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儿心理卫生

幼儿卫生学是研究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也是幼儿教师必学的重要专业学科。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心理和生理因素是统一的、相互影响的。例如:与游戏巧妙地结合起来的数学活动,不仅可以减少脑力劳动的疲劳,还可以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从而促进食欲,增进健康。

例:孩子刚上学会有经常生病或是在幼儿园不想吃饭,回家特能吃,家长就认为是学校的问题。其实这是孩子的心理问题。这时需要家长和老师配合来疏导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保持快乐的心情。


        儿童体格上的缺陷可以引起心理异常。长期情绪受压抑的儿童。外表也可表现出病态,站立不直、行动迟缓、精神不振、长睡眠不足,并有消化功能紊乱。

研究幼儿心理学卫生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早期防治各种精神障碍,为今后的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幼儿比较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睡眠障碍、遗尿症、言语障碍、不良习惯等。

一、睡眠障碍

       (一)、夜惊

       受惊和紧张不安是主要的精神因素。鼻咽部疾病也会致呼吸不畅、寄生虫等也是常见的原因。

       夜惊是一种意识朦胧状态。孩子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惊醒,瞪目坐起,手脚乱动,惊恐哭喊,心跳气粗,出汗。一般10余分钟又复入睡,醒后不知夜惊发生。

       治疗:消除引起紧张不安的精神因素和有关疾病的因素,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多数儿童夜惊现象可自行消失。

       (二)梦游

        常因白天过度紧张、兴奋所致,比如:幼儿在白天玩的过于兴奋,睡眠中可出现模拟白天游戏的动作。生病后也容易发生梦游症。

        幼儿睡眠中突然起床意识朦胧,在周围走动或做些机械的动作,表情茫然喃喃自语。一般,持续几分钟又复入睡,醒后完全遗忘。这种治疗也同夜惊的方法。

           二、遗尿症

       正常儿童于3岁以后就能自觉地控制排尿,并在入睡后因膀胱充盈而醒来,(这个由于现在家庭教育的提高,已提前2岁就能自觉排尿了)偶尔失去控制而遗尿也很正常。若3岁以后经常在白天不能控制或不能于睡觉时自觉醒来排尿,则称为遗尿症。

       导致遗尿症的:有蛲虫病、癫痫病、精神因素。如突然受惊,骤然改换环境,失去父母照顾等原因,致精神紧张不安。或因偶尔遗尿受到打骂,而产生对排尿的恐惧心理和害羞、自卑形成恶性循环,经常遗尿。大都是易兴奋、胆小、过于敏感的孩子。这时就需要家长、老师从小让孩子养成自觉排尿的好习惯。多鼓励、多提醒、多锻炼。

         三、言语障碍

         言语是高级神经的综合活动。在某些精神因素影响下,孩子容易出现言语功能障碍,常见为口吃、缄默症。

      (一)口吃

       口吃并非生理上缺陷或发音器官疾病,而是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的言语障碍。常在某个字音、单词上表现停顿、重复、拖音等现象,说话失去流畅性。

       大部分口吃患者是幼儿时学别人口吃所致。小孩喜欢模仿,常因看到口吃者滑稽可笑加以模仿,从而感染上口吃。还有是精神因素,受惊吓、经常精神紧张、压抑、成人不正确对待幼儿学语阶段的不流畅现象所导致的。

         孩子遇到可怕的事,看了可怕的影片,没有及时疏导孩子的心情;或是家庭不和睦,家长态度粗暴,打骂孩子  ;还有就是孩子正处于学习口头语言阶段,说话时可能会有暂停、犹豫、重复某个单词的现象,家长不懂经常斥责、强硬逼迫和周围人的嘲笑都会导致孩子过分紧张更加紧张结巴了。

           矫治:无论是模仿、精神受刺激、还是初学口头语言时的不流畅现象都不是正真的口吃!请正确对待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鼓励孩子的不流畅学语现象;消除环境中的过度紧张和不安的因素家庭和睦很重要;成人用平静、柔和的语气和幼儿说话。

           二、缄默症

       这个症状指幼儿语言机能和智力都没有障碍,只是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缄默不语。这个症状多于3-5岁,女比男多。常见于胆小、怕羞、体弱的孩子,他们在人多的场合一言不发,遇到陌生人更是明显,但与家属还有一定言语往来。

         矫治:消除可引起幼儿精神负担的各种因素。在人多的场合不要勉强他说话,不要过分注意他的表现,不要表现出因他的缄默不语而焦虑、生气等不良的暗示作用。积极组织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和锻炼。经常给予鼓励及时的赞赏,都可以让孩子走出缄默症。

           

四、不良习惯

孩子们的不良习惯有很多,例:玩玩具后不懂收拾;抢夺玩具;吃手指、互相打闹等,因为他们还不懂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需要家长从小培养,进入幼儿园后也要配合老师积极纠正。千万不要说大了他就懂了,那样你就把孩子毁了。因为习惯是从小养成,习惯是很难改掉的。请各位老师、家长一定要从小细节抓起,让孩子变成懂礼貌,懂事理的优秀儿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不良行为矫正案例5种
遗尿症
《医学心理学》33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卫生
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
名医刘启廷治小儿遗尿经验方
娃超过5岁还频频尿床? 很可能是患上了儿童遗尿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