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融+科技”内外双赋能 拆解数字化浪潮下的平安打法

金融科技进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落地实践快速推进,理念和技术的探索、交流也在进一步深化。

最近,由平安集团联合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平安大讲堂上,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杨东、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杨再平等外部专家学者,就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区块链RPA与金融科技发展趋势、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金融与实体经济等主题向业界分享自己的观点。

此外,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也就科技浪潮下的2021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一场平安大讲堂,一边是业界最权威的探索被呈现,而另一边,作为金融科技赛道上的重要玩家,平安的理解和实践也向业界进行了一次展示。

以科技创新赋能社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平安在金融+科技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某些方面甚至对行业有借鉴意义,值得以行业视角进行深度剖析。

1

对内推进、对外赋能,长期历练下平安金融科技走出自己的道路

长期的实践历练是平安金融科技的重要竞争优势来源。现在,为C端客户提供高效优质金融服务、帮助金融机构实现经营管理优化提升,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平安都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金融科技发展道路。

复杂的市场和竞争环境下,不确定性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在这样的不确定性中抓住确定性并持之以恒,企业就能增加应对不确定性的弹性和韧劲。

对平安而言,这个确定性,就是科技能力的不断成长。

2019年,平安着手把“金融+科技”和“金融+生态”两大战略转型进一步落地,这被认为是平安“第四个十年”的发展谋局。

在这之前,平安的金融科技经历了长时间的沉淀: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开始,平安在前20年,经历用现代机制做保险、做综合金融的发展,到第三个十年大力投入科技赋能金融,现在,第四个十年则开始强调用科技去构筑生态、建立生态。

现在的平安,在内部拥有一支11万人的科技开发团队,其中包括3000名科学家,它们开发的工具在内部业务各条线上都有着充分的落地应用。

举例来看,在信贷业务上,有帮助平安更好地实现普惠金融的信用风险模型,更准确、更有效率地实现贷款授信;此外,信用卡审批不断引入和优化新技术,五年效率提高了15倍,两天审批周期变成了两分钟;甚至于,平安还尝试将声纹识别、微表情分析等AI识别和预测技术应用于金融风险防控,这在业界是大胆创新。

在保险业务上,平安车险服务通过技术手段支持快速派工,市区撞车5分钟解决问题,郊区撞车10分钟解决问题,大大提升出险的效率;开发了可以通过手机传感器上检测到的动作来追踪客户驾驶习惯的算法,为车险更好定价、给客户更好的服务。

此外,在平安内部,现在电话服务已经做到90%由AI进行,效率和客户体验都得到了提升。

以科技为确定性坐标的战略定力,让平安能够面对风浪,持续获得竞争优势。2020年上半年,平安AI驱动产品销售规模达1763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AI在服务过程中带来的产品销售规模达1059亿元,覆盖总体平台协同业绩的57.9%。

回过头来看,平安的金融科技总体上包括环环相扣的三部曲:科技赋能金融,即用科技强化主营业务;科技赋能生态,即用科技去搭建生态,推进技术全方位落地应用;以及生态赋能金融,即通过生态建设来反哺金融业务。

很明显,“生态”一词在平安金融科技发展中有很重的分量,显示在服务内部业务的技术成熟后,平安不断将至输出实现对外赋能,推动多方共赢。

疫情期间,针对很多金融机构展业困难的状况,平安应用大数据、区块链、AI等技术推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全面线上化,例如,平安壹账通为保险生态伙伴推出远程事故定责+远程查勘定损等全流程线上化,帮助当事人、交警与及保险公司在线处理交通事故,平均处理时长从40分钟降低为5分钟,每天民警处理事故量从人均20件提升到300件。

平安的金融科技从赋能自身金融业务出发,已经逐步成为整个行业金融科技的“提供者”“输出方”,帮助金融行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风控。

然后,在更多场景下,随着AI、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的广泛运用,平安在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智慧城市等生态领域走向纵深,让技术找到更多应用场景。

一个月前,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服务平台正式落地首个“城际组合港”应用项目——“蛇口-顺德组合港”,两大港口之间通过智慧港口、智慧监管、智慧贸易和智慧金融等四大服务解决方案,在海关辖区之间贸易各方互联、互通。

这个项目的落地,让大湾区的进出口物流进一步提升,而它的背后依托于金融科技ABCD(区块链、大数据、AI、云计算)的技术组合拳,由平安集团旗下金融壹账通与招商局港口集团共同构建。

ABCD模式让前沿技术实现了充分的协同,发挥各自的长处,帮助复杂的跨港口管理能够流畅进行,例如区块链技术使得港口、海关、物流、企业、金融等贸易全流程的信息得以有效共享。“蛇口-顺德组合港”的出口实货测试中,进出口物流整体时长由5~7天压缩至2天,效率提升60%,企业运输和报关成本节省30%。

还能在更多场景下看到平安金融科技输出这样的技术能力,除了对技术的坚守,平安正在积极创新金融科技生态模式,以生态化的方式推动场景应用更广泛、更深刻落地,群策群力面向金融科技大时代实现共创、共赢。

2

服务产业、承担社会责任,金融科技需回归金融本质

金融科技说到底还需要与金融业的本质属性相匹配,要承担起让金融这个社会经济血液流通更顺畅的职责,回归本质,行业才能走得更好。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谈到企业初心使命时最常说,“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人的天职。”现在看来,平安的金融科技同样没有脱离这条主线。

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是金融的本质要求,在互联网浪潮下,一些时候这个本质要求却在“金融科技”的旗号下发生了偏离。

而平安践行金融科技的过程,一直在强调对实体经济、对产业发展的支持。

以服务小微企业为例,平安金融科技做了一个服务小微企业的平台,让小微企业频繁在线上交易、接受平安的服务,逐步积累起大量的数据,帮助既有风控模型不断完善、优质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变得更加容易、定价更为精准。随着平台越大、服务的小微企业越多,这个群体从中获得的金融支持力度和便捷度就越强。

用科技、用交易、用数据、用模型去提供更好的服务,科技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带来了低成本的方式,推动金融反哺和让利实体经济。

金融作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底层力量,其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产业,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金融必须更充分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来,金融科技也必须为此而服务。

而平安的金融科技一直在践行应有的社会责任,帮助脱贫攻坚是其中的典型。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亦是平安成立30周年,平安方面提出了“三村工程”项目,针对村官、村医、村教,面向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而这些扶贫动作的核心是“智慧扶贫”。

从动作看,在帮扶内蒙古乌兰察布阴山优麦食品公司时,平安除了为企业提供“免息免担保”扶贫贷款,更重要是还建立了“智慧农业产销溯源平台”,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电商平台”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本土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

此外,通过引入AI、区块链等技术,平安帮助扶贫工作精准到户,让扶贫资金的使用不可篡改,并积极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及时识别资金使用的风险问题。

这些年,在四川凉山、广西百色、内蒙古乌兰察布、云南巧家、西藏日喀则……都留下了平安用科技参与扶贫的身影,这是金融科技领域的舆论很少能够关注到的。平安的这些实践也充分反映了一个事实:科技是社会变革的根本推动力量,而金融科技也应当从金融出发成为这个力量的一份子。

总体而言,对内强化定力、对外融合生态,并回归金融的本质、创造技术应有的社会价值,正在快速发展期的平安金融科技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某种程度上,对领域内的玩家而言,平安的打法也具备一些参考意义,或可以帮助金融科技业务发展得更快也走得更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平安:低调的科技模范生(搜狐中国价值100)
中国平安位列BrandZ™全球品牌第38位 五度蝉联全球第一保险品牌
入选人工智能“国家队”背后:金融科技谁家强
中国平安:用科技渡己再渡人
金融科技专利数全球第一,平安是转型最快那头的“蓝鲸”
喜报!深圳上市公司报告出炉,中国平安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