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声音】中国自然遗产保护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自然遗产地域上的失衡十分明显,国内对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区的遗产资源挖掘仍不够深入,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研究。


当前中国的自然遗产申报和保护存在诸多关键问题。首先是遗产类型比例的失衡。中国与全球各类型遗产地的比例呈现出高度一致性,文化遗产占很强的主导地位,接近70%;自然遗产数量严重偏少,仅占22%。其次,遗产标准代表性不全面。中国14处世界自然遗产中,符合世界遗产第(Ⅷ)(Ⅸ)条标准的数量偏少,符合世界遗产第(Ⅸ)条标准的,仅有云南三江并流和新疆天山2处,多数自然遗产都是符合第(Ⅶ)条标准。再次,中国对自然遗产特别是风景名胜区的潜在价值研究不足。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具备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的特点,中国的4项混合遗产和4项世界文化景观均为风景名胜区,对它们展开进一步研究应当作为我们以后工作的重点。另外,自然遗产地域上的失衡也很明显,国内对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区的遗产资源挖掘仍不够深入。最后,当前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对保护的认识不到位,出现了重申报、轻维护,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导致一些遗产地过度开发,外加管理制度不完善,许多地方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批评警告。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展开了大量针对性研究工作。一是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研究。例如西藏如此广阔的地域至今没有一处自然遗产,新疆也只有天山这一个自然遗产,包括新疆、西藏、青海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存在许多具有潜在遗产价值的地方,值得深入研究。二是加强对重点遗产类型的研究,包括对文化景观、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类型的研究,以及世界遗产委员会鼓励申报的沙漠、海洋等类型的遗产价值研究。三是加强对潜在遗产资源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地质遗迹等方面突出普遍价值研究,特别是符合世界遗产第(Ⅷ)(Ⅸ)条标准的遗产价值识别研究,打破遗产标准上的不平衡。四是加强对遗产资源价值和功能的区域性、复合性、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世界文化景观强调自然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具有价值多重性,可以加强同文物系统的合作,对遗产进行综合性研究。

根据研究成果,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政策、监测监督、能力建设、公众参与等保护政策。自然遗产的保护主要依赖法律制度的层面,例如风景名胜区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执行力进一步强化的同时,世界遗产保护的专项规章或管理办法也亟需制定,以增强管理的针对性,还需借鉴国际遗产管理经验,来完善遗产管理制度。

此外,空间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自然遗产的保护中。中国已利用遥感卫星开展10多年监测,监测人为原因对自然遗产地造成的破坏。许多自然遗产范围内的违章建筑,都是通过监测得到有效制止和保护。目前中国已对24处世界遗产进行了3次监测,包括所有自然遗产、混合遗产以及部分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遗产,监测覆盖范围达1.64万平方千米。为配合世界遗产第二轮定期报告,住建部做了大量的监测工作,根据地区监测报告和反应性监测,组织开展公约实施的评估,评估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检查遗产地保护状况和周边环境变化,对如何应对遗产地的威胁因素进行政策性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位列世界第一
中国新增两项世界遗产
参加世界遗产大会的是哪些中国人?
亚太世遗苏州中心的品牌影响力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产文化遗产地
中国的世界遗产地增至45处 位居世界第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