论?是一种社会学学派?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抑或仅仅是一种分析会话的技术?不同的研究者对此有不同意见。记得作者在一篇论文中使用“ 会话分析学派” 这一提法, 成文之后由何兆熊先生指导, 他在“学派” 一词后打了一个问号, 表示不赞成这样的提法。但是在语言学界对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 s)大家似乎都承认它是一个专门的学科。作者认为, 会话分析至少在来源上是一种社会学学派, 尽管不是主流学派。如今的发展呈现跨学科研究的趋向。如何界定它的性质仍然是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②这是针对会话分析学派早期的研究而言, 如萨克斯的一些文章。到1974 年萨克斯、谢格洛夫、杰斐逊发表那篇著名的关于会话中话轮替换规律的论文, 会话分析学者的研究风格开始有了转变。③萨克斯努力使会话分析成为一门科学;谢格洛夫被认为是会话分析学派中科学至上主义的代表。④Button(1991)认为, 把民俗学方法论当作理论的看法使民俗学方法论者感到困惑。这一评论也适用于会话分析学派(转引自Ri tzer, 1996, 第217 页, 详见“ 参考文献”[ 9] )。但是正如Paul ten Have (1997)所指出的那样,民俗学方法论包括会话分析只是在一定意义上才是反理论的。随着会话分析学派的发展, 它们自己也建立了一套理论概念和分析模式(主要由Harvey Sacks , Emanuel A.Schegloff , Gail Jefferson, A.Pomerantz 等学者创造)。批评有时候是不得要领的。我们认为, 会话分析学派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 如会话活动的规律是交际者依据一定的规范组织会话的结果, 研究者要利用人们拥有的日常生活常识来理解人们的会话活动, 来描写人们日常交往的方法或规律, 这些都突破了以往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局限, 是会话分析学派对社会科学特别是会话研究的重要贡献。虽然会话分析学派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 它还是能为会话研究者带来许多启发, 并成为会话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⑨


按照会话分析学派的观点, 人们需要完整地追溯会话分析学派发展的历程, 才能正确理解会话分析学派的的立场, 对它做出客观的评价。而有的研究者往往只看到会话分析的结果, 而不太关心会话分析学派为何以及如何得到这样的结果, 往往对会话分析学派产生片面的认识。要全面的理解会话分析学派还需要做很多的研究。


四、会话分析学派与语言学的关系


因为会话是人们言语交际的基本方式,语言学领域对会话也是十分重视的。虽然传统的语法研究偏重于书面语, 而忽视口语, 但随着现代语言学的确立, 研究者逐步认识到口头交际形式的重要性, 逐渐加强对口头语言的研究。特别是随着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的发展, 对语言使用的规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会话分析学派对会话的研究, 虽然出发点不是研究语言现象, 但仍然与语言学的研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会话分析的目的是找出人们互相交往的能力, 这一目标和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的研究目标是一致的。会话分析学派所采用的独特方法, 也为人们研究隐藏在人们行为背后的看不见的规则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会话分析学派所发现的会话规律, 既加深了人们对日常会话活动的认识, 又为人们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会话分析学派对话轮以及相互位置关系的研究, 为人们重新认识许多语言现象(会话的交互特征对语法的作用、间接言语行为、语用指示、会话的连贯等)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新的视角。因此会话分析虽然从渊源上不属于语言学领域, 但却是和语言学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个研究领域。由于语言学领域对会话的研究相对而言起步较晚, 科学地研究和吸收会话分析学派的优点, 丰富和充实语言学对会话现象的研究, 是十分必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会学学派(9)-民俗学方法论
[王霄冰 禤颖]身体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 中国民俗学网
周小兵 | 《课堂观察与分析》序言
一文读懂:话语研究【CA/DA/CDA/FPDA】的方法论和操作程序
《数字青年:一种文化研究的新视角》
孙飞宇:社会科学的质性研究与意义的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