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西游》第二篇出胎几杀

《道西游》为曹全全老师原创。

欢迎个人及公众号转载。

欢迎您留言互动,交流探讨。

语音版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收听,或登录喜马拉雅搜索《道西游》。


学习道德经,重在实践应用,用道德经的智慧,解决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几十万字的讲义中,有大量的实践应用的内容,是否与您有所共鸣?期待您的分享。

《道德经》有八十一章,《西游记》有八十一难,是巧合?还是有特定的关联?我们开辟《道西游》栏目,用《道德经》来解读《西游记》。我们一章章对应看,用道德经八十一章,对应西游记的八十一难,对相应的内容、人情世故,进行分析梳理,这样解读,不是什么标准答案,而是抛出这个命题,我们大家一起来思考、交流、讨论,给生活添一份色彩。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不善,斯不善矣。故有无之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道西游第二篇出胎几杀

来自静闻道

14:18

 点击上方绿色图标,听语音版《道西游》



《道西游》第二篇出胎几杀

 

看过八六版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当年,唐僧的父亲陈光蕊和母亲俩人定情,然后在去上任的路上,被有歹心的刘洪在船上暗杀。后来,刘洪娶了唐僧母亲,还冒充陈光蕊去上任。当时由于唐僧的母亲已有身孕,忍辱,把孩子生了下来,刘洪认为这孩子是祸根,有心除掉他。

那么,这个孩子到出生之前,剧情没有相关记载。但我们可以想象,作为那个时代的女子,她内心的忠贞,发生了这些事情,是很难去承受的。同时呢,她还要去忍辱这么长时间把孩子去生下来。生下来的时候,她也知道以后肯定会出现相应的危险。我们会用我们的价值观,去评判这个事情。我们为什么会有相应价值观去评判这个事情?正如道德经第二章前两句所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知道天下有美的,是因为我们知道有恶的存在;我们知道天下是善的,是因为知道有不善的存在。所以说,很多观众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是非常非常气愤的。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长辈或者社会给我们的教育,让我们有一个是非观。

“故有无相生”,在这个期间,就相生了。因为这个事情,那么她的莫须有的那些担心,这个就会显现。之所以有这个,为什么会有这个”,是因为发生了刘洪暗害唐僧父亲陈光蕊这个“有”。我们现实当中的事情是一样的,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脱离了我们正常的观念或思考模式,我们自己就会莫须有的想着后面的困难和危险。

比如说跑步,有个人只能跑一千米,他天天都坚持去跑一千米,突然有一天,不知道什么信息告诉他,你明天要跑一万米。他第一的反映是恐惧,因为他目前体力只能跑一千米。这期间,他并没有去想如何去跑一万米。其实也没有要求他在多长时间跑完。所以说他是以自己的想象,以自己一千米去想象一万米。所以说,在这个一万米还没有去跑的时候,他就已经给自己设了障碍,受了限制。

同样,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如此,当我们选择进步的时候,我们会给自己设一个更高的目标,可是往往目标过高了,以后会发现很累很累,上不去、达不到。那同样的,当我们给自己设目标的时候,可以比原来多设一个台阶就可以。能跑一千米,把目标设为一千二百或一千五,咬牙也就坚持过去了。

这个例子和唐僧父母被害的这个事情,有一些不太挨着的地方,但是其实是相通的。

也就是说在唐僧父亲被害了以后,母亲当时就已经想到了后面一个悲惨生活,这些生活还没有来,但在她心中已经呈现出来了。那么,在她的心中确信是这种生活,接踵而来的,就是这种生活。这个和我们的认知是一样的,当我们确信以后是什么,慢慢的生活就已经随着心在去变化。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顷。”新的变化出现时,难易相成就出现了。无论我们给自己找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它都会有难和易的去呈现,只不过我们所处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去做到,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长和短,高和下,要互相包容,因为从剧情上看。他的母亲呢,是要忍辱把孩子生下来的,所以说她一忍再忍。其实这忍的过程也是一种包容,就看一个心态。忍的背后就是一个包容。就好像我们考试紧张是一样的,我们为什么紧张,越想不紧张,就越紧张。如果我们反过来去想一下,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我们重视考试,如果这么去想,紧张程度就会降下来。那同样的我们选择包容,忍的状态就会放下很多。同样的,我们自身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这是后面所说的,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当我们发生变化之后,音和声,它的和谐也会发生变化,前和后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

 

好,这个时候我们再从故事中跳出来,想一下我们现实的生活。当我们去教育孩子时候,或是当孩子在我们身边耳濡目染我们所作所为的时候,他就会对这个事件进行一个评价。他这个评价是怎么来的,就是源于和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些习性相关的,和他所见过的父母长辈等其他社会上的种种情形,其实这就是是以圣人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当我们孩子去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当下不用做出任何评论,作为家长,对孩子来讲当下就是一个圣人状态,我们不用去说什么,孩子就能有自己的判断。

万物作焉而不辞,其实这就是说,当他看到更多的故事,然后和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相互佐证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再加以支持引导,他就更会坚信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是塑造他性格最好的时机。这个时候就是万物作焉而不辞”一个状态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最后讲因为不居功,才不会抹去相应的功绩。我们还说教育孩子,我们没有刻意去教他什么。而他呢,通过跟我们学习,在我们身边耳濡目染,他会形成他自己的种种理念。这种理念,如果是正确的理念,为他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大帮助。这个帮助是谁给他的,是父母给他的。父母虽然没有居功,但功绩是不会抹去的。

同样的,第二难,就是有阴有阳。唐僧出生的时候,相应的一些难也就出来了。唐僧母亲也是一样,她既想随着他的父亲投江而去,又想着他的孩子要把孩子生出来,所以她的心左右为难,就像一阴一阳。同样的,让他在出生之前就忍受了这么多,也注定了这个孩子以后有一种非凡的成就。

老师经常会说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那么吃苦,一个是自己找苦吃,一个是苦来找我们,让我们去吃。所以说从这场看,在这一难当中,这个苦,直接就找上了唐僧,也就是说,他日后必然会有相应的一种使命。我们已经知道了后面的剧情,我们知道,这磨难代表未来的使命和成就。我们不知道我们未来人生的剧情,但我们可以从这章来分析一下自己,看看我们曾经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吃过哪些苦,给我们日后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的方便或帮助。也可以想一想,我们吃的苦,预示着我们怎样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唯一吃过唐僧肉的是谁?他为何没长生?
明知对方是杀夫仇人,为何唐僧母亲还是和他,一起生活了18年?
西游记中唯一吃过唐僧肉的她,最终却因为丢失“贞洁”而自杀身亡
西游记中这人吃到了唐僧肉 但她最不想吃
刘洪霸占殷温娇长达18年,为何不要二胎?
西游里有一对夫妻,吃过唐僧肉的死了,没吃唐僧肉的却长生不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