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初的爱情和最后的仪式

《赎罪》诠释了悲剧的力量,这是第一次看完《赎罪》之后的第一印象。它将人生的幸与不幸全都赤裸裸地撕裂开来给人看,因为,它不仅给你讲了一个悲剧的故事,而且告诉你人生无常。

影片是在一阵缓慢而有规律的打字机的声音中拉开序幕的,随着镜头拉开画面,我们看到了一双湛蓝色的眼睛,以及脸上清晰可见的小雀斑。布里奥尼,13岁,她的眼睛里透露出与她敏感的年纪相仿的单纯、敏感、自我,并且想象力丰富,她正在完成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剧本——《阿拉贝拉的审判》。那个1935年最炎热的夏天,大概连布里奥尼都没想到,那一天将会改变她和她所爱、所在乎的人的一生吧。

故事在现实与布里奥尼的想象中的交替更迭,布里奥尼无意中从窗口看到姐姐塞西莉亚在他们家管家的儿子罗比·特纳面前褪下长裙,这一幕对幼小的布里奥尼而言冲击力不可谓不大。从接下来布里奥尼跑去森林重新描写的小故事就可见一斑,她故事的主人公罗穆卢斯爵士是个不可信任、内心阴险的人,“他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人”,此时,她已经在心底开始代入式地将罗比勾画成了“罗穆卢斯爵士”。这便是她丰富的想象力下臆想出的有关那一幕的解释。但事实却是两个爱在心头口难开的年轻人的欲语还休及词不达意所衍生出的氤氲袅袅的磕碰和更深的相爱相伤,他们彼此的心比苔丽丝家那“最值钱”的古董花瓶破碎的更为彻底。塞西莉亚从荷花池出来后抱着碎掉的花瓶离开,罗比以手掌抚摸浸润过塞西莉亚的池水,是的,那水面还留存有她肌肤的温度和气息。

在布里奥尼懊恼着用藤条抽打着那些无辜的绿色植物时,经过精心准备的罗比拿着绞尽脑汁写出的道歉信让布里奥尼代为转交给塞西莉亚,在布里奥尼懊恼着用藤条抽打着那些无辜的绿色植物时,经过精心准备的罗比拿着绞尽脑汁写出的道歉信让布里奥尼代为转交给塞西莉亚,布里奥尼看了那封“污言秽语”的信,更加肯定心里对罗比的“审判”。而罗比也意识到自己错拿了那封“露骨”的信给塞西莉亚。两个人的感情问题因为这封信而迎刃而解,终于互相表白了对彼此的爱意。压抑太久的心意在那一瞬间得以释放,一切言语都不如肢体语言来得更为生动直接,灵与肉的结合让他们终于明白对彼此的爱有多久、多深,他们的结合如同罗比精致的西装和塞西莉亚那席绿色的精美长裙的互衬一样火热性感、恰如其分。但是布里奥尼所看到的是那个塞西莉亚被罗比按在书房书架上的耶稣受难式的姿势,在她的印象里便是“他正要对我姐姐下手”。那个姿势多少被赋予了各种隐喻的含义,其中最鲜明的便是他们的爱情以此为始,也终将历尽磨难以悲剧而终,影片终结再仔细回味这个镜头,会不禁为他们扼腕叹息。

影片的前半段非常明媚,如同夏日午后布里奥尼和塞西莉亚所躺的草地,透着英国小镇的生机盎然和闲适自得。但是每次布里奥尼的心境发生变化的时候都伴随着打字机的声音,这打字机声一方面衬托着布里奥尼年幼心灵的冲击力,一方面增加了影片的紧张感,使得影片的节奏感显得张弛有致,配上干净利落的摄影,与故事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罗比和塞西莉亚的爱情随着布里奥尼凭着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指认罗比是强暴表姐的“元凶”而宣告终结。影片的色调也由原来的暖色调转变为冷色调,原来的明媚被晦暗和庄重所代替,只有罗比和塞西莉亚的爱情相比于之前的胶着状态变成坚定决绝誓死相守的明朗化。

战争的残酷在于破坏和毁灭,破坏一切美好的事物,毁灭一切残存的希望。当罗比·特纳英俊的面容被胡子拉碴和苍白所替代,他美好的家人、爱情都被那个误会和战火所牵连,他唯一的寄望就是战争结束,回到“最亲爱的塞西莉亚”身边,去到那个她所说的“白色的墙、漆了蓝色的窗棂”的海边小屋。塞西莉亚则断绝了跟家人的所有联系专心等爱人归来。已经长大成人的18岁的布里奥尼放弃了去剑桥读书而是选择成为和姐姐一样的护士来为当年那个误解进行赎罪。


《赎罪》的成功在于将悲剧演绎地极为决绝,让整个故事的悲剧色彩充盈地饱满动人。那段长达四分多钟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敦克尔克大撤退前的镜头恢弘悲怆又真实得诚意十足。那些营火、口琴声,被射杀的战马,旋转木马上带着朦胧醉意的大兵,那些唱着粗犷歌曲的战士、呼啸声,他们等待着希望,但是希望中掺杂着多少绝望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在那之前的三周前,罗比和塞西莉亚幸福地在他们的出租屋里拥抱、接吻,并且得到了来自布里奥尼的道歉和忏悔,得知了五年前那个真正的施暴者,最重要的是,罗比的怨气终于得以宣泄,他淋漓尽致地将布里奥尼骂了个痛快,让人拍手称快。“你要长到几岁才能分辨是非?”“你非得到18才能承认你撒了谎吗?不管我读了多少年书,你,你们全家,还是把我当下人看,还是觉得我信不过,所以你才信口雌黄……”罗比的话句句戳中布里奥尼的要害,也完全说出了观众的心声。然而观众叫好的掌声还没停息就被接下来的真相重重地击中了命门。满脸皱纹的老年的布里奥尼将她少年时代的想象力一直发扬光大到现在,只是现在她终于揭开了真相,但这真相太过残忍。“1940年6月我没勇气去见我姐姐……所以我跟他们忏悔的情节是我想象的,是虚构的”,“罗比·特纳在1940年6月1日在布雷敦死于败血症,那是大撤退的最后一天”,随后我们也知道塞西莉亚在同年的10月15日死于巴勒姆地铁站上方的炸弹爆炸。布里奥尼说出了最为残忍的真相,那就是罗比和塞西莉亚在那次咖啡馆见面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彼此,那便是最后一面。一对深爱的恋人一生中仅有两次的亲密接触,一次是表白,一次便是诀别,这于爱人之间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布里奥尼也因这二人的意外过世而导致内心的愧疚感更加无处可发,她内心越发渴望得到救赎,她穷尽自己毕生之力去写那部有着自传性质的《赎罪》,并且在小说中让罗比和塞西莉亚的爱情得以圆满,“在小说中,我要把罗比和塞西莉亚现实中错过的幸福还给他们,这不是软弱,也不是逃避,而是一份迟来的仁慈。我把幸福换给了他们”,布里奥尼这样说道。但实际上,她心里一定渴望就像自己虚构的情节那样,罗比可以对她破口大骂,将她的伪善和自私全都揭露出来,那些罗比骂她的话,她一定无数次在脑海中想象过,只是那些只能是想象而已,就像罗比和塞西莉亚在现实中最终未能得到的幸福一样无疾而终。但是谁能真正承认布里奥尼最终归还了罗比和布里奥尼的幸福呢?未曾得到就是未曾得到,错过就是错过,这是无论多少忏悔和自我折磨都无法弥补的,罗比和塞西莉亚终究没能迎来他们活着所渴望的幸福。但对布里奥尼来说,将自己的忏悔诉诸于文字是那么重要,跟姐姐和罗比的香消玉殒及英年早逝不同,她带着悔断肝肠的自我责难活到了古稀之年,如今身患绝症,那些少年时期的记忆却越发鲜明的在脑海中盘旋,她用文字记录下来那段故事,这于她便是一种仪式,一种自我救赎的仪式,在她的文字里,罗比和塞西莉亚终于能够在海边那个有着“白色的墙,漆了蓝色窗棂”的房子里度过他们的幸福人生,并且永远永远。

从影片中不难看出,善良的罗比也许早就原谅了布里奥尼,他追赶队伍在半路上看到了那些年轻的女学生因为战争而横尸荒野的时候,他的记忆回到了多年前的夏天,那个十岁或者十一岁的布里奥尼毅然决然地跳进了深水中,她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只是为了试探罗比会否救自己,这虽然让罗比生气大骂她“stupid  child”,但是罗比奋不顾身去救她的行为仍然让她兴奋不已,她不住地为自己的“心计得逞”说着“谢谢”,那对她而言便是爱情,布里奥尼最初的爱情,但是她的“早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自我意识都葬送了所爱之人的性命,很有点“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意味。罗比在给塞西莉亚的信中永远充满对她的爱,从未指责过布里奥尼对自己犯下的错,因而他在信中所描绘的跟爱人在一起的美好愿景随着他的死亡落空的时候就如同一剂催泪剂让人如鲠在喉的无语凝噎变成了一道决堤之洪倾泻而下,用毁掉美好来撕扯人脆弱感性的内心而又毫不做作地赚人眼泪,影片《赎罪》无疑非常成功,当然,这些不光归功于原小说作者伊恩·麦克尤那个伤感唯美的爱情故事,也归功于导演乔·怀特的导演手法,还有那些让把故事完美呈现的演员们。  

凯拉·奈特莉的形象跟原著小说非常相近,“她的乳房有些外扩,而且很小,脸部棱角分明,脸色平静,颧骨线条突出,鼻部有野性的光芒,一张饱满而丰盈的嘴。她的眼睛是深黑而且沉思的”。如果没有过多地看奈特莉其他的电影,也不过多地关注她一成不变的演技问题,那么一定可以好好享受这部电影中奈特莉所带来的有关塞西莉亚的美,她的孤傲、冷静、高贵,所有的表演都丝丝入扣,让人相信这就是想象中的塞西莉亚,尤其那席绿色露背吊带长裙将她的骨感展露无遗。彼时,詹姆斯·麦卡沃伊还没有因为X教授的身份而红遍世界,他是那个善良、内敛、博学、志向远大,骨子里又有点自卑的痴情男子罗比·特纳,他湛蓝色的眼睛中透露出对的对塞西莉亚的爱意和坚守着“come back”誓言的心意让这份最初的爱情得以延续,无论是在和平的境遇下还是在战火纷飞的二战中。麦卡沃伊曾经说《赎罪》是自己拿到的最好的剧本(当然,这是在出演《污垢》之前),而他,也是最好的罗比·特纳。与角色年纪相仿的西尔莎·罗南以她的才气和惊人的演技为观众呈现了那个敏感自我的小女孩,她急促的脚步、复杂的眼神、倔强尖利的性格都让布里奥尼更为立体和鲜明。不得不说,演绎18岁的布里奥尼的演员罗玛拉·嘉瑞与其相比,只算是中规中矩,只要看眼睛就知道了,毋庸置疑,那眼睛中的某样明亮的东西变得黯淡无光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眼神是不变的,那双眼睛中所呈现的不是赎罪和忏悔,而是空洞,空无一物的感觉。但是当饰演老年布里奥尼的演员瓦妮莎·雷德格瑞夫一出现,当她竭力保持平静诉说着那个因为自己的误会而拆散了姐姐塞西莉亚和罗比·特纳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我一下子就原谅了她,因为那眼神中透露出饱经风霜后仍然将自己当年所犯的错牢牢记住并深深懊悔的神色,并且跟当年那个复杂而坚毅的眼神同样明亮而清澈,如出一辙且一脉相承。

无论如何,在当今爆米花电影肆虐、超级英雄电影成为主流、制造话题营销票房为上、极尽各种无节操无下限的手段卖蠢卖萌的电影相比,拍摄于2006年的《赎罪》裹挟着一种认真而诚意十足的悲剧感伤氛围值得被久久地珍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绿裙子惊艳影史!13岁少女的谎言,毁了三个人,成一辈子罪孽!
7项奥斯卡提名,豆瓣高分推荐,这部电影你看完再来感谢我
论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救赎内涵
一部“怒气值”爆表的影片,自圆其说的“赎罪”
她是男人们的恶梦,拍了这部大尺度后被全民怒骂
‘杯具’让生活更滋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