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而引发的思考_杂文收录

 

在听一些阅读教学课时,时常发现许多老师习惯在学生未阅读课文之前便提一些诸如以下一些问题: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全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你能给文章分段吗?......对此,我有一些看法。试想,我们平时阅读报纸、杂志都是先思考问题,先提两个问题再读?显然,这是不符合阅读规律的。如果带着问题阅读,势必牵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到对整体、全盘的把握。

时下,我们许多教师不太注重阅读规律,把规律抛在一边,而太注重教。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于学生,使学生缺乏个性阅读、个性理解,不能把自己的习得、困惑坦诚布公。久而久之,丧失的是学生的兴趣,剩下的是教师里横飞的吐沫,以及学生冷漠的眼神。

那么,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哪些读的规律呢?

一、        遵循先读后教的规律

阅读教学必须先读后教,不能逾越学生阅读体验这一起点。缺乏起点的阅读教学是荒唐的,也必然是高耗低效的。课前要让学生充分的预习,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合空间,创设宽松自由的对话环境。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对课文发表个性的见解。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课堂低耗高效。

当然,先读也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教师在授课前要潜心研读文本,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不能惟教参是从。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值得提出的是,一些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把研读教材这一必经的过程省略了,课堂教学是“年年岁岁花相似”,而正是这一成不变的教法,使得这些教师裹足不前、固步自封。钱理群先生也说过:“应该保持阅读的新鲜感,不带任何先入的主见,不作任何分析地读,抓住阅读的第一感觉与感受。”这番话提醒我们教师要认识到“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同的时空,对教材的处理也应不同。

二、        遵循由整体感知后分析研读再到整合评读的规律

    就学生阅读一篇课文而言,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的原则。整体感知靠初读,初读凭直觉,对文章有初步的印象,即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这时对文章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分析研读靠精读,经过各部分的钻研、推敲与琢磨,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与风格,分析人物的形象,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妙用……评读课文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评”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议,自己综合做出评价,然后由教师提纲挈领地概括总结。进而把握文章的真谛。

    现在,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在学生还没来得及整体感知文章时便匆匆施教,从头至尾一字不落的评讲一番或者挑选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语段精雕细刻,剥夺了学生个性阅读、个性理解的权利。学生最终得到的是维纳斯的手臂,而缺乏对维纳斯整座雕像的欣赏。

、遵循文体决定阅读形式的规律

根据不同的文体,而应采用不同的阅读形式。情感浓郁的散文,宜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逻辑性强的说明文、议论文,宜学生默读。另外篇幅短小的课文可让学生朗读,反之,则应让学生默读。

“范读”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常用方法。范读和讨论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从范读中去思索、鉴赏、揣摩,达到范读启情的目的。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入情境、脑中浮现出生动的画面,把文字还原回生活,可丰富想象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感受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这种发自内心的有感情的朗读,对培养学生欣赏祖国语言文字韵味的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默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默读不出声,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而逻辑性较强的议论文和说明文正适合采用默读。

总之,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我们只有遵循阅读规律,才能让这一法宝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利用导学案上课基本流程
阅读教学要关注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辨证地理解和处理整体与部分
整体感知
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