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帝陵寻踪 | 关中唐陵深度大穿越 · 七日散记(上)


唐帝陵寻踪归来已两周有余,午饭时舀一匙红润油亮、麻香微辣,来自西安的油泼辣子,淋入晶莹Q弹的猪皮冻儿,小酌一口琥珀色醇郁清甜的青梅子酒,记忆便在这滋味中飘浮而至,瞬间,杯中氤氲,浓稠得化不开的是对长安的回忆,是大唐的味道。

 



初识长安  古都遗梦


时间回溯到1924年的夏天,鲁迅先生赴陕西讲学,亲身感受下他遥想多年的汉唐风韵。到西安后,对于碑帖、古书之类,先生非常有兴趣并专门收集整理过金石碑帖,在游了碑林、大慈恩寺以及当时西安的诸多名胜古迹之后,还饶有兴致的五次赴秦腔班社 “易俗社” 观戏。


关于先生来陕的原因,前人多解释为,一是来讲学,二是为创作长篇小说或戏剧 “杨贵妃” 做准备。今年是鲁迅先生来陕讲学93周年,屈指一算近一个世纪了,这在中国文化史及陕西文化史上都称得上是永远值得纪念的与大写的大事。话儿又说回,鲁迅先生到西安后,吃了西瓜,看了秦腔,但据说,他充满失望,因为连天空都不是唐朝的了。西安人看到这里,哈哈笑了,天空不是唐朝的了,但碗里的面,碟里的辣子,一千多年都没有变,吸溜完最后一根面,抹抹嘴儿,还得吆喝首民谣,“ 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调一碗黏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 ···~~ ~面和油泼辣子就足够啦。 走在城墙,鸟瞰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玄武门、朱雀门、东市、西市,彼时雨后清冷风冽,古都遗梦 —— 这天空虽不是唐朝的了,但味道还是。


初识长安,于长恨歌中,缓缓走近大唐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骊山脚下,弦月中天,夜凉如水,临潼华清宫中,七月七,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哀婉的“长恨歌”中,徐徐拉开了我的七日 “帝陵寻踪·关中唐帝陵深度大穿越’ 之旅的序幕~~


DAY 1,阴转晴,西安 → 蒲城



中午,大明宫丹凤门前,由帝陵文化研究会杨明老师率队(痴迷于帝王陵的研究者,爱好历史,学识丰富,侠骨柔肠的年轻帅哥),来自广州的“五虎将”--太平洋汽车网赞助(拍摄编辑帝陵寻踪视频纪录片的团队),及其他来自四面八方各个城市的伙伴们,集结出发—按帝陵自东向西的走向,奔泰陵。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762年)又称唐明皇,唐睿宗的第三个儿子,唐第7任皇帝。李隆基性英武,善骑射,通音律,晓历象,擅书法;遥想当年,英姿勃发,车骑前簇后拥,威风凛凛;胸负宏图的太子李隆基把握先机,几经宫廷政变、平乱,最后终于接受了父皇李旦的禅让,登基即位,于712年,君临大唐王朝,开元盛世中,富足升平。


745年,年已花甲的唐明皇纳其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为贵妃,之后,陶醉于安乐之间,渐事奢约,怠于政事,逐渐走向昏暗,。天宝十五载,爆发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马嵬兵谏后,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平乱。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南下蜀。重返长安后,玄宗虽为名义上的太上皇,实际已完全失去自由。


762年,78岁的李隆基在忧郁寡欢、凄凉孤苦中病逝于长安城西内太极宫神龙殿。同样,泰陵沿袭了从太宗昭陵开始至高宗与则天皇后乾陵始成定制的因山为陵,763年葬于金粟山曰:泰陵。



唐 泰 陵


唐玄宗李隆基之陵。位于陕西蒲城东北月15公里的金粟山,陵址是玄宗李隆基生前亲自选定的。据《蒲城县志》记载,泰陵陵园依陵山体势,座北朝南,与长安城相仿,南北中轴线分东西两部对称布局,占地二顷四十七亩,封内七十六里。东西1680余米,南北1700余米。兆域内的玄宫、神道、乳台至鹊台之间依次作三级台阶状,陵园分内、外两城,内城城垣夯筑,四周各辟一门,南曰朱雀门,北曰玄武门,东曰青龙门,西曰白虎门,四门皆筑阙,门前皆竖石刻。


陵园及其四门之外和神道两侧列陈各类石雕群像。陵墙四角皆筑角阙,朱雀门内为雄伟的献殿,有下宫,阙楼,回廊,整个陵园宫殿连绵,富丽堂皇,亭台楼阁,星落棋布,苍松翠柏,荫郁繁茂,奇花异木,馨香分呈。陵园内另置陵署,设陵台令(从五品上)及主文、主乐、主辇、典事等官员数人,陵户数百。另设折冲府,专门负责陵园安全。陵园礼仪制度亦如皇帝生前,事死如事生。


综上,除了初唐高祖献陵和太宗昭陵的石刻题材、数量和陈设位置等并无定制,之后几日所见其他诸唐帝陵制式亦概如此,(献陵、庄陵、端陵、靖陵为积土为陵)。随着国势兴盛、衰微,各种载体的形体与工艺由精大到粗小的演化之轨迹,反映了“安史之乱”之后,中晚唐时期,王朝由盛转衰的境况。

 

唐玄宗承袭了高祖开创的大唐王朝、太宗奠定的贞观之治,高宗、祖母武则天缔造的大唐辉煌、繁荣、开放的坚实基础,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开元盛世,而成为唐朝一代明君。同时,也是他在位期间,埋下了祸端,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大唐从此气数渐弱,逐渐走向衰败覆灭之路。


在位44年的玄宗,将相、后妃如云,有子女59人,但晚境凄凉孤寂,死后陵园陪葬者仅有与之患难、亦伴亦友的内侍宦官高力士一人,最爱的宠妃杨玉环,被草葬于几百里外的马嵬坡。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诗曰:“鼎湖龙去坠遗弓,地久天长誓不终,占得泰陵抔土在,到头恩眷让高公“寥寥数语,道不尽玄宗与贵妃的生离死别~

 

长恨歌歇,霓裳曲残,怎把衷肠代转?

长生殿倾,不胜黯然,前盟未了残缘。


唐明皇,杨贵妃,长恨歌,长生殿,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千古绝唱,流传至今 ——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初入泰陵已近日跌时分,先到的是南门(朱雀门),并未惊奇,神道已铺设似水泥停机坪般,两侧伫立的石雕,乍一看,如新辟的广场无二。懵懂中被杨明老师告知抓紧时间即刻抄近路去东门(青龙门),于是,毫无走陵经验的我,背着登山包,拎着登山杖,挎着略重的单反相机,全副武装,尾随着团队,踏入杂草乱石的小路,沿坡而上,仅半个山坡,已喘吁。


在帮主手指的方向望去,映入眼帘的是蹲伏在野草与零散未成年小松树中的石狮,通体匀称,狮身被风化得棱角光滑,双唇微合,眼神平静,挺胸昂首、姿态安然的望向远方,两侧荒草杂陈的小土包,脚下支离破损的唐砖瓦,若不经告知,很难想象唐陵制式中的“四门皆筑阙“,门前皆竖石刻,陵墙四角皆筑角阙,现在,残存的两座石狮即是石刻了,那这一个 “阙”,在哪里?



风化残存的小土包就是阙土基。令我不解阙的其形与意,疑惑之际,灵巧聪明的牧羊犬带领着羊群出现在漫漫乱石草间,山风作响。带着未解,继续按杨老师指向:远处山峦顶处,此时,山顶上看到缩小几倍的几只身影在向西北移动,就是那里,纵穿越过山顶,去北门(玄武门)前进!


心中的唐帝陵,像一幅长卷,正缓缓揭开神秘面纱的一角,真正的走陵已经开始了,仰望至山顶的路崎岖曲折、乱石突兀,不敢再注视远方的山峰,唯恐心生退缩,只看脚下路,闷头一步步沿着山脊向上登吧。




行至不远,汗已经顺脸而下,汗流浃背状了,又担心见风着凉感冒而歇菜,之后的几天里还要继续,赶紧掏出手帕不住的擦汗,不住的流汗,心里默念,继续继续,加油加油,别拖大家后腿儿,这可不是京城奥森公园的5KM,10KM倘能健步如飞,轻易的完成呀。未至路半,我已经被年轻人远远的拉在后面了,两条腿灌了铅一般抬得吃力了,手忙脚乱中也顾不得拍照了,幸好有杨老师,老木,紧紧跟随,左右的关照,等着我,一路歇歇停停,拉拉拽拽。



几鼓作气后,我总算是看到山顶就在眼前了,长吁了一口气,坐下来稍作喘息,蓦然回望时,眼界顿开,此刻,夕阳正下时,天空浩大,翠峦起伏,脊梁联缀,曲折蜿蜒,山翼舒展,平坦开阔处,黄土沃野,阡陌纵横,好一幅立于天地间的画卷。


黄昏时刻短暂,也是一刹那,光就快消逝了,所有的灿烂辉煌也只在瞬息间即刻幻灭,沉入暮色。思想一个帝王的心思,盛世煌煌的长安城,鲜衣怒马少年时,兴庆宫中缓歌谩舞,长生殿里朝朝暮暮~~~尽数消逝。


来不及眷恋落日的瑰丽,必须要赶在太阳落山前从北坡奔下山去抵达玄武门。上山不易下山也难,没换上登山鞋可算吃了亏了,一双牛津底的低帮麻质休闲鞋可是令人吃尽了苦头,一路下山一路侧滑,是鞋子太宽松,袜底与鞋垫互相起滑,鞋里的脚总是朝一侧哧蹬,根本无法掌握平衡,在左右两员大将 “护卫” 的掩护下,手脚并用连走带爬加上被拉拽下,汗湿了干干了湿,终于下山了,踏上了土路时,已经力竭了。



傻瓜中午出发前没有饿意就没吃饭,所幸有马杰送来的熟透的小红柿子,吸吮着吞掉(长安的柿子玲珑小巧,熟透了又甜又糯),杨老师摘的一只大苹果及时递来,接到手就咔嚓咔嚓边走边啃起来,算是充饥了,全然没了形象。(之后的几天里,山野老乡的苹果,柿子‘,梨,没少被我祸害,没办法,不啃就爬不动山,走不动路,请原谅我吧)。经年的变化,地势高低不一了,北门在我所认为的 “塬”上,山下的土路上不去,只能顺着荆棘少的沟岔攀上去,惨了,我这一身披挂笨的,脚踩不住土疙瘩,爬又爬不上去,末了被人连拖带拽的上了塬上。


呀!农户的田里,背靠着土塬,眼前赫然挺立两尊石狮守卫,左边那石狮蹲坐于砖砌的座台之上,披发与肩,眼神锋锐,狮嘴半张半翘舌,胸肌健硕,肢体有力,右边那座阔嘴闭合,不怒自威;同样的砖砌座台上,站立一尊断头残臂的驭手与风蚀剥裂、缺头残尾的仗马,至此,我已吞掉苹果,抛出果核,静下来,半张着嘴,呆呆注视着它们,天色渐暗,苍茫的暮色隐褪淡淡的绯红,无言中心绪却如潮水漫漫袭来~~


神思未回中便被叫喊招呼着离开,脚步匆匆的又行进在土塬之间峡谷般的沟壑里,向西门(白虎门)挺进!


出了沟壑又一脚踏入土里,趔趔趄趄的在蓬松的田里丈量着,夜色很快降临,不得不把事先备好的LED头灯戴上照着前方的 “路”,哪里有路?都是犁过的黄土地,天黑田埂也不好分辨了。


跟随着伙伴们急促的脚步,黑暗中翻越布满酸枣棵和灌木的土壕沟,哪里是翻越?分明就是屁股坐在土埂上眼睛一闭,心一横,管它泥还是土还是刺的,嗷嚎大叫一声顺势滑下去了,下面的人赶忙接住架起,起身抖落尘土,继续在田里奔,满鞋壳里全是土,名副其实的 “土嚎”了!(土豪不可怕,就怕土豪有文化)。


看前方,杨老师、马杰、王平、楠山及先行的伙伴,已经率先环绕在高高蹲伏在座台上的唐狮脚下了,举起了专业LED拍摄灯。


暗夜里唐狮被映亮的霎那间,他依然昂扬、雄壮,健秀,抬眼望,旷野周遭寂静,辽阔的天穹,深邃无边的夜幕,一轮中秋明月,此时,月光清辉微漾,与一千年前的月光应别无二致,一群激动中的人,恍惚中将所有的感慨,永远的定格在那个难忘的夜晚,千年共此时。


收起感慨,要继续在黑暗中走出白虎门回到南门起点,MY GOD!事后回顾,那回程的路,犹如探险,一路人马迷路中穿荆棘、酸枣枝、灌木树丛、乱石、土垣,辨清后,抄近路,狼狈不堪,终于逃下来了,再次回到南门神道,月夜里,四周仍是黑黝黝,通体完整,雕刻精美的翼马又令人目生惊喜,首部的鬃毛纹饰簇立,颈身处舒展的云朵,腹下细腻的祥云似欲欲飘仙,浑圆的臀尾,让人亲抚再三。



至此,泰陵东西南北四门皆算走完,右膝已隐隐作痛,又于夜色中寻访高力士墓,闭门未得见,而归。入住蒲城,今日混沌的脑子竟然回想不起当日晚饭吃了什么?更忘记了当晚翻越了几道壕沟,只记得22:00的杨老师‘魔鬼训练营“又加入了精彩的讲座,陕西到底有多少座唐帝陵?陕西唐帝陵到底有多大?初唐中唐盛唐晚唐的陵式各有何差异?陵与陵之间,按长为昭,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在神疲力竭、昏昏欲睡中,心里绘一个“唐“,未成形。

 

DAY 2, 阴转细雨  蒲城


唐 光 陵


唐穆宗李恒(公元795~824年),宪宗李纯的第三个儿子,大唐第13任皇帝,跟他父皇一样也喜服金丹,执迷不悟。久不视朝,晚唐的混乱期。

晨色中出发向唐光陵,先至东门(青龙门),敞旷的田地里,新犁的泥土散发出大地独有的气息,穿过田边小路,便可望见两堆野草漫生的土包匀称而丰满分立两边,是门阙残留的土基,内侧分别蹲坐了半张嘴的石狮,肌骨饱满,怒目前视,可见腿部刚刚修复好的痕迹,马杰、李星辰的唐装SHOW, 闪亮登场~~~ 好生摆演一番穿越大唐梦。




后又赶紧上车奔赴北门(玄武门),二十分钟后抵山脚下,继续沿山野路爬坡。与支老师边走边聊天,他是西安人,爱上走陵是因为摄影,从今年4月20日至今,除掉期间一个月有病住院没出来拍陵,已经拍了5万张有关帝陵的照片了,令我不禁惊讶赞叹。他说,也不为别的,有人拿他的照片出去获了奖得了钱,他一笑了之,他说,就是想留下来点东西,将来给儿女子孙留点念想,朴素的言语令人尊敬。还有一位孤独走陵拍摄7年的郭文潮老师,幽默的说,结识了杨明老师,算是找到了 “组织”,今后大家可以一起走陵、看唐陵每一年的变化,共同探讨、学习。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走陵老炮儿(伙伴们玩笑间的笑称)。


支老师说,以前走陵,是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开车行走,雨里风里,搭帐篷夜宿山间,在黑天里掉过庄稼地里的深坑里自己用随身带的刀子,在坑壁凿挖出可以搭上脚的洞爬上来,为了拍到星光下的唐狮翼马。这次出来,非常喜欢与大家一起,学到很多知识,明天他要离队一天,因是中秋节,与老母亲与众亲属团聚,这是家里多年保持延续下来的规矩,等过了节之后就会回来找我们会合。


碎石杂草中一路走走停停,又是上气不接下气的咬牙坚持。今天换了高帮登山鞋,鞋底是不滑了,可鞋尖与鞋帮硬梆梆的不舒服,忍着吧,又被落在后边,衣兜里鼓鼓囊囊塞着杨老师摘的大苹果,边走边啃补充体能,一路啃了仨苹果。



半山腰处,眼前又是一番景象,荒草淹没了残仗马,横七竖八,歪斜倒在其间;山岗上,一尊孤独挺立的石狮残了半边右肢,一千多年的风霜雨雪剥蚀得面目皆非,虽轮廓粗糙,垂暮苍老,却不失往昔的庄严苍劲,威不可侵!高昂的头,仿佛听到它悠长而低回的吼随风声呜咽盘旋而至,天际阴云翻卷,野坡荒草萋萋,登上高高的阙台残堆,散坐与断马,残狮身边、脚下,若有所思。此情此景,如《人间词话》中颓败之美的意境,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


繁花、秋草,日出,月落,万物生死起灭间,这一梦千余年。


崇仰般若字字珠玑,“因缘际会、成住坏空、苦集灭道”,对历史的演变轨迹是不可逃离的人间规律、盛衰兴亡在飘摇中周而复始,物化与时代的互为表里,她以佛教的博大智慧给予了精准的、更深层意义的诠释。




嗟叹中下山至西门(白虎门),田地里两座青砖砌就的座台(文物保护修缮所做)坐落在门内两侧,其实门已不复存在,我权且以两堆阙台仅存的残土堆为界而成想象中的门做参照,两尊唐狮与东门的差别不大,体态匀称,形体完整,一雄一雌守候在此。

 
午饭时路过景陵东门,顺路拍了张石狮。



沿路不可错过的是桥陵东门,暮秋的风中,天空阴霾,枯枝凋敝,交错扶疏,固执嶙峋的衬托着一对坐立石狮,灵动活现,骨骼健朗,肌理分明,一只双耳微折向前似猫咪的萌态,另一只双耳温顺的贴服背后,两只石狮一左一右相距十几米的距离里,目光依然闪烁,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转颈相互对望,彼此陪伴了千年。


抚摸着它的肢体,感受着它的脉动,犹如体会到在长达千年的荒芜中彼此之间不曾消失的牵挂与不舍。清欢穿透过苍凉融洒为暖意,这是我眼里的、走过的唐帝陵中一对深情的伴侣,徘徊流连与此。

午饭后,继续下一站,过田地沿田埂路行至神道,也就是唐光陵南门(朱雀门),但见神道左侧灌木林中站里有一尊缺头的武官石像,看着身边另一尊埋卧于土垣中的残武官像,尽管你已经无头,却衣着楚楚的躺在这皇天后土间不愿起来,我拍拍你的脚,哎~~ 这位大人,醒与睡之间,人间已过千年啦;南门东侧的断臂石狮,(东方的维纳斯),西侧的石狮紧挨路边土垣,东侧列的翼马缺失了马嘴,再无嘶鸣;西列翼马头顶已残;硕大的石柱(华表)断裂、莲花柱础,浑圆的柱头(明珠)已堆落在乡野路边,近处,就是一户农户院子和茅厕。昔日皇家禁地威仪的神像,如今已散落于百姓的田间地头,一千年的物换星移。

至此,光陵四神门走完,浑然不知细雨已飘飘洒洒多时了。



唐 惠 陵


雨停了,天稍放晴,下午去唐惠陵地宫,已经对外开放中。

宁王李宪为唐睿宗李旦的长子,也是李隆基的大哥,因其本为太子,却让与其弟李隆基,史称让皇帝,李宪少时才气过人,成年后精通音律,做过杨贵妃的音乐老师,与弟弟李隆基之间兄弟和睦友好,有时,隆基击鼓,李宪吹笛,和乐融融,加之李宪很会做人,安分守己,不涉朝政,官位一直上升,每逢李宪生日,玄宗必光临府第贺寿,还留宿一夜,可见,兄弟情深,李宪死后,玄宗号哭,谥号让皇帝,又命名宁王的墓为惠陵。出殡之日,正直雨雪,玄宗垂泪扶柩,又命诸王与百官送灵十里。可见,懂谦让擅退让,识时务,古时今时,都是做人做事的至理。



小公园般整洁精致的惠陵,顺墓道倾斜向下约十几米深,地宫中小转了一圈儿,未久留便上来,在长凳上小憩,等待伙伴们钻出布满精美线刻的石椁和内棺。


再出发,已经是下午了,阴天看不见太阳,奔景陵玄宫口。


唐 景 陵


唐宪宗李纯(公元778~820年)被称为中兴之主,与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相并誉为 “唐羡三宗”。也曾做有成就。虔诚佛教的同时,又梦想长生不死,迷恋丹药,43岁时被宦官所杀于大明宫中和殿。在位15年。


继续爬山,山势平缓,山脊上踩出的路也修垫的平坦,轻松的登就是了,一路边走边聊,倏忽路尽,眼前山石堆叠处,便是玄宫口了。俯瞰山下长蛇盘曲状的乡野小路交汇分流,望北,群峦环绕,向东南看,四边沃野坦荡,坐在玄宫口下的巨石上,犹如踞于虎背之上,寄托于运用堪舆之术选择的风水宝地,万年寿城,今日却是残败荒废的所在,最终也没能延续大唐荣耀的长存和自己的万年。




山风四面而来,夕阳无语,最可惜一片江山~


DAY 3, 小雨  蒲城 → 富平


一夜淅淅沥沥的雨声伴随至梦醒,陕西的雨下起来可是够执着。晨起雨中驱车去蒲城文庙博物馆看高力士神道碑,紧接着便直奔桥陵。


唐 桥 陵


唐睿宗李旦(公元662~716年),大唐第5任皇帝,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武则天所生的第四子,被称为 “六味帝皇丸” 的睿宗,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妈妈武皇武则天,爸爸高宗李治,哥哥中宗李显,自己2次登皇位,儿子玄宗李隆基)。


睿宗的桥陵,为盛唐时期唐玄宗为其父所造,也极尽盛唐宏伟大气,雨中走在南门宽阔的神道上,尽览两侧石柱、獬豸,朱雀、仗马,翁仲,雕刻之精美,气势之不凡,令人叹为观止,太平盛世中的皇家威仪彰显无遗。

不顾雨水淋湿鞋裤,看了东边残存的鹊台残址,又直至踏上朱雀门遗址处,雨下得更急了,遗址夯土基湿滑难走。

门前坐立的两尊石狮,高大健硕,狞厉威猛,裂唇露齿,毛发披散,双耳绽立,仰天长啸,霸气冲天,磐石般坐立于天地之间,向南看,一眼看不到尽头的笔直神道,漫长到天边,盛唐之世的豪放大气,仅此可窥一斑。




到了唐桥陵北门(玄武门),雨仍不歇,尽管有雨衣遮挡,裤子鞋子已经尽湿滴水了,冷风袭来,只能裹紧了衣襟,拉起了帽子,可雨水顺着举起手机拍照的指缝间淌了,围墙中的石狮狞厉凶猛,已通体湿透,雨水顺着肌体筋骨纵流,石色黝黯,添了几分诡异。

天愈阴愈烈,浓厚的乌云下,姿态后倾的小马石雕 —— 传说中听到乐曲会跳舞的舞马,已经残缺无头,看不出当年跃然起舞的风姿了,若不是杨老师讲解,真不知道这舞马衔杯的故事,还有,声色犬马的成语是否出自于此?不得知。之后8号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看到了那只著名的舞马衔杯纹的银壶,可爱的小马造型记印在心了。而眼前雨中伫立的小马,残缺得令人怜惜,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桥陵的四神门走完。


 

一直下雨,裤脚鞋子全湿,全身发冷。午饭热腾腾的水盆羊肉+馍,吃得意犹未尽。

 

午饭后下午奔富平文庙。


笑容可掬的王馆长,将在明天全程陪我们夜探玉米地里的翼马,当然,刚见面的时候他肯定始料不及第二天发生的事。



文庙门口看到简陵出土的一对石狮,两侧厢房的文物一番观瞻、学习。又到了后院,中宗李显定陵的狮子王 —— 唐陵中较高的,体型巨大的石狮残了臂,就蹲伏在偌大的仓库中休憩,仓库看得出是新建不久,房顶铺就的是连接后的钢瓦板,雨水滴落时噼啪声不间断,光线暗淡中,围着它前后左右的看来看去,这空间里很难包容下高大上的狮子王的气势,不过,为了保护他,倒也不失是个办法。



后院门口新出土的石虎也称騶虞,浑圆流畅的雕工呈现出肌肉饱满的腰身,驯兽人断头石像在旁,石翁仲腰间的承露囊(香袋),精巧别致。

 


晚饭后王馆长精彩的讲座,讲述了分布于富平辖区内的五座帝陵,又进一步清晰了我的绘唐雏形。


. . . 未 完 待 续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图说唐陵之唐睿宗李旦桥陵
蒲城唐五陵—桥陵(组图)
图说唐陵之唐宣宗李忱贞陵
「陕西」漫步关中,寻遍唐代十八帝陵
中国古代十大帝陵
陵墓建筑中的儒家内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