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补肝猛将话乌梅

补肝猛将话乌梅

乌梅因其味酸涩,有收敛之功,而被录入固涩药的队伍中,局限于治久泻久痢、便血。观历代中医明家活用乌梅,有取其补肝胆,入肺脾血分,定久嗽,生津液,止消喝,敛肺之勋,止血痢,涩肠安蛔屡取卓效。P

1、温补肝木称第一  清代医家周岩在《本草思辩录》指出:“梅花苞于盛冬,梅实成于初夏。得木气之全而味酸,谓之肝药。”《笔花医镜》和《本草害利》均将列入肝部药队,喻为猛将。民国医家彭子益在《药性提纲篇?肝胆木气药》中说:“温补木气,乌梅第一,发热、舌无黄胎而尿短者极效。发热则胆经逆,相火虚,乌梅补胆经相火而降之使下也。”他在《暑厥》文中还说:“乌梅善收相火,大补木气。暑热极盛,气升不降之时,为补益妙方。如秋凉服之,少腹顿胀。盖相火已降,木气业已得根,不宜再事敛补也。热极之时,心慌皮热,小便短赤,一服乌梅汤,小便清长,亦相火下降,肺气清收,木气复疏泄之力也。惟舌有腻苔,不宜服用,将湿敛住,必增胀满,病有恶寒者,亦不宜服用”。

2、厥阴肝病乌梅丸  临床多以乌梅丸入胆驱蛔良方。乌梅丸实乃厥阴肝病本病方。此厥阴肝脏之本气病也。肝脏病则下寒上热,中虚风动。上热者,因下寒木失温养,化风上冲,风冲化热,热伤津液,故消渴心中热痛而饥。下寒蚘不能居,寻胃间热处而上,故病吐蚘。蚘动即是阳动,故烦。人身火在水下,上清下温则治。火出水外,上热下寒则病。上热下寒,中土必败。木气化风,木气必伤。乌梅补木气,生津液,敛风气,附子蜀椒温下寒,黄连黄柏清上热,干姜人参温补中气,桂枝当归温养木气。而达肝阳,细辛温降冲气也。临床上用乌梅丸治厥阴头痛,屡收奇效,此乃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风寒客之可成厥阴头痛。本《内经》木生酸,酸入肝,乌梅之大酸,伏其所主也。取乌梅丸寒热并用,辛开苦降,酸收温通收效.

3、生津消暑降相水  夏暑伤人,必因人身相水之气不降为患。暑月热极之时,心慌意乱,坐卧不安,面红肤热,身软无力,不思饮食,舌净无胎,或舌色满红,此暑火不降,木气失根也。彭子益创特效乌梅白糖汤:乌梅五大梅,冰糖二两,煎汤热服,治暑厥脉虚或洪。暑月发热。临床还用乌梅、白糖、黄豆、黑豆治愈温病发热。

4、乌梅联袂健奇功  乌梅配黄连为连梅丸,不使木邪横财于脾土,《千金》用此治暴痢,葛洪用此冶下痢脓血。连梅加槟榔合用,安蛔止痛,为胆道蛔虫症处方中基础药物;乌梅与生地黄相伍,能滋阴清热而敛虚火,疗热病后期津伤口渴等症,现亦用于糖尿病,胃酸缺乏症的辅助冶疗;吴瑭连梅汤冶暑热伤阴,肾水不能上济而口渴引饮者。乌梅与天花粉合用,能止渴生津,疗热病伤阴,虚烦口渴。笔者常用乌梅、白芍、丁香、连翘冶小儿厌食症多收良效。

乌梅补肝功殊,然病有当发表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大忌酸收,误食必为害非浅,多食损齿伤筋,蚀脾胃,令人发膈上痰热,胃酸过多者不宜大剂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继学医案赏析 | 胆胀病上热下寒从肝治案
国医大师邓铁涛.任继学“独特的经方用法”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范国樑教授运用乌梅丸治疗胆胀病经验
临证厥阴病较多
无他病纯失眠的自拟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