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国六卿:中行、知、范、韩、赵、魏,为何是韩、赵、魏最后胜出

在晋国政坛上风云过的家族不只六家,还有郤氏,晋文公时郤榖为中军将,郤臻为中军佐;狐氏,狐毛曾为上军将,狐偃佐之;栾氏,栾枝在晋文公时为下军将,后栾书在晋悼公和晋厉公时为中军将;先氏,晋文公时,先轸代郤榖为中军将;胥氏,胥臣在晋文公时为下军佐,胥婴为新下军将。这些家族后来都被灭族:郤氏,在公元前574年,被栾书和荀偃借晋厉公之手灭族;狐氏,狐偃之子狐射姑在与赵盾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公元前621年狐射姑逃亡北狄和潞国,最后死在潞国,狐家在晋国失势;栾氏,公元前550年栾盈在士匄的逼迫之下发动叛乱,最后被镇压,栾氏被灭族;先氏,先轸之孙、先克之子先榖于前596年不仅不反思邲之战中自己犯下的错误,反而逃亡狄族,并率领鲜虞、戎狄军队进攻晋国,晋景公大怒,杀先谷,并灭其家族;胥氏,公元前574年,胥童在为晋厉公灭三郤之后,又逮捕了栾书和荀偃,但晋厉公没有杀二人,还将二人恢复原职,后来栾书和荀偃联合,逮捕了晋厉公,并灭胥氏。其他被灭族的还有羊舌氏和祁氏:公元前514年,赵氏、知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联合消灭了公族祁氏、羊舌氏,并将二家土地分为十县,六家分之。晋国军队在晋景时,于公元前588年扩为六军十二卿;在晋悼公时,于公元前560年,恢复三军六卿。公元前560年的三军六卿为:中军将荀偃(中行氏)、中军佐士匄(范氏)、上军将赵武、上军佐韩起、下军将栾黡、下军佐魏绛。后来栾黡之子栾盈发动叛乱,于公元前550年栾氏被灭族,公元前548年,知罃之孙知盈复入卿列,成为六卿之一。此后,六卿固定在韩、赵、魏、中行、知、范六家之中,当一家被灭,卿位即被除,土地被其余几家瓜分,不会再有家族进入卿列。这就使晋国卿族越来越强,公室越来越弱,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终于完成三家分晋。

在六卿之中,原来最强的不是韩、赵、魏三家,而是中行氏、范氏、知氏三家。这从六家的发展史和领地可以看出来。

中行氏来自于荀氏,而荀氏又来自于姬姓。周文王第十六子原叔被封到原地(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为伯爵,建立原国,文王第十六子被称为原伯,后人为原氏。晋国荀氏第一位人物荀息,本名原黯,他是原伯之后,与周同宗。原黯不知什么原因,离开了原国,来到晋国辅佐晋武公(前716年——前677年在位),晋武公灭郇国(山西省临猗县之故郇城),以封原黯,原黯即以封地改氏荀,字息。荀息在晋武公和晋献公时很受重用,笔者在前文有详述,此不细说。荀息生荀逝敖,逝敖生荀林父(中行氏之祖)、荀骓(程氏之祖)、荀首(知氏之祖)。荀逝敖与其父一样,忠于骊姬姐妹之子奚齐和卓子,所以在晋惠公和晋怀公时不受重用。到晋文公时,清算了部分惠公遗臣,同时也起用了惠公时的一些受冷落者,荀氏即受起用。荀氏起用归功于狐偃,狐偃向晋文公进言'先臣荀息,死于奚齐、卓子之难,忠节可嘉。宜录其后,以励臣节。'文公听从其舅狐偃的建议,起用荀息之孙荀林父,担任晋文公的御戎。公元前632年,晋文公扩军,三军之外作三行,名义上是为了为抵御山戎,此举开创了春秋时期的步兵。荀林父任为中行将,可见晋文公对荀林父很是看重,荀林父之后也因此称为中行氏。前622年,荀林父升为下军佐,始入六正。公元前620年,赵盾取代狐射姑为中军将,荀林父升任上军佐。公元前615年,荀林父升为中军佐,距中军将仅一叔之遥。这两次升迁可以看出荀林父与权臣赵盾关系不错。公元前601年,赵盾去世,荀林父并没有按常规升任中军将,晋成公而是破格提拔上军将郤缺为中军将,荀林父佐之。公元前597年,郤缺去世,楚国乘机北伐,荀林父被任命为中军将,仓促率军南下,与楚作战。由于众将不听命令,各自为所欲为,晋军战败,是为邲之战。回国之后,荀林父自惭战败,请死,晋景公听从士会之言,免荀林父之罪,继续担任中军将。

公元前594年,荀林父主动辞职,士会接任中军将,荀林父之子荀庚进入卿列,为下军将。前593年升为上军佐,前592年,荀庚升为上军将。前578年,荀庚为中军佐,参加晋秦麻隧之战,晋军胜。前575年,荀庚去世,其子荀偃继其卿位,为上军佐。前574年,晋厉公灭三郤,厉公同时抓捕栾书和荀偃,但并未杀二人,荀偃还取代郤锜升为中军佐。同年荀偃与栾书合谋抓捕晋厉公,并于次年派本家程滑杀之。前573年,栾书再立晋悼公,十四岁的晋悼公一上台,就越级提拔上军将韩厥为中军将,取代栾书,自此史上再无栾书的记载,不知其死活。而原来的中军佐荀偃也被降级为上军将,士匄取代他为中军佐。这也算是晋厉公对两位弑君者的惩罚吧。公元前566年,韩厥去世,晋悼公又没有提拔中军佐士匄为中军将,而是越级提拔了荀罃(即知罃)为中军将。荀罃为荀首之子。公元前560年,荀罃去世,晋悼公本来想任命中军佐士匄为中军将,但士匄让贤,认为荀偃合有才能为中军将,荀偃终于转正,可见荀偃还是有才能的。而荀偃经过晋悼公的十三年考验,终于过了关,让他当了正卿。公元前559年,荀偃带领晋军征讨秦国,但下军将栾黡不听将令,私自带军回国。荀偃怕秦军各个击破,没办法,跟上这位下军将也回了国,让天下人笑话,史称迁延之役。回国后,晋悼公也没有处理栾黡,也没有责怪荀偃。可能两个人私底下进行了沟通,在之后,两人精诚配合,奋勇杀敌。公元前558年,年仅30岁的一代英主晋悼公去世,托孤于荀偃,晋平公即位。公元前557年,荀偃与栾黡配合,大败楚军于湛阪(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一直打到方城,胜利回师,可见晋悼公对二人上次之事处理的非常好。公元前555年,晋国大举攻齐,晋军在荀偃的带领下攻坚克难,一直打到齐都临淄,尽显晋军的强大团结和荀偃的军事才能。晋军包围起临淄之后,要直取齐都,但这时,荀偃的生命也快走到了尽头。他头生恶疮,每天做恶梦,梦见晋厉公向他索命。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平公决定退兵,齐国逃过一劫。公元前554年,荀偃结束了他的一生。死不瞑目的他在听到士匄对他说要帮他完成伐齐大业时才闭上了眼睛。中军佐士匄(即范匄)继为中军将,荀偃之子荀吴继其父为卿,为中军佐,是仅次于士匄的第二号人物。

在打败齐楚之后,晋对戎狄采取了攻势,而为晋国扫平戎狄的大功臣就是荀吴。前541年,魏舒随荀吴攻狄,大战于大原(今太原西南)。晋军车战极不适用于山地作战,魏舒建议'毁车为行',也就是改车兵为步兵作战。荀吴听从其建议,并斩杀反对的甲士,使甲士们畏服,改编得以顺利进行。之后,大败狄军,晋国势力达到现在的晋中和晋北。但是由于晋君的衰弱,新得之地成了卿大夫的私人领地,谁得地谁占之的原则让晋国卿大夫积极性大增。在消灭了晋中北之戎狄后,他们的兵锋又指向了东阳(太行山东)'地区,即太行山以东的赤狄鲜虞,也就是后来的中山国。公元前530年,荀吴伐鼓,进入鼓都昔阳(今河北省晋县西),同年8月,晋灭肥(在今河北省藁城县),公元前529年冬,荀吴破鲜虞中人城(今河北唐县峭岭)。公元前527年秋,荀吴率军攻鼓,六年后,公元前521年,鼓被灭。前520年,鼓叛晋属鲜虞,晋复使荀吴灭之。荀吴不仅在北方击灭戎狄,也在南方击灭夹于中原大国之间、晋国南端的姜氏之戎。《春秋》昭公十七年(前525年):'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陆浑戎即姜戎。公元前519年,荀吴去世。其子荀寅继为大宗,是为中行文子。荀寅无其祖上之才德,终于导致荀氏在六卿斗争中失败,荀氏(中行氏)也被赶出了晋国的历史舞台。关于荀寅的第一个记载是与赵鞅铸刑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晋有赵鞅、荀寅率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鼓为重量单位,荀寅向人民征收一鼓之铁,以铸刑鼎,这是公元前513年的事。同一年,荀、范、知、韩、赵、魏灭羊舌氏和祁氏,瓜分了二家领地。之后,他又向郑国执政游吉索取贿赂,游吉没有给他,可见荀寅爱财、贪小利,真是贪小利者不可以担大任。公元前506年,晋伐楚,士鞅为大将,荀寅副之,但无功而返,晋国再衰。公元前497年,卫国进贡给赵氏五百户人家,赵鞅因为邯郸赵午没有把这五百户人给他,杀了赵午。但赵午是荀寅的外甥,荀寅怒而与范氏家主范吉射兵围晋阳,之后二人又联手进攻晋定公,终引来其余四卿对他们的联合进攻。四卿伐范、中行二氏,大战于铁(河南濮阳)。后二年,四卿又攻二氏于邢(河北邢台)、任(邢台东北的任县)、栾(河北赵县)、逆畴(保定西南)、阴人(山西灵石)、盂(山西阳曲)。前491年,晋大夫荀寅逃奔鲜虞中山,荀寅原是中山的死敌,但此时中山为了削弱晋国,将荀寅接纳到新占领的晋国属地柏人(今河北隆尧县西)。公元前489年春,晋大夫赵鞅“帅师伐鲜虞”,大破中山。及柏人城破,荀、范二氏逃奔齐国而去。其后二氏领地遭四卿瓜分,二人结局史书无载。

从上边我们可能看出,中行氏与范氏(士氏嫡系)是故交,从荀林父与士会的配合、让贤,再到荀偃与士匄的精诚合作,再到荀吴与士鞅、荀寅与士鞅的配合,荀寅与范吉射的同生共死,中行氏与范氏可以说是上百年的世交,并且是政治同盟。

而晋国范氏,来自于士氏。士氏在晋国的第一代为杜隰叔,其祖上为尧帝之子丹朱。至周宣王时,有丹阳朱之后杜伯为宣王之臣,周宣王听人预言有女子要危害周室江山,就命人杀死了很多妇女和女婴,杜伯谏止,激怒宣王,于公元前787年为周宣王所杀,其子杜隰叔逃至晋国。其后三年,周宣王梦见杜伯用箭射自已,之后宣王病死。晋穆侯命杜隰叔为士师,专掌刑法,其后代以此官为氏,称为士氏。《新唐书·宰相世系》:' 在周封为杜伯 ,先祖名人称唐杜氏 ,至宣王 ,灭其国 。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 , 生士蒍 .,蒍生缺 , 缺生士会 。'士会在公元前632年,出现于史书记载,成为晋文公戎右。士会在公元前621年被赵盾派去秦国接襄公之庶弟公子雍为君,时在秦为人质。但后来赵盾变卦,又遵襄公遗愿,立公子夷皋为君,是为晋灵公。但此时秦国派白乙丙率秦军四百乘,在晋臣先蔑、士会的带领下送公子雍入境,已经走到令狐(在今山西临猗西)。在这种情况下,赵盾亲自率军前来“迎接”。秦军以为赵盾是前来迎接公子雍的,没有戒备。谁知晋军突然发动袭击,秦军大败。白乙丙率秦军力战逃脱,公子雍在混乱中被杀,先蔑、士会不敢归晋,不得已从秦师返秦。在这次事件中,赵盾出尔反尔,祸害了不少人:自己变卦了,不通知人家也罢,还派军队偷袭;公子雍作为晋公室,国君没当上,反而不明不白的丢了命;先蔑和士会也成了牺牲品,有家不能回,还差点丢了命。这是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一种做法,更不要说信用了。之后,士会在秦国安了家,当了官,娶了妻,生了子,其子即士雃,留在秦国,为刘氏,其后代刘邦开创汉朝。最为关键的是士会对晋国太熟悉了,帮助秦国打晋国,公元前615年,秦晋河曲之战,秦国大胜,士会为秦立下大功,赵盾有点受不了,于是赵盾想办法于公元前614年把士会骗回了晋国。士会归晋之后,一直受赵盾打压,直到前601年赵盾去世,才被晋成公任命为上军将。公元前599年,晋景公元年,士会率晋军救郑,于颖水之北击败楚庄王军。公元前597年,荀林父为中军将,先縠为中军佐,士会为上军将,晋国三军尽出与楚进行邲(今河南荥阳东北)之战,晋军惨败,只有士会所率之上军没有战败。公元前593年,士会代荀林父为中军将,执晋国之政。同年,士会率师灭赤狄之甲氏、留盱及留盱所属铎辰诸部;同时,在他的治理下,晋国的盗贼全部逃到秦国去了,可见此人不只有军事才能,还有治国之才。但把盗贼全逼到秦国去,总给人以邻为壑的感觉。期间,士会因功得封范地(在今山西省屯留县附近),成为范氏之祖。公元前592年,郤克使齐受辱,向晋景公求战不得,士会说其怒气不发泄于外即发泄于内,怕发生内乱,于是把中军将之职让于郤克。士会告老后,其子士燮依惯例接其卿位,任下军将。其后,史书再无记载其事迹。晋国范氏在士燮(前592年至前574年为家主)时继续发展,至士燮之子士匄时,再次成为中军将(前554年至前548年),达到家族发展的高峰。士匄之子士鞅为人有才而贪婪,从公元前509年继魏舒为晋国正卿,至公元前501年去世,范氏再为正卿。范鞅之子范吉射于公元前497年与中行氏联合攻赵氏,后来失败,引来灭族之灾。我们从范氏发展史能看出来,晋国范氏是发展上百年的大家族,三次为晋国正卿,可谓强族。

知氏本来源于荀氏,相对于中行氏与范氏要弱,但是要强于韩、赵、魏的,这从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出来。知氏的强大始自知首,知首为荀林父之弟,知首之子知罃在晋悼公时为中军将,但知罃之后知氏中衰,因为知罃之子知朔早死,后知朔之子知盈虽于前548年恢复卿位,但知氏只能是在中行氏的庇护下成长。知盈之子知跞于公元前501年成为正卿之后,与赵氏联合,于公元前497年攻打中行氏与范氏,并将其灭族,知跞可谓忘恩与胡涂,因为攻灭了自已的同宗中行氏,并且中行氏是有恩于知氏的。知氏在灭范氏与中行氏之后,成为晋国最强的家族。知跞之子知申为知氏第六代家主,史称知文子。公元前492年,他接任其父卿位为下军佐。知申去世后,知瑶继立,是为知襄子。公元前475年,赵鞅去世,知瑶为晋国正卿。知瑶何时继其父之位,史书没有记载,但在赵简子死后,知瑶能成为晋国正卿,我们可以看出在知申之时,知氏势力并没有变衰,其庞大的领地还在,所以才有知氏后来的强大。知瑶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前472年,荀瑶率晋军大败齐军,并且荀瑶亲手俘虏了齐将颜庚。公元前464年,荀瑶与赵无恤出兵攻打郑国,连下郑国九座城池,大胜而归。前457年,荀瑶攻打卫国大胜而归。约公元前460年左右,知伯七天灭仇由(今山西盂县)。公元前459年至457年间,“知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在今河北易县境内)。前457年,知瑶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占领左人(唐县西)、中人(在今河北唐县境内),“一日下两城”,中山国受到致命的打击。知氏之强在《史记》里是有记载的,公元前275年,秦将白起在华阳(新郑北)灭魏赵联军十五万,秦国此时对东方六国已占绝对优势,秦昭王非常得意,认为天下已无国能敌秦国,秦大夫中旗冯琴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当晋为六卿之时,知氏最强……围赵襄子於晋阳……今秦兵虽强,不能过知氏……”於是秦王恐。可见当时知氏之强,天下莫能与之敌。但就是这样强大的知氏,由于公元前453年,联合韩、魏要灭知氏之宿敌赵氏,水淹晋阳城,马上就要攻下晋阳之时,韩、魏怕赵灭之后,自己也被知氏所灭,于是反戈,联合赵氏灭了知氏,知伯身死,头被赵鞅制成酒器,知伯落得这样一个可怜的下场。

知罃

知伯

与中行氏、范氏、知氏相比,赵氏、魏氏、韩氏相对要弱。赵氏在经历了赵盾的辉煌之后,公元前583年下宫之难,赵氏差点全被灭,幸得韩厥力保,才保存下了赵武和部分封地。但赵氏经此一事之后,元气大丧,很多年恢复不过来。赵武于公元前548年终于成为了晋国正卿,公元前541年赵武去世,其子赵成继为家主;前525年赵成去世,其子赵鞅成为赵氏家主,前492年,赵鞅继知跞之后成为晋国正卿,之后赵氏进入了发展期;前476年,赵鞅去世,其子赵毋恤继为家主,前453年,知氏与韩魏联全合要灭赵氏,但晋阳之战,韩、魏反过来与赵氏联合灭了知氏,三家分晋格局基本形成。韩氏在韩厥之时为赵氏家臣,韩厥于前588年成为新中军将,进入卿列;前573年成为中军将,韩氏进入了发展期;前566年韩厥告老,其子韩起继期卿位,为上军佐;前541年,韩起成为晋国中军将,前514年,韩起去世,为晋国中军将27年,为韩氏的强大奠定基础。但此时的韩氏是比不上中行氏、范氏、知氏这样的老牌强族的,因为扩张时间没有这三家长。魏氏在魏犨时为晋文公戎右,但城濮之战时,魏犨犯法,被免去了官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魏氏在晋国只是一个二流家族,不入卿列,只为大夫。直到晋悼公时,魏氏再受重用,魏锜、魏相、魏绛俱受重用。尤其是魏绛,帮助晋悼公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平定北方戎狄之祸,后来于公元前560年,终入卿列,为下军将,虽然排名在最后,但魏氏总算是成为了卿之一。后来魏绛之子魏舒于前514年继韩起之后为晋国正卿,但也只当了几年,前509年,魏舒在一次打猎中放火烧荒,自已把自己给烧死了。魏舒之子魏侈与韩、赵、知氏一起灭了范氏和中行氏。魏侈之子魏驹与韩、赵一起灭了知氏。

魏绛与晋悼公

从上边我们能看出来,晋国六卿的斗争,往往是强者想要灭弱者,最后被弱者联合起来灭了强者。范、中行本来是要联合灭赵氏,最后被另外四家联合起来给灭了;知氏本来是要灭赵氏,最后被韩、赵、魏联合给灭了。这其中有政治联盟在起作用,范氏与中行氏关系好,韩氏与赵氏关系好,而魏氏其本是倾向于韩、赵的。最冤的是知氏,没有帮本家人,而是帮外家灭了本家,最后最强的知氏被三弱家联合所灭。所以说,韩、赵、魏能三家分晋,是外交的胜利。当然,三家改革比较成功,得到了民心,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史书记载,在土地私有化过程中,韩、赵、魏亩制要大于另外三家,并以赵氏最大;在税收制度改革中,韩、赵、魏所收的税要少于另外三家,并以赵氏的税最少。这些改革,其实也能从侧面看出来,韩、赵、魏三家本来是要弱于另三家的,所以才要励精图治。而这又成了三家以弱胜强的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国世卿家族兴亡史
春秋卿族-晋
中行氏的来历 范氏和中行氏怎么灭的
战国七雄并立局势的形成——从六卿到三家分晋
晋国六卿之争
晋国史话·第二辑(712)广施恩德同时不择手段的政客——栾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