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是什么?

资产管理行业从本质上看还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一种业态,宏观上起到的是将社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功能。相比较于以商业银行信贷体系为主导的金融业态,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化程度更高,更倾向于让市场上不同的、多元化的参与主体自行决定如何将自有的、或具有信托责任的金融资源进行配置,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首先,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是更为差异化的、“风险-收益”特征更为明显的客户群体。

银行存款的客户群体,其客户群体主要是在期限(流动性)和利率(收益)之间进行选择,储户的“风险-收益”特征在商业银行眼中并不具备明显的差异性。但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客户需要直接承受资管产品、甚至是资管产品中的底层资产的风险,资管产品的客户群体在投资资管产品时会更多地将风险因素纳入到考量之中。在不同程度的风险、收益、流动性等因素之间进行取舍选择的时候,不同的资产管理行业的客户也会展现出更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因此,资产管理机构需要对自身的客户群体进行较为详细的“风险-收益”特征识别,并对其分层归类。

其次,资产管理行业的对于下游各类资产的风险定价能力要求更高。

相较于商业银行信贷体系而言,各类资产管理产品不仅具备更为丰富的股、债、衍生品等投资品种选择,同时还可以进行二级市场交易。这就要求,资产管理机构需要对于更多的投资品种、在跨时期内做出准确的风险定价。

所以,作为资金和资产,也就是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其应在综合考虑上游的客户的风险、收益、流动性等特征的前提下,将其所收到的委托资金以某种合适的方式、价格与策略投入到下游的各类资产之中去。

总体而言,一项资产的潜在风险和潜在收益大致上是成正比的,投资者一般情况下也常常面临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权衡。

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资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应当大体与其所购买的资产管理产品、以及资产管理产品的策略及最终投向的资产相匹配;另一方面,上下游之间风险、收益、流动性等特性的差异可以通过适当的产品设计、投资策略等方式弥合,风险可以在适当的机制下被分散和转化。不过应当注意的是,上下游之间不匹配的风险尽管可以被调整或转移,但不会被消灭,最终还是会被资产管理行业中的某一方所实际吸收。不恰当的转化机制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的后果也可能会是灾难性的。

因此,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从宏观上看,应当是在分散化地把控好风险的同时,尽可能更为高效、准确地配置好金融资源,帮助社会储蓄更为有效率地转化为投资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从微观上的视角来看,作为资管行业关键组成部分的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其核心能力、或重要职责,即是识别市场上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投资者,并通过产品设计与投资策略等方式的转化,将他们的资金投入到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益的投资项目中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未来的财富管理行业,会是什么样?
广运黄庆:财富新时代的布道者
2015年最新银行授信政策
长文解析歌斐资产核心投资策略:低波动
汇添富基金总经理张晖:机构投资者在第三支柱建设中的责任和作用
朱小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四大核心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