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聊“虱”

《闲话聊“虱”》

作者:海鹰

     虱子,“虱目,人虱科。一种寄生在人畜身上吸食血液、传染疾病的小虫”。这是教科书中对这种小虫子的解释。

     虱子,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应该是记忆犹新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小虫子伴随着我们度过了那艰苦的岁月。妈妈用开水煮烫衣服消灭虱子,用篦子清除头上的虱子,坐在床边拿着内衣捉虱子,在那个时代是家家户户很平常的事情。

    前几天突发奇想,问我的小外孙,“你知道什么是虱子吗?”当然知道,不就是非洲草原上的狮子吗?小外孙脱口而出。当我告诉他这是另外的一种小寄生虫时,小外孙摇头了,他说从来没有听说过!后来我又问我的女儿,女儿说,她听说过,但没见过。看来这虱子作为一个时代的特定产物已经彻底的退出了这个人类世界。

    说起虱子,应该说自打人类诞生起它就一直不离不弃的跟随者我们。

    我们的古代,从史料记载来看,人们似乎并不怎么讨厌这个长在你身上,吸食你的血液的小虫子。那个时代,如果你身上没有虱子,你会害怕,会惶恐,觉得是不是自己缺少了点人味,连虱子都不来了。

     到了汉唐以后的各个朝代。虱子被一些达官贵人,一些文人骚客,硬生生的摆上了大雅之堂。

    在他们看来,身上有虱子,不仅仅是有人味,关键还体现了一种风雅,一种高尚。

    我们在很多的古诗词中就可以找到描写虱子和捉虱子的乐趣。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他的名文《与山巨源绝交书》中颇为沾沾自喜地说,自己“性复多虱,把搔无已”

    王安石就在好几首诗中描写过火烧虱子的快乐。“青山扪虱坐,黄鸟挟书眠”,。面对青山,不时从身上摸出几只虱子来,那妙处真是只可与君子语,不可与俗人言了。

    宋代陈善有一部著名的诗话叫《扪虱新话》。从这样的书名我们可以猜测他大概是一面摸虱子,一面写作,弄出这部诗话来的。

据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那位保存完好的幸追夫人的衣服里就找到了虱子。

    史书记载,汉唐以后的皇家贵族们,锦衣玉食,一日一小浴,三日一大浴。应该说他们的清洁程度绝对不次于我们现代。可为什么他们身上还会有虱子呢,看来这虱子在当时还真有它存在的道理。

    我们可以想象,皇帝上朝,坐在金銮宝殿上,一边感受百官朝拜,翻看奏折,一边伸手去摸虱子,还是真的有点滑稽。

    纵观现在的我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虱子早就离开我我们的视野。当然,一些偏远山区,一些贫穷落后的地方,虱子还在和人类亲密的接触着。

    透过一个小小的虱子,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看到了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看到了我们美好的幸福前景。

    也许有一天我们自己也记不起那个小小的虫子了,因为,它离我们真的越来越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历史如果缺少这些虫子,恐怕会失色不少
虱子的基因居然揭示了人类的各种“历史”
梦到此物 预示困难缠身、不吉
曾与人类共存千万年的“虱子”,为何奇迹般消失了?
现在还有人生虱子吗?
救小虫子的无畏三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