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有哪些把死棋下活的人?

柴荣的高平之战就是一个把死棋下活的案例。

讲柴荣之前,先前情提要一下,唐末黄巢起义,把大唐南方的基地都搅乱了,大唐不可避免走上了灭亡了。此后, 天下迎来了五代十国的历史,简单点,就是中原有五个朝代更替,外围还有十个小国割据。

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叫后周,开国皇帝是郭威。郭威只当了三年皇帝就死了,皇位传到了他的义子柴荣身上。

首先柴荣不是郭威的亲生儿子,他能当皇帝,全靠郭威的亲儿子都被人杀死了。另外,柴荣不是武将出身,历史记载,他以前还贩过茶叶来养家,长大后也没有在军队历练。在军中是没有自己的亲信,也没有威望。

第三,这是一个讲究枪杆子出政权的人,一个士兵操纵长官的时代,赵匡胤的龙袍加身,其实在以前多交上演。比如郭威就是被部下拥戴。

第四,五代十国很多都是二代而亡。

了解这些,才能了解下面的故事,才能知道柴荣面对的是怎样一个死局。

登蔡后的一个月,割据太原的北汉皇帝刘崇发兵南下,北汉还联合了当时的辽人。

收到消息后,柴荣准备反击,并且还要亲征。

柴荣很清楚,这个时候,必须要胜,如果一败,自己的江山就不保。

而且必须自己亲征取胜,因为如果不是自己亲征,而是别的将军打赢这场仗,他回师之日,极有可能就是夺位之日。

“刘崇幸灾乐祸我朝有大丧,欺负我年少新立,想趁机吞并天下,这一次,他一定亲自南下了,我不能不去!”

这时候,朝中出现了一个很怪异的声音。

宰相冯道站出来反对。

冯道号称不倒翁,五代里,他曾经给四个朝代打过工,服务过十个皇帝。

这说明,此人非常善于判断形势。

听说柴荣要亲征,冯道表示不太合适。为了说服冯道,柴荣说道:“当年唐太宗平定天下,也常常领军出征,我怎么敢偷安呢?”

这时候,冯道直接回道:“不知道陛下你能不能成为唐太宗呢?”

这就是直接怼回去了。而且发生在冯道身上,更为奇怪。因为冯道这个人从来不是直言极谏的人,而是见风使舵的人,连他都敢直接怼柴荣,可想,没有人真把柴荣当皇帝。

柴荣脸都红了,他明白自己并没有权威,他强行撑场道:“以我兵力之强,破刘崇如泰山压卵而已!”柴荣涨红了脸,声调徒然高了三分。

“不知道陛下你能不能成为山呢?”

满朝发出低声的议论,充满着对这个新皇帝的质疑跟轻视。

事情已经走到了一个死局:如果服软,那谁都知道他可欺负,只要有一个强人出现,他就得让出皇位。

柴荣没有选择,他站了起来,宣布:朕意亲征,多说何益!

但是,柴荣只是避免了慢性死亡,他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急性的,更为危急的地步。

如果亲征失败,结局也只有一个:国灭身死。

柴荣无疑清楚这一点,他急需一场胜利。

调集军队,柴荣出汴州急行北上,当时通事舍人郑好谦看柴荣有些心急,好心劝了一句:“对方气势很盛,最好不要急于进军,应该静观其变,寻找时机再出击。”

柴荣一声断喝:“你怎么会说这些?快说!这些话是谁教你的,说出来,你可以不死,不说,必死无疑。”

柴荣这一句是蒙的,结果这位郑好谦不经吓,一问就招了,是是控鹤都指挥使赵晁教他说的。

原来军将也不愿意迎敌!

柴荣将两人关了起来,继续北上。

十日后,柴荣终于碰到了北汉的军队,一交战,北汉就开始撤退。

柴荣毕竟是新人,没有什么经验,一看对方后退,当场下令:全军出发,追击刘崇。

结果中了刘崇的诱兵之计,大军被北汉跟辽国的军队半围了起来。

如果正常下去,柴荣必败。因为北汉军团大概有四万人,而柴荣是二万人,而且还是劳师远征。

这时候,北汉的刘崇出了一个昏招,他看到柴荣的兵马太少,就跟辽人说:你们在旁边看我怎么破敌就好了。

刘崇的算盘是这样的,自己是三万兵,对柴荣有优势,辽国的一万是来帮忙的,要是让他们出力太多,自己付出的酬劳就更多。所以,干脆不用辽兵。

辽兵一听,得,那我就看热闹吧,把一万兵马撤走了。

刘崇决定发起攻击,最先冲出去的是北汉猛将张元徽。

他一冲击之下,柴荣的军队就乱了。

柴荣的右军中,率领骑兵的 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率先逃跑了,何徽本来是个好同志,此时正率领步兵在后面列阵,可敌人没碰到,先被退下来的友军骑兵冲了个七荤八素。一看情况不妙,何徽扔下自己的步兵,紧跟兄弟,也溜了。

剩下在战场的一千多步兵看领导都跑了,自己要跑,可惜没长四条腿,于是,连两条腿都不要了,纷纷解去铠甲,丢下兵器,跪在地上,对着刘崇的方向高喊万岁。

右军顷刻间瓦解。

这一切全看在柴荣的眼里。他的耳边不仅回响着自己的步兵在向对方山呼万岁,似乎又响起了那天大殿之上的声音.

'朕将学太宗,横扫天下!'

'不知陛下做不做得了唐太宗?'

'朕将如泰山,力压刘崇!'

'不知陛下当不当得了泰山呢?'

冯道嘲弄的声音就在耳边,轻蔑的笑容就在眼前。

一个刘崇不能敌,何以当太宗?首战就一败涂地,何以称泰山?

柴荣进入到死局,一交阵,自己一方就溃败了一半,自己的兵朝着人家喊万岁。这是亡军之象。而亡军之后,必是亡国!

血渐渐地从心脏涌上柴荣的大脑,降兵万岁的声音渐行渐远,喧哗的战场于柴荣突然变得安静,整个世界只剩下了简单的选择。

现在,没有什么可以倚靠,没有什么可以期待,只有自己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上帝救自救者。

拔剑,纵马,柴荣跃出重重禁军护卫的中军,冲向了正激战的前线。

若是太宗重世,便是此人,若是泰山降临,便如此势。

柴荣没有别的方法,也没有任何的策略,他剩下的只有勇气,一种死也死在战场的勇气。

这一看上去绝望的举止突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看到最高领导身先士卒冲出去后,担任警卫工作的一位将领对着左右喝道:

“主上危难如此,我们难道还怕死吗?”

说话的是谁呢?正是后面的北宋皇帝赵匡胤。说完,赵匡胤并没有紧跟着柴荣冲出去,反而转身,去找了另一个人。

赵匡胤找的人是张永德,此人是柴荣的妹夫,时任殿前都指挥使。

拍马赶到,赵匡胤对着张永德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对方初战告捷,志骄意满,此时,只要拼死一战,一定能击破对方?”

“怎么破?”

“张都尉部下射术精湛,请张都尉领部下战领高地放箭,我引部下近攻。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张永德的军职比赵匡胤的高,但听完对方的计划,他意识到,这是正确的应对。于是,他马上表示同意。

柴荣在前,牙兵在后,张永德居高远攻,赵匡胤率众近搏,这一支本来殿后围观的后军冲到了最前面。

此时,风越来越大,强劲的南风横扫高平的高原,注意还是南风,这意味着周兵是顺风攻击。而汉军是逆风攻击。

据记载,刘崇在发动攻击前,还刮着东北风,等东北风转成南风,主管天气的北汉司天监建议:正是攻击的时候。

不知道司天监根据那本皇历做得判断,当时,旁边的一位学士愤而起立,告诉刘崇,可以将这位司天监拉下去斩首,逆风岂是可战的时候。

对于懦生的建议,刘崇给出了干脆利落的回答:老措大,别胡说八道伤我士气!(老措大相当于文化界的屌丝)

从某种意义来说,作战跟种田一样,是看天吃饭,不遵守自然规律,不看天气预报是要吃苦头的。

被迎面刮来的大风迷乱了双眼,北汉的士兵看到了一位天子身着黄金铠甲奋剑而来。接着,他们看到了让他们更为惊恐的事情。

在对方阵地的上空,云气翻卷,隐约可见龙虎的影像。

王者降临高平。

刘崇对此一无所知,不久前,他还叫人捧出了酒,与诸君痛饮了一小会。一嬴钱就开始消费,这是赌徒的第二个思维模式。

等他发现赌局还没结束时,他紧急下令张元徽再次发起冲锋,准备通吃对方。

这一次,一定要活捉柴荣。

张元徽迎风而上。他刚接受了刘崇的褒赏(可能还喝了酒),工作热情高涨,可经验告诉我们,持续作业容易出事故,疲劳驾驶有风险(可能还是醉驾)。尤其是一匹疲劳的马。

也许是连续高强度冲刺,也许是迎来吹来的风靡了眼睛,张元徽的马刚冲到对方前面,一个踉跄,摔倒在地。张元徽没能爬起来,被一哄而上,不讲体育精神的周兵就地斩杀。

据记载,张元徽的部下非常勇猛,冒死冲上来,抢走了张元徽的尸体。可也就仅此而已。

正如风向转变一样,胜利的天平已经倾斜。

刘崇慌了,这位老前辈是个沙场菜鸟,职业水准停留在靠数人头来判断胜负,冲锋又不看风向,可他最大的弱点是他脆弱的内心。

这是一个内心软弱的人,他没有柴荣那种遇险而上的勇气,在碰到困难时,唯一的想到的办法是退缩。

看到张元徽倒下后,为了又快又省的结束战斗,刘崇做出了一个决定:挥动红旗撤退。

红旗一出,本就胆怯的汉兵一哄而散,撤退过程中发生了不少踩踏事件,不少汉兵弃械投降,跑过去的一千多原周朝步兵比较纠结,上午刚跳到北汉阵营,连新的军服都没领到,现在又要向原单位投诚。

兵败如山倒,仓皇后退的刘崇到这时才想起了同志,向远处一望,刚还挤满辽兵的高地已经空空如也。

辽兵已经走了。辽兵是怀着一肚子气跑到高地的,自从被刘崇划定为围观群众后,他们就一直在观战。看到刘崇败退时,他们没有犹豫,没打招呼,直接撤了出去。

刘崇几乎陷入了绝望,在这一天黄昏的时候,刘崇总算把自己的队伍又归到了一处,三万多兵马只剩下了一万。领着这一万兵马,刘崇渡过一条浅河,重新列阵。

只要天一黑,对方就不敢贸然过河急攻,只需要一晚,就可以重新稳住军心。

这是刘崇最后的希望,可人得意时多是电影,二小时拉倒,倒霉起来,就是连续剧,一波接一波,且高潮多在后面。

此刻,一支全新的精力充沛的周军出现在战场。

率领这支部队的是河阳节度使刘词。

这是一位老将,平时睡觉都穿铠甲,永远是一副准备上沙场的样子,可就这样的刘词依然落在了柴荣的后面。

这天下午时分,刘词终于赶到高平,最先遇上的也不是柴荣,而是从前线逃回来的樊爱能、何徽。这两位难兄难弟也算有出息了,下来后没多久,就被柴荣的使者追上了。

“两位将军莫跑,我军已经反败为胜了。”

两位将军哈哈大笑起来,骗谁呢。

笑完,这两位也挺有人生目标的,直接就奔周军的辎重去了,可算是跑路不忘搞经济。据记载,把管物资的文官李谷都吓得跑到山里躲了起来。

抢了一通之后,他们碰上迟到的刘词。

“刘将军,你来迟了,我军已经大败,就我们逃了出来,剩下的已经解甲投降了。”两位好心将战状通报给刘词。

我军败了?!

听着不远处传来的震天喊杀声,刘词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但最后,他下了一个决定。

就算败了,我也要到前线看一眼。

来到前线的刘词喜出望外,己方不但没败,还占尽上风,柴荣不仅身体健康,还干劲十足,更好的是,刘崇比较顽强,还搞了一万人组织了防线。

总算给我留了一波啊。刘词同志年纪大了,这可以说是他最后一次参与大战了。

刘词马上率领他的河阳军投入到战斗当中,这支新力军发挥了实力充沛,干劲足的特点,一鼓作气突破了刘崇的河岸防线,彻底击碎了刘崇最后的妄想。

刘崇逃跑了,他本来是逃不掉的。

深夜,高平西北面通道,江猪岭。

夜色下,一位老人出现在荒野的山路上,其人面色苍白,胡须打结、分叉,再没有往日那样自信的缥缈。我不说,你绝对猜不到这就是北汉皇帝刘崇同志。

行至江猪岭,狼狈不堪的刘崇终于松了一口气,望望四处平静的荒野,他不禁露出一丝凄凉的笑意。

柴荣啊,柴荣,要是你在此处设兵,我刘崇那里还逃得出去。

此情此景,颇似当年曹操败走华容道,恨敌不设伏,当然,诸葛亮是设过伏的,而柴荣同样是设过伏的。

柴荣是一位军事鬼才,在看似冒进的进军中,早就埋好了伏笔,在今天早上出击前,他就派出了一支小分队守在江猪岭,只可惜守路的周兵听闻前方兵败,自个逃跑了。这证明,好的计策如果没有好的执行也是白搭。

怀着侥幸的心情,刘崇越过了江猪岭,逃离了战场。但这还不是胜利大逃亡。

跑到半路,刘崇迷路了。老刘也在河东混了十多年,怎么路痴到在自己的地盘附近都找不到回家的路?无奈之下,只好抓了一位老乡在前面带路。

在老乡的指引下,刘崇走了一百多里路,在天亮的时候,刘崇的胡子止不住颤抖起来。老乡老乡,背后一枪,你把我领到那了?!

再往前走二步,不是太原,而是晋州。周将王彦超就在那里。

愤怒之下,刘崇一刀结果了带路的乡亲,紧急调头,往北奔去,这下总算找对方向了。

据记载,刘崇换了身粗布衣服,头戴斗笠(估计是从老乡那抢的),还变更了姓名,自然旗子什么都不打了,一路上相当低调,常常跑到一个地方,拿起筷子还没夹起菜,就不得不丢下筷子翻身上马,因为周兵已经追来了,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风声鹤唳了。

经过数日亡命狂奔,刘崇终于回到了太原,回来时,他已经气力全无,只能伏在马上。能逃回来,全靠胯下这匹马了。刘崇为了感谢一路载他回家的马,专门修了一座马厩,装修很豪华(饰以金银),伙食水平很高,参照三品官的餐饮标准(食以三品料)。还封了一个“自在将军”。据记载,这匹马是契丹人送给他的。

这是后汉最后一次大规模主动出击,第二年年底,刘崇因为羞愤难当离开了人世,他的儿子刘承钧接过父亲的旗帜,这位青年总的来说是爱好和平的,基本上没有动过逐鹿中原的念头。

守住太原,过节时能给刘知远上炷香,这便是北汉唯一的希望。

而柴荣则把属于自己的死局下成了活局。这一战之后,柴荣做稳了江山,才开始大刀阔斧的搞起了改革,虽然因为生病早早去世,虽然后周的江山被赵匡胤夺走了。但是,五代乱世的终结可以说,是从他这一次大胜开始的。

本文大部分摘自脑洞历史观在今日头条的专栏《五代十国的枭雄们》,其文一百万字,全景讲解五代十国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世宗柴荣创业之路(一)高平之战
五代乱世终结的序曲——柴荣、赵匡胤两代帝王携手之高平大战
杀尽江南百万兵——他屡屡屠城却被史学家们歌颂
柴荣称帝后,赵匡胤做了这件事,令周军上下刮目相看
高平之战,周世宗一战定乾坤,赵匡胤因此战崛起,后周因此战而亡
_杨家将_世界杨氏联谊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