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刻本的字体

从成化、弘治,上溯至洪武,在此时期的刻本,仍然承袭元时风气,多是黑口赵体字。古人说:“书籍明刻而可与宋元并者,惟明初黑口本为然”,又说:“明刻黑口宋人集,世以为珍”(见《黄荛圃书跋》),可见此时刻印甚佳,但经厂本除外。自正德、嘉靖以后,黑口本绝无仅有,一般都是自口,而字体亦一变而为方体字,僵硬呆滞,甚至劣者形如枯柴,很不美观。万历以后,字体又一变而为横轻直重,颇类颜体字,其气派与嘉靖本又全不相似,天启、崇祯,字体又一变而为狭长的横轻直重的字样,气派更小。山西刻的,刀法笨拙异常;陕西刻的,又一种刀法,多古体字,  唯济南刻的,还比较好,如田经校刻的《黄帝内经》犹有元人气息。

上面说的是就匠体字而言,若名家写刻本,则大不相同。有赵、有欧、有颜,各就专长,手写上版。若万历年新安汪一写刻的《淮南鸿烈解》,写颜体,赵秉忠《琪山集》写欧体,带有北魏字体,四明万表的《玩鹿亭稿》写赵体,皆精美绝伦。又有文征明手书《文温州集》,书虽未见,而藏书家见过的,都认为至宝。此类写刻本,存量稀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籍善本的收藏和鉴定基础
明清古籍鉴定
从版刻形式识别版本
[讨论]宋元明清各朝的刻本书的特点[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论坛]
中华古籍版本知识讲座
古籍版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