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宋朝——饭能随便吃,衣服可不能随便穿,就连皇帝都得穿开裆裤
userphoto

2023.03.27 广东

关注

文章约4000字

阅读时长约9min

在宋朝,饭可以随便吃,衣服却不能随便穿,无论男女都得穿上开裆裤;在朝堂之上皇帝只认衣服,不认人;程朱理学的发展,也导致出现了对女性摧残的裹小脚制度。不过宋代素雅、极简的服饰风格,也诞生了一大批“网红”女装。

宋代纺织业的发展

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乱之后,宋朝初年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纺织手工业在唐代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宋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很大,杭州、苏州、成都三大织锦院的雇工达数千人,民间纺织业也有较大增长,出现了一些独立的纺织作坊。

北宋时,北方战事频繁,而东南地区则比较安定,丝织生产发展很快。宋室南迁之后,大批北方居民纷纷南迁,对丝织品的需求的增加更刺激了丝织业的发展。当时,杭州丝绸的花色品种非常丰富,除去一般的绫罗绸缎等品种之外,又出现了鹿胎、透背、绣锦、锦澜、绒背锦等新名目。

苏州生产的宋锦、南京生产的云锦、四川生产的蜀锦都是闻名全国的名品。从东汉开始的丝织生产重心南移过程至此已经完成。

宋代丝织品发展了写生花、遍地锦纹,成为一种色彩更为复杂的工艺品。宋代丝织品的纹样色彩非常丰富,名目繁多仅锦的花色见于记载的就有:

刻丝楼阁、刻丝龙水、刻丝百花攒龙、刻丝龙风、紫金阶地、箪( dian 四声)文、小滴珠方胜鸾鹊、鸾鹊、花龙、龟纹、珠焰、曲水、荷花、云鸾、楼阁、青天落花、滴珠龙团、樱桃、方团白花、方胜盘象、球路、钠、柿红龟背、楞蒲、宜男、宝照、龟莲、天下乐、练鹊、方胜炼鹊、绶带、瑞草、八花晕、银钩晕、盘雕、狮子、盘球、水藻戏鱼、红遍地杂花、红遍地翔鸾、红遍地芙蓉、红七宝金龙、倒仙牡丹、白蛇龟纹、黄地碧牡丹方胜、皂木、鸾、大花、碧花、姜牙、涛头水波纹、仙纹、重莲、双燕、方旗、龟子、方毅纹、枣花、叠胜、辽国白毛、金国回纹花、高丽国白鹫、八答晕、云雁、宜男百花、瑞草云鹤、如意牡丹、穿凤、雪花球、水林擒、天马、聚八仙、宝照、灯笼、捻金等百余种。

宋、金时期,织金工艺从新疆地区传入中原,在锦中织入金线作为装饰成为一种风气。宋代是丝工艺的兴盛时期,北宋,定州(河北定县)生产的丝最为著名,纹样对称又富于变化。宋室南迁后,丝工艺流传至杭州、松江和苏州一带,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宋代的刺绣技术也达到很高水平,广泛应用在抹胸、花边、包首、上衣和裙带上。

穿衣制度,饭可以随便吃,衣服不能随便穿

宋代曾经禁止民间使用某种颜色或花样的缬染丝织品制作服装。如天圣二年,曾禁止京城内士人和平民穿着黑褐色地及淡褐色匹帛作衣服。

白花衣服,以及蓝黄紫地的花样;禁止妇女用白色、褐色毛缎。

宋代制度规定每年按照品级高低向高级官吏分送不同衣料,称为'臣僚袄子锦',共分七等,花纹各不相同。官宦贵族还穿用灯笼锦制作的衣服等。

讲究按照年节时令使用相应纹样的衣料制作服装,如元宵节穿用灯笼锦制作的衣服。

皇帝上朝,认衣服,不认人

宋代男服承袭唐代,仍以袍衫为主。宋代袍衫形制一般为圆领大袖,长度过膝,也有膝下加襕的狮袍或襕衫,为官吏常服,其颜色、质料和纹样依品级不同各有规定。宋代袍衫也有窄袖的,但比较少。

袍指的是上下连为一体的一种服式,一般较长,并有夹里或絮以绵。而衫多指单衣,无夹里,有长衫短衫之分,既可以作内衣,又可以作外衣。在古代,袍与衫这两个字,经常混用,如皂衫、襕衫之类虽名为衫,实际上和袍服形制无大区别。宋代,一般平民也穿袍衫,式样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所用面料多为布、葛、褐等。

宋代的衫除了袍衫类的长衫之外,还有穿在里面的短衫,又有凉衫、白衫、紫衫等名目。凉衫是一种白色的外衣,又称白衫,形制较为宽大,原为一般服装,不仅男子穿用,女子在乘骑时也披用。后来因色白,变为吊丧用服。

紫衫前后开衩,便于乘骑,是一种较短窄的衫,原为戎服,后来也为士大夫所穿用。襕衫用细白布制成,和前代的襕衫形制相同,多为儒生所穿用。皂衫是宋代士大夫在公共场合经常穿用的一种袍衫。

糯、袄为男女通用,长度一般至膝,有单、夹、绵之分,通常穿在里面,宋代平民往往仅以布制的糯袄作为四季日常服装穿在外面。还有一种旋袄,长不过腰,袖长仅及肘部,用厚帛制成,有夹有绵,用紫色或皂色镶边,便于乘骑时穿用。

宋代仍保留上衣下裳制,不过仅用于官服中的礼服,一般人很少穿着。士大夫中也有以此式样作为日常便服的。直掇、道衣(道袍)、鹤警等服式,形制较为宽大,多为士大夫所穿。

满朝文臣武将,几百号人,皇帝有时也会出现对不上号的情况,宋朝的官服样式虽然比较简洁,为避免尴尬不同级别官员服装颜色有别,皇帝一眼望去,一目了然。

宋代沿用唐代的品色服制,三品以上用紫色,五品以上用朱色,七品以上用绿色,九品以上用青色。元丰年间,定郊祀冕服和诸臣服制,服色等级略有改动,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

女装“网红”款出现

宋代的女服一般为上穿糯、衫、袄,下穿裙。颜色一般都比较浅淡素雅,不像唐代那样鲜艳富丽,多采用间色,如淡绿、粉紫、银灰、葱白等色。宋代裙子幅多褶密,多用罗纱制成,有6幅、8幅、12幅之别。裙长及地,裙腰高度比唐代降低,以绸带束于腰部,腰带上有时还垂有绶环。宋代还有一种旋裙,前后开胯,便于乘骑。

大袖是宋代贵族妇女常穿的一种服装,以素罗制成,两袖肥大,边缘及接缝处用花边装饰霞帔在南北朝时即已出现,称为帔子,隋唐以后称为霞帔,这时还只是一般的服装饰物,宋代开始将它作为后妃贵妇的正式礼服。其形制为两条绣有禽鸟纹样的宽带,分披两肩向前后垂下,前垂3尺余长。两条带子的末端合为尖形,缀一药玉制作的坠子。后垂较短,末端藏入衣服背后的兜子内。

北宋末年,女服趋向短而狭窄,出现一种将上衣前后左右留出四缝,以带扣系束的样式,并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

男女都穿开裆裤

宋代男女裤子仍多穿在裳裙之内,所以还保留着开裆裤的形式。不过从出土实物看,男女开裆裤形制似略有不同,男裤类似一种套裤,女裤则如同今天幼童的开裆裤。

唐代的半臂至宋代仍存在,不分男女都可穿用,但是不能多少区别。作为正式的礼服。另有一种无袖的背心,和今天的背心差不多。

背子的名称隋代即有,从记载来看是一种较短的宽袖衣。宋代的背子则是从古时的一种内衣'中单'演化而来,其形制特点是两腋下不缝合,衣身较长,有的长至足。长袖,宽度略肥于衫袖。有的在背后及腋下缀上系带,垂而不用,仅为仿古而已。男式背子有斜领、圆领、直领之分,女式背子则多为直领。宋代背子的穿着极为普遍,男子一般作为常服穿用或衬在礼服之内,女子既作为常服,又作为一种礼服穿在糯袄之外。

'腰上黄'是一种系在腰间的围裙,流行用鹅黄色,男女都可服用。宋代也有在腰间系青花布巾的。

皇帝的发明“交头接耳”帽

宋代男子的帽式仍以头为主。这时的头已完全脱离了巾帕的形式,成为一种帽子了。宋代头多以漆纱制成,最初还用以藤草等制成的巾子作为内胎,后来因漆纱已足够牢固,于是逐渐废弃内胎。头的形制很多,以展脚惯头为主,两脚以铁丝、弓弦等为骨,向左右两侧平伸,初期为短脚,中期以后越来越长。

此外,还有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卷脚、向后曲折、销金花样、一脚指天一脚圈曲、宫花、两脚曲屈向后花装、牛耳、玉梅雪柳闹鹅、银叶弓脚、高脚幢头等。除去脚的形式不同外,根据模头顶部式样又有平顶、圆顶、敛巾、偃巾、梭巾等区别。

南宋后出现一种簪戴头,即在模头上簪以金银罗绢制成的花朵,在举行某些祭祀或喜庆的典礼时作为皇恩赏赐给臣僚随从们佩戴。

宋代除去官服中的冠以外,一般人也有戴冠的,多为一种小冠,用簪固定在发髻上,有的在小冠上再加以巾帽。

幅巾至宋代仍在一般士人当中流行,有各种式样和名目,如东坡巾(又名乌角巾)、程子巾、山谷巾、高士巾、逍遥巾、云巾(又名燕尾巾)、软巾、唐巾、幅巾、仙桃巾、双桃巾、葛巾、华阳巾、错摺样等。东坡巾是用乌纱制成的一种双层巾,前后左右各折一角,形状如桶,相传为苏东坡所戴,时人争相效仿,又称之为子瞻样。至南宋,戴巾的风气更为盛行,不仅士人,朝中官吏也以裹巾为尚。

重戴的形制在唐代为文人逸士所好,宋代则规定为某些官吏的帽式。

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大臣在朝堂上交头接耳,发明了展角幞头,两边伸出来两个长翅膀,看着异常“奇怪”。

宋代女子谁头上的“梳子”越大越多,谁的地位越高

宋代妇女喜欢戴冠。宋代妇女的冠实际上是一种首饰,仅起装饰作用。

宋代皇后以龙凤珠翠冠作为礼冠,冠形像桶状,上面缀饰着龙凤及大量的珠宝首饰。一般妇女也以戴冠为时尚,有各种名目:珠冠、团冠、高冠、花冠、垂肩等。其中有一种冠很有特点,冠体高广,冠上不仅使用金银珠翠,而且还插若干把很大的梳子作为装饰,称作'冠梳'。用白角制成的冠梳叫白角冠,在北宋的京都十分流行。

冠梳以冠大梳长为美,甚至有冠长3尺,梳长1尺的。由于冠体太大,以至女子戴冠进轿时不得不侧过头来才能进入。

仁宗时曾下令限制冠梳的尺寸。从敦煌壁画中妇女所戴冠梳形象来看,冠梳一般是在冠的两侧装有饰物,长度至颈或肩。冠的顶部饰以金色朱雀,四周插以簪钗。冠上插4到6把梳子,通常插在额顶部。插时梳齿上下相合,左右对称。

花冠在宋代妇女中十分流行,冠上插满鲜花或罗绢、通草、金玉玳瑁制成的假花,有的将一年四季的花卉都组合在一顶花冠上,称作'一年景'。

宋代妇女出门,多在头上罩一块帛巾,称作'盖头',作用是遮盖上半身。盖头的形式类似披风,仅露出面颊部。另外一种盖头是一方红色的帛巾,女子出嫁时盖在头上,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现代。

出现“缠足”

宋代女子喜欢在面额上贴花子,这种花子多是用金箔或彩纸制成花鸟等形状,用一种胶粘贴在额前和颊间,也有用黑光纸剪成团靥,或用小鱼骨来装饰面部的。

宋代开始,女子缠足形成风气,南宋之后更为盛行。由于缠足,女鞋为弓形,鞋头尖而上翘,长度仅有14厘米左右。

宋初男子仍穿靴,后改为穿履,再后又改为穿靴,但靴子色而使用不同的靴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隋炀帝杨广为了满足欲望, 真的让宫里女人都穿开裆裤吗?
夏天里别给宝宝穿开裆裤了 第F07版:真有用 20140711期 济南时报
孩子穿“开裆裤”还是“尿不湿”,长大后,这个差距很明显
小男孩该不该穿开裆裤?中医怎么解释开裆裤的作用?
这5种衣服再好看也别给宝宝买
古代女子穿开裆裤到底咋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