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2)[转载]《旅夜书怀》课堂实录(清江一中  崔玉)


师:《尚书》有言:诗言志。诗歌是人的心灵之歌,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我们解读诗歌的关键,而诗人常常寄情山水,将他的心灵之语映射于外在景物,今天我们就通过探讨《旅夜书怀》中的景物组合来倾听诗人的心灵之语,请大家看到《旅夜书怀》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歌。(导入)

生:齐读

师:初读诗歌,从诗题来看,你觉得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生:写了诗人在旅途的夜晚突然有所感,写自己的情怀。

师:很好,那么诗人怎么会在行旅之中呢?

生:在安史之乱时,作者一度寄住在城都靠朋友接济,严武去世后,诗人离开成都,此诗即作于至渝州、忠州的出川途中。

师:看来是课下注释提示了我们,利用注释来帮助我们读诗,是很好的习惯。的确在公元764年,杜甫携家人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那么漂泊中的诗人抒写什么样的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品位词语,揣摩情感。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诗歌读一下,其他同学用笔在原文中划出,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生:读诗

师:非常好,大家看写了哪些景物?

生:细草、微风、危樯、舟、平野、星星、、大江、月亮还有沙鸥。

师:非常全面,这些景物在分布上有何特点?有些景物就在作者的身边,称之为近景,有的是远景,有的在高空之中,有的在低处,远近高低结合。从景物的状态看,除了静景外,还有动景,一目了然。(板书:远近高低,动静)

师:下面同学们抓一下景物的修饰语,看看景物有何特点?

生:读并勾画

师:在原诗上勾画,做法很好。

生:细、微、 危、阔。

师:从这些修饰语中,你觉得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生: 细草微风说的是很渺小的景物,危樯的危是很高的意思,平野阔,是说很开阔的景象。

师:还有一个景物?舟,危樯独夜舟?

生:只有一叶小舟。

师:用一个词来说。

生:独

师:孤独,很好,请坐。

师:前面景物写的比较渺小,细小微弱。危樯写的是高高的桅杆,形状上是什么特点?

生:细长

师:刚才同学分析星垂平野阔,是开阔的景象,都同意吗?星垂平野阔,有一个字历来为人们称道,是哪个字?

生:垂

师:你们觉得“垂”也是写开阔吗?星垂是什么意思?

生:视野开阔,远处看星星好像要垂下来,与平野连在一起。

师: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你觉得星星真的会垂下来吗?

生:不会

师:因为视线被挡住了,只有视野开阔的地方,天似穹庐,星星才会像垂下来一样。那看来这个“垂”字也写出景物开阔的特点。再来看一下,月涌大江流,这一句你觉得写出景物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幅壮观的画面。

师:能不能试着的解释一下?你怎么读出壮观?

生:江是大江,而且流动着,很壮阔,还有月涌。

生2:月涌,写江面上月光涌动,写出了江面的壮阔。

师:月光洒下来,光随波动,有一种月涌的感觉,形成一种壮阔景象。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老师也有一种理解,大家看行不行。月亮刚从江面上升起,好像波浪把月亮托起。其实,无论哪一种理解,都写出了一种壮阔的景象。

师:还有一种景物?

生:沙鸥。

师:沙鸥有什么特点?

生:孤独,落寞。

师:你怎么读出了落寞?

生:天地间只有他一个存在。

师:还有吗?哪个词还写了沙鸥?

生:飘飘。

师:飘飘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

生:广阔的天地间只有它一个,写出一种孤独,给人一种漂泊之感。

师:飘有飘逸的意思,用在这行吗?漂泊一般用于人的状态,用于物就有些飘远,要注意用词。我们分析了景物的特点,大家来看投影,这些景物分为两类,一类显得很渺小,一类很壮阔。那我们来感受一下,作者在这样一个行旅之夜,是人身处飘荡的孤舟,面对雄浑壮阔的江面,内心会有一种中什么感受呢?

生:面对广阔的大江,作者觉得渺小的像沙鸥一样。

师:分常渺小,还有呢?

生:孤独,无可依靠。

师:很好,诗人身处飘荡的孤舟,身边是渺小的景物,而所面对的是雄浑的平野大江,一种生命的漂泊感,茫然感就产生了。这种感受和诗人本身的情感一样吗?我们看一下诗歌的颈联“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这两句可下加了完整的注释,同学们看一下。

生:读注释

师:字词组成了句,理解一句诗要学会抓关键字,本句中哪一个是关键字呢?

生:岂、休

师:怎么理解?

生:出名难道还用文章吗?作者认为出名不能是因为文章,而应是政治抱负,写出了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

师:很好,抓关键字可以触摸到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可以说诗人已经诗名远著,可这是诗人真正的心愿吗?他真正的抱负是为官,造福百姓。可他却说:官应老病休。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如何理解这一句?应抓住“应”字。

生:做官是因老且多病而休止了。杜甫这时…

师:现在为何休官?

生:受到排挤,他觉得自己应该能为官,不是因为多病。

师:你觉得有何情感在里面?

生:壮志未酬

师:正是这种壮志未酬的苦闷,让诗人在这行旅之夜产生了生命的渺小感,孤独感。我们说景物是动人的,他通过远近高低动静的组合,使画面有层次感,动态感。可是在阔大和渺小的景物中,所隐藏的这样一份悲情,更能振奋人心,诗人将这份个人悲情放于巧妙的组合中从而使他摆脱了孱弱与单薄,走向了深厚与沉重。因此,很多人都被震撼,苦闷是一种小我的悲情,但生命的渺小感,孤独感,却是我们很多人都能感受到的。下面让我们朗读这首诗,再次领略这份悲情。

生:齐读

师:杜甫非常擅长把个人悲情放于宏大的背景之中,如《登高》,齐读这首诗

生:齐读

师:大家看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集中在首联和颔联,把它划出来,说一说

生:风、天、云。

师:除了所见,还有所闻,猿啸,还有什么声音?落木是什么?落叶的声音。悉悉索索的声音,还有渚。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注意抓景物的修饰语。

生:语言有凄凉感。

师:说说根据。

生:首先是哀字,还有鸟飞回。

师:怎么理解“回”,感觉与《旅夜书怀》中的沙鸥相似是吧?

生:还有落叶,也是悲的,也有一种壮阔感。

师:很好,不但有凄凉,还有一种壮阔之感。很到位。

师:那么壮阔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谁来说一说?

生:主要体现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师:主要体现在那个字?

生:无边,不尽

师:无边有空间感,无边无际,接着说。

生:写出了江水的无穷无尽,源源不断,写出了长江的壮阔

师:长江的壮阔体现在叠音词,滚滚来。你如何理解不尽?

生:江水的无穷无尽,接着写出了自己的悲伤。

师:很好,你的思维跳跃性很强。实际上它们是有内在联系的。无穷无尽,水这种意像,常常让我们想到时间。在苏轼的《赤壁赋》中有这么一句:哀吾生之须臾,

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这首诗的千古名句,主要体现于两个词,无边和不尽。无边,写出了空间的无限广阔。无尽写出了时间的永恒和深邃。当我们看到长江的滚滚而来,滔滔而去,永不止息。可是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让百年多病的诗人怎能不产生悲慨呢?所以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通过视听组合,时空交织,抓住苍凉和壮阔的特点,把个人悲情写的特别深厚和沉重,因此,杜甫诗呈现出沉郁顿挫。沉郁就体现于此。实际上,中国的很多诗人,都非常注意景物的组合,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幻灯展示《天净沙秋思》)大家熟悉吗?

师:诵读《天净沙秋思》。这首诗很有特点,全部是景物组合,可以分为几类?

生:两类

师:那两类?

生:一类是比较凄凉的。比如说枯藤,一类是恬淡的

师:有什么效果呢?

生:诗人看到这些路上的景物,有一种思乡的情怀。

师:异乡的温馨甜美之景反衬出旅人悲伤的处境,这样他的思乡之情就得到深化。田园诗人王维的《鸟鸣涧》,大家都熟悉,大家读一下。思考景物组合特点?

生:读

师:总体上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意境?

生:动静结合

师:分析一下。

生:月出惊山鸟,写出一种动景。夜静春山空是静景,桂花落是一种动景。

师:无论是动还是静,最后落在纸上都给人一种静的感觉,怎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生:以动衬静

师: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比如人闲桂花落是动景,它是如何衬静?

生:这一句给人一种恬淡的感觉。

师:很好,能够欣赏桂花落这种景象,说明诗人内心是平静的,恬静的。桂花很小,它的落不易察觉,只有没有烦恼的诗人才能感受到它的飘落。

师:再看一首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教师范读。这首诗歌的意象有何特点?

生:由于时间的阻隔,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突出一种凄凉

师:人变了,物没变。概括一下这些景物是什么组合?

生:今昔组合。

师:伊人已去,物是人非。在今昔对比中显出惆怅失落。诗歌中写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设想,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生:虚写

师:写眼前的景叫实写,所以,这种组合可以叫虚实结合。从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景物组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是黑板上的六种。那么通过对景物组合的探讨,我们对诗人的情感也有深刻的感悟。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个尝试。我给大家提供两首诗歌。以同桌为单位讨论一下。任选一首看景物有何特点?是如何组合的?又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

生:思考讨论。

师:在诗句上勾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做得很好。

师:教师适当指导。同学们有问题可以提出?江楼是什么?是饯别的地点。

生:我选第二首,诗中写了星星等景物。

师:主要是什么组合?

生:虚实组合,动静组合。

师:其他同学有无补充?

生:表现一种思念之情,一种友情。

师:这首诗除了虚实动静组合外,还有其他的组合。这些留给同学们课下去探讨。还有学案上的《雨霖铃》。

师:这堂课主要探讨了诗歌景物组合的多种方式,在诗歌中景物犹如笔笔或浓或淡的墨痕。这些墨痕组成了心灵的山水画,对这幅画中每一处山每一出水的解读,都会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波澜,因为诗人笔下那外水千山总是情。古诗词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希望这堂课能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收获,感受到中国古诗词中景语的妙处,爱上读古诗,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一名有中国味道的中国人!下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旅夜书怀翻译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诗词曲区别及鉴赏
古诗赏析说含蓄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