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戴发簪的长安女人不认输

最近看《长安十二时辰》,

在缓和紧张情节的过场中,

在路人熙熙攘攘的街景里,

唐朝女人专属的华丽丽,

有没有让你花多眼乱呢?

想想哦,相比同期中世纪欧洲,

认为毛发是罪恶,任你再有钱也

要把头发藏起、只露出额头的贵妇,

爱美的长安女人,实在太幸福了。

她们可以梳惊鹄髻、螺髻、峨髻、

凤髻、交心髻、丛髻、望仙髻…

头发不够,还能戴假发髻,

除了以麻布为衬棕毛假发髻,

还能丰俭由人戴木髻、纸髻。

懒一点的,直接把花钿绑假髻,

每回出门像帽子一样戴上就好!

大概是因为发髻大又样式多了,

唐朝女人们的首饰自然也多了。

打马球要专门找宝珠大的簪,

还要一下子来十枝,

原本很嫌弃的道簪,

听到说是流行ICON杨太真同款,

就豪气地说:“all-in”!

这些对发簪疯狂的长安女人,

只能用这个表情包形容了

话说,唐朝女人头上的风景有多美?

簪花

李白在《宫中行乐》里,提到: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所以呀,从檀棋到街上路人,

都在发髻上插了一朵大花花~

据说十二时辰里的天宝年间,

在春季还有簪花斗花大会,

为了取胜,甚至不惜掷千金买名花~

像《簪花仕女图》里最标志的,

就是这种高髻上独簪一朵名花:

牡丹、荷花、海棠,简单却富贵~~

大家有没有发现,簪花图里,

有位贵妇没有戴大朵花?

其实她是戴了芍药状的“轻金冠”,

工艺大概如同杨太真同款的莲冠

“蝉翼轻薄,琼缕千条,精细且轻”。

闹蛾

除了戴花,唐代人也爱戴虫子!

看《长安十二时辰》里,有没有发现

无论是小侍女、路人还是青楼女,

头上都有个大大的飞蛾?

闹蛾,是上元节应景戴的元素。

飞蛾形似蝴蝶,夜间活动又爱扑光,

跟上元节的逛夜街赏灯笼很配,

还给人一种嬉戏、玩乐、生动之趣,

所以也就流行起来了哦。

大家看看簪花仕女图这位,

手里抓到的是蝴蝶还是飞蛾?

除了出现纸、布做的闹蛾头饰,

还有鎏金闹蛾纹银钗,

镂空出飞蛾、菊花图案,

又有银丝扭成8字形连接,

戴在头上呈摇曳飞舞之姿,

放在今天看依然很精妙的设计。

上元的长安城里最华丽的闹蛾,

就是戴在将军千金王韫秀头上,

那顶黄金闹蛾扑花了~

(话说元评事也是个时尚达人,

一眼就能从发簪看出王小姐身份,

转头就当了祖传古琴置衣装,

要用就用最好的,搏得佳人心)。

这顶头饰原型出自隋朝李静训墓,

墓主是个九岁小女孩,母亲是公主

自幼跟随的外祖母也是公主+皇后,

所以随葬可谓奢华到难以形容了。

这个闹蛾扑花,有三杈固定在发簪,

一簇簇六瓣花朵的小花组成,

缀珍珠做花芯,飞蛾飞于花丛,

可谓“戒珠共明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

无论是花鸟鱼虫造型,

要固定在发髻上都得靠簪或钗,

发簪

钗和簪,是不一样的,

簪,是一股,出现较早,

男女都会用到,因为多以玉来制作,

又爱被拿来搔头,又被称“玉搔头”。

像闻染男装打扮时就以箭头为簪,

唐朝还很流行一种发簪,

样式像当时弹琵琶用到的拨子,

里面镂空或錾刻各种图案,

轻巧短小,成对插于两鬓,

看着俏丽又华贵。

发钗

钗,顾名思义是两股叉开,

随着唐朝发髻梳高梳复杂后,

佳人们需要固定力更强的发饰,

所以发钗才开始变得流行起来。

唐代的钗,神韵可以概括为:

为钗留影,教人想见。

这种钗叫花钗、花树钗、金/银镶玉,

看着是不是像皮影或者剪纸一样剔透,

戴在发髻上再多也不怕累赘或太重。

没大量镶宝石,但工艺丝毫不简单。

因为都是成对佩戴,得捶揲成型,

通体鎏金,使得钗体完全对称,

再固定在胶版上用锋利的刻刀錾刻出来的。

线条这样精细,又这样流畅,

每一次下刀都得快狠准稳才行吧?

轻薄的金银片,化作抽象化的

缠枝花草、鸳鸯、鸿雁、蜂蝶,

只要有光,一枚钗就能透出一幅画。

有时还在里面嵌入玉片,

当玉色在鎏金花草间隐约出凤姿,

就成了宫词中的那句

“玉凤雕钗里欲飞”。

佛经中的妙音鸟也成了花钗主题,

像这枚伽陵频伽花鸟金钗,

这个背生双翅、手捧花篮的伽陵频伽,

就是我们常说起的妙音鸟

在花钗基础上,要增加摇曳感?

那就以银环缀上一枚小鱼,

于是就有了唐诗中的:

“小鱼衔玉鬓钗横 ”

“不语低鬟幽思远,玉钗斜坠双鱼”

再进一步,唐代首饰设计师们

开始尝试复古,复汉朝步摇的古,

于是就有了将银丝铜线做成螺旋式,

顶端加上花叶、珠玉、鎏金蝴蝶片,

就成了这枚蝶随步舞的金镶玉步摇了。

《簪花仕女图》里贵妇标配,

就是髻顶插花,髻前插步摇花钗。

像丁瞳儿后来也是戴上了步摇花钗。

花钿

唐代装饰怎么少得了花钿,

它虽是长安女人额头上的那抹红。

原意却是“钿,金华也”。

花钿,本是花状小金片,

一般有小孔绑在发冠发钗上。

在唐朝时,还新创出钿头钗,

在花钿和钗上做了卡位,

不用绑直接插入就能佩戴哦。

长安美人最爱宝相花钿,

层层花瓣还能嵌宝石,

就有了《捣练图》里这样,

乌发中点点花落的精致感。

刚入长安就被关起没饭吃的岑参

后来就在《后庭歌》里,描绘过:

“美人红妆争艳丽,侧垂高髻插金钿。”

可见花钿最能衬托妆容的艳丽哦。

插梳

插梳与高髻才是绝配。

梳齿多且密,与头发摩擦力最强,

一插就能固定发髻乃至假髻,

露出的梳背也够平面化,

雕刻镶嵌都能极美呈现。

所以,精致发梳越来越受欢迎,

渐渐地在发髻上扎堆出现。

檀棋这一头,

基本就是长安女人的标配:

《捣练图》就是最普遍的插法:

发髻前横插,露出月牙梳背;

发鬓后横插,以此为固定。

《宫乐图》更将插梳玩到极致:

发髻中间,两梳对插,

齿相对,背相外,成圆形;

或者两鬓各插以小梳;

甚至是前后左右全部插满~~

除了头饰,长安女人还爱戴什么?

璎珞

与明代出现的硬圈璎珞相比,

唐代璎珞柔软近似现在的项链。

以金镶珍珠、琉璃、宝石串成,

且更喜欢多色多材质多条叠戴。

手镯、臂钏

另外,唐朝的手镯、臂钏,

也比以往更为先进巧妙得多。

手镯开口部分有活轴环扣,

且开关做成花瓣、虎头等形状,

完全融入了手镯造型当中。

简单样式的手镯,有了宽窄变化,

环身断开,两头缠绕细线,

不止脱戴方便,也可以自我调节。

所以,“别低头,王冠会掉”算什么。

长安女人,每一步都得昂起头,

以一头的繁花与满脸的骄傲,

撑起女人在古代史最具生命力的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万网友热评,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首饰:簪子竖着插?梳子当首饰?打耳洞还犯法?
惊艳千年的10种古装配饰,看得我心动地想穿越
中国十大古老饰品?
精美的慈禧和清宫嫔妃的首饰(图)
[物品器具]古代妇女头饰---笄,簪,钗,华胜,步摇,花钗,篦,钿花
古代首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