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边缘”
userphoto

2017.05.05

关注

之前写过两篇绘画理论教程《关于“暗部”》与《关于“投影”》,是对于光影的客观物理规律在绘画中运用的探讨,这次要写的《关于“边缘”》则更强调绘画主观意识和审美判断力。在写实绘画中,边缘的处理能起到强化视觉重点,区分空间层次,拉开画面节奏,烘托虚实关系,以及营造畅快淋漓绘画感的作用,我们依然要从一张《权力的游戏》剧照说起(Margaery还是很美的,香消玉殒得也是突然(┬_┬)

《权利的游戏》剧照

我们这次聊的是边缘,Margaery处在镜头的焦点,人物整体边缘是很清晰的,而远离焦点的邪恶小国王的边缘就比较模糊。这只是一张照片,相机镜头通过聚焦与散焦功能展现了边缘的虚实变化,虽然它已经很美了,但跟绘画比起来,相机的在这方面的能力只是小儿科而已,绘画中的边缘处理远比照片要丰富多变得多,细看好的绘画作品总能感动于画者的审美与智慧。

我们就从”边缘的形状”、”边缘的对比”、”边缘的虚实”几个方面来说说“关于边缘”的那些事儿。

“边缘的形状”我们也可以称为”轮廓”,它是造型的基础,美术基础练习中的速写就是训练这方面的,其塑形的工具是线,用线要避免死板,要点在于线的轻与重、断与续、松与紧、顺与钝,其核心在于概括与夸张,这些理论并不难理解也经常在各种地方被人提到,但要运用得好却很难,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是很难跨越的。我们以人体举例,探讨人体轮廓表现,也顺带聊一下人体练习方面的经验。

来看看前列宾美院教师布洛欣的速写作品(他是一位有名的当代油画家,但身边很多朋友都认为他的素描更好,其作品在网上很容易找到)

布洛欣作品

布洛欣作品

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十分灵动的线条,仿佛音律般跳跃在画面上,看下面这张图:

右图是布洛欣的手部速写,左图是我的自拍,对比实物与画作比较容易体会作者的思路。首先我们发现的是:作者在肌肉和骨骼等凹凸转折部位做了夸张,这是对边缘形状表现的常见手法:结合人体解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夸张出模特本身并不明显的结构。

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区,我们很多人记忆人体结构是从记忆肌肉开始的,而忽略了骨骼的表现,其实骨骼与肌肉同等重要,尤其在动势人体中,对于骨骼引起的形变的描绘是让线条生动的关键。

人体之所以难,难在传神,仅仅追求“画准”是不够的,很多令人惊叹的人体速写作品的厉害之处在于在他突破了模特原本的结构框架,做了很多主观的夸张变形之后看起来反而更准更到位了。就如同我们在绘画时把现实中看不见的色彩夸张出来是一个道理。

难点在于如何夸张以及夸张的程度,夸张出去还能再收得回来,游离于准确之外,却让人看起来觉得合理。这不能依靠记忆,甚至无法用理论算计,灵动的线条、恰到好处的变化节奏,似乎来源于作者长期练习形成的一种审美直觉、一种自然流露的灵感,这些线条并不精巧却很自由。

我们常说:人体是要练一辈子的。对于骨骼及肌肉功能、形状、运动范围等一系列的练习记忆,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苦练人体当然是必要的,但绝不仅仅是“苦练”那么简单。那么除了苦练之外,还缺什么?这里说一点个人经验。

我把它称为“一种需要被培养成直觉的灵感”-----理论与苦练都是机械枯燥的,只有灵感才是美术浪漫的灵魂,即使简单的写生也需要灵感,作品才会灵动,而灵感并不是一种天赋,它是可以培养的。

为了找到其中的奥秘,我在照片边缘按照作者夸张的方式勾勒了一些红线并且标注了线条的走势,照片上的手似乎立刻活动了起来,当我的手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动起来的时候,我感觉到自身与作品的同步,一种奇妙的灵感油然而生,是的,关键就在于“与画中的人物同步”,至少在你的脑海中你要做到这一点,想象与画中人物做相同的动作,体会他在做这个动作时候的用力方式、身体感受,你不是在画他,你是在画你自己,这样你就会下笔如有神,达到“人画合一”的境界(? ??)? 咳咳。。。其实也没那么玄啦,很多人都是在无意识中靠直觉完成的,比如在画一个哭泣的女孩的时候自己脸上也不由自主地带上了悲伤的表情,我们常常下意识在这样做,但我想强调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并留住这种灵感让它更深入地作用于我们的绘画中,并成为一种直觉,即使是在画人体这样看似严谨的题材时也要调动你的每一根神经去感受。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常常看到有人在画弓箭手拉弓射箭的姿态,但弓手眼神游离,并没有看向他瞄准的方向,整个动感和气势一下泄掉,这就是没有仔细体会角色当时的情境造成的,连眼神都控制不了,更别说与他的骨骼、他的关节、他的肌肉同步,画出来的姿态肯定是呆板僵硬的。

扯远了些,我们再回到边缘的形状上来,刚才是基于人体的”形”的表达与练习方式的讨论,而除却人体之外,其他物体虽然千变万化但却简单许多,其形的提炼离不开人类审美的判断,比如松与紧、疏与密的对比,直线与曲线的搭配,牵涉到造型、设计、构图等多方面,这里就不再发散了。

下面来说说“边缘的对比”。

By Abbott Handerson Thayer

By David Cheifetz

上面两幅油画作品,第一幅主体比背景亮,第二幅主体比背景暗,边缘的内外侧通过明度对比实现了主体的突出,这种手法是我们常说的“暗衬亮”,和”亮衬暗”,指让背景与主体物的明度相区别,从而突出边缘和形体的一种手法。当画面显得糊、不明快、视觉冲击力不强的时候,不妨检查一下,主体的边缘是不是与背景色太接近了。

我们在安排画面构图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用以安排画面中的元素,看看布格罗这幅《圣母神慰》

布格罗《圣母神慰》

画中圣子洁白的肌肤在圣母暗色的服饰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明,而圣母自身的深色轮廓却借助金色背景得以衬托,画面构成十分巧妙。

总而言之,上述是一种依靠固有色的深浅来区分边缘对比关系的方式,适用于光源比较柔和且主体与背景固有色深浅差别较大的情况。当光源具有较强方向性,并在主体上形成较强对比的亮部和暗部时,边缘的对比就出现了下面这种情况:

By Roberto Ferri

在光的作用下,人体受光部位比背景浅,暗部比背景深,以此来实现了边缘的对比,强调了主体轮廓。而且这种边缘的对比处理方式更有光的变化的韵味,让画面显得比第一种方式更生动有情趣。当然第一种边缘处理方式也有它的优点,那就是更具庄重典雅韵味。

讲到这里,我们发散一下思路,这种利用光影来形成边缘对比的方式的运用十分广泛,我们在安排画面的时候多了一个非常有力的武器:那就是“光”,看下面这张图。

这是美国一档真人秀访谈节目的嘉宾截图(看过节目表示这哥们儿的经历真的很悲催~),注意背景的衰减光和人物头顶的轮廓光,背景渐变的衰减光让人的肩膀轮廓从背景中显现出来,而头顶的轮廓光当然也是为了强调头发的边缘,而这样做的目的也不全是为了边缘清晰,对比看看下面这张图:

同样边缘对比十分清晰,但画面的视觉效果就弱了很多。原因是什么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些打光的知识,侧光能凸显体积感,逆光和衰减明显的范围光都是很具画面效果的打光方式,将多种光源结合运用在同一画面中,能增加画面的戏剧性,当然这个前提是要保持画面不乱不糊,这就要结合前面讲到的轮廓的对比来处理了。

好了,现在我们分析了两种强调边缘的方式,但实际上在很多情形下,并不是所有轮廓的边缘都要清晰,也不是所有边缘的对比都要强调。对比强的地方最能吸引人的视觉,所以视觉重点部位的边缘对比往往是强烈的,而画面次要部位边缘的对比则需要被弱化。如下面这幅旅美画家吴兆铭的油画作品:

我们常说:明实暗虚。“实”的意思是刻画清晰、对比强烈;“虚”则相反。图中亮部的边缘对比十分强烈,突出了亮部的”实”;暗部的边缘与背景色调接近,并逐渐隐没到背景的暗色中,采用的是弱对比,体现着“虚”。虚实结合的画面会显得更有空间感、韵律感。而我们也可以采用边缘的虚实对比来突出主体,弱化次要部位,强调视觉中心。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画面的虚实处理并不只这么简单:

如图,即使是在“实”的区域里,也是有“虚”的存在的。同样,在暗部“虚”的区域里,也有边缘较清晰的部位,只是亮部边缘实多虚少,暗部边缘虚多实少。我把这称为“虚实关系的嵌套”。其审美逻辑在于,当人在欣赏一幅画的时候,首先是看整体,因此我们需要先确立整体的视觉主体和整体的虚实关系,然后观赏者会慢慢欣赏画面局部,视觉会形成多点聚焦,我们让画面的局部也具有虚实变化,就满足了这一审美需求,注意局部的虚实处理要以不破坏整体的虚实关系为前提。

来看看以上几点的实际运用,在创作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画面中场景元素和光影的安排来体现边缘处理的思路,比如我画的《造天使》这幅画:

黄光剑《猎天使》

毫无疑问,被背叛被猎杀的天使是画面的主角,而右下角的小兵们是配角,因此天使的轮廓大多是明快清晰的,我用了很多“暗衬亮”或“亮衬暗”的对比穿插来塑造其边缘的对比变化,这些变化都是经过悉心安排的,比如对比最强烈的边缘留给了视觉重点:头部,雪白的翅膀给了逆光的头部一个很好的亮衬。虽然裙摆也很白,但人体与裙摆交界的腿部正好是也是亮部,因此其对比并不如处于暗面的头部与翅膀之间来得那么强烈。

这里还要提一下这个小兵:

他是画面的次重点,是另一个对立正营的代表,所有小兵只有他是踏在雪白裙摆上的,因此也只有他拥有强对比的轮廓,但这个轮廓仅限于腿的部分,因为他毕竟不是主角,试想如果我把他的上半身衬一个强对比的浅色背景,观众会不知不觉中把其当成主角而对人类一方产生同理心,那么这幅画的意义有可能会被颠倒。

 简而言之,我在一大群配角里面找了一个典型去描绘,但要控制他弱于主体的地位。

再看其余的小兵,他们的轮廓边缘大多是弱对比的,我借助光影和固有色的安排实现了这一点。而边缘轮廓的互相穿插、被其他物体遮挡截断,也能起到弱化次要角色视觉吸引力的作用。

其实如果想要从这堆小兵里找到其他次典型主体也是可以找到的,但没有必要深入分析了,只要有对比的嵌套意识就好。

再来说下这只腿,它处于画面的中间,构图上起到连接左右两大阵营的作用,我给它的定位是画面中的一个节奏点,也就是说,观者会在这里停留一下视觉,但不能太久,抛开造型设计不谈,这次只说边缘对比,为什么白色布料只出现在小腿右侧,而没有越过小腿的投影出现在小腿左侧?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小腿暗部的边缘对比就太强了,小腿的视觉吸引力会超越我给它设定的程度。而现在看小腿的边缘,大部分是暗衬暗,亮衬亮,属于弱对比轮廓,配合花纹与配色,将其调试到合适的突显程度。

画面中的景物的造型、颜色、亮度、光影都是可以自行控制的,要根据视觉引导的思路去布局。当然,这些秘密都藏在画面里,别人看到的要是一幅合情合理自然而然的画面。

最后来说说“边缘的虚实”。

其实前面我们就提到过虚实关系了,但之前说的虚实是基于对比关系的虚实,这一节我们要聊的虚实是绘画技法方面的。

回头看看一开始那张《权力的游戏》剧照:

《权力的游戏》剧照

近处角色的虚化处理方式十分简单,我们只需要在PS里面使用模糊工具就能实现,但不得不说,从绘画的角度来讲,这样“简单粗暴”的虚化处理边缘的方式是比较不可取的,这也是绘画高于摄影的方面,我们看看好的绘画作品,边缘的处理极具人性光辉,笔触、纹理、虚实、层次的变化仿佛在听一首美妙的交响乐,看画的同时能体会到作者绘画时的情绪思维。

By Casey.Baugh

这是美国画家Casey.Baugh的一幅素描作品,作者在边缘的处理方面做得十分生动,可以看到他在五官及脸部边缘是用较清晰且强对比的方式来呈现,因为这一部分是画面的视觉中心。而对于头发边缘的表现则极富变化,来看几个小部位边缘的处理:

我们可以发现,生动边缘的描绘首先要制造“断续感”,边缘会时而被一些虚化的笔触打断,而这些虚化笔触本身是具有层次和空间感的,虽然模糊了边缘损失了一些形状信息,但却用另一种信息替代,细看仿佛是一个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小场景,源于笔触变化带来的层次感。虽然这是一副素描作品,但在CG绘画中有很多笔刷也可以实现这样的边缘效果,这里介绍几个笔刷:

这是我比较常用的几个虚化边缘的笔刷,分别用来画不同虚化程度的部位,有纹理较清晰的和较模糊的,结合起来运用能画出层次感十分丰富的虚化效果,下面是一个运用实例:

这是我一幅画的某个局部,就是用上述笔刷做的虚化,选择虚化部位的时候注意节奏的把握,虚化太多容易产生“毛茸茸”的感觉,要留出一些清晰边缘来,一般我会把较清晰边缘的位置留在关节部位或细节较多的部位,向外凸起弧线的顶端也是常常保留清晰边缘的地方,有利于体积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这幅画原作是下面这个效果:

原图有做一些边缘虚化,但并没有我前面一幅虚化示范的效果那么夸张,原因是虚化程度要跟整幅画的整体风格相搭配,如果整幅画都是刻画较精细、边缘较清晰的,那么局部边缘虚化也不能太夸张。

还有另外一种技法常常用来做边缘虚化,那-就是涂抹工具。

涂抹工具的虚化效果是这样的:

它有一种很潇洒的速度感,但却也带着一些油腻感,跟前面的虚化纹理画笔结合使用会比较好。

我把前面提到的几个虚化笔刷与涂抹工具笔刷放到了网盘上,大家可以下载来试试。网盘地址:

http://pan.baidu.com/s/1jI1C4vW

关于边缘的内容就聊到这里了,这一次有很多是关于绘画主观处理方面的,并没有绝对的答案,不同的绘画风格、审美喜好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也带来更多探索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术之家】绘画基础教程,这个特别适合新手入门
色彩好看的绘画都有这3条规律,掌握了,你也可以做到
油画画面虚实关系,是什么?
油画边缘线虚实,请画重点!!
油画边缘线绘画与观察方法
摄影艺术虚实对比的审美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