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权与谋:无论你做什么事,想要不失败,这3个坑要避免

【原文】《资治通鉴》周纪二

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崐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译文】

齐国这时才出兵,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前去援救韩国,仍用老办法,直袭魏国都城。庞涓听说,急忙放弃韩国,回兵国中。魏国集中了全部兵力,派太子申为将军,抵御齐国军队。孙膑对田忌说:“魏、赵、韩那些地方的士兵向来骠悍勇猛,看不起齐国;齐国士兵的名声也确实不佳。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军必须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孙武兵法》说:‘从一百里外去奔袭会损失上将军,从五十里外去奔袭只有一半军队能到达。’”于是便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地界后,做饭修造十万个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灶,第三天再减为二万个灶。庞涓率兵追击齐军三天,见此情况,大笑着说:“我早就知道齐兵胆小,进入我国三天,士兵已逃散一多半了。”于是丢掉步兵,亲率轻兵精锐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计魏军的行程当晚将到达马陵。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而多险隘,可以伏下重兵,孙膑便派人刮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白树干上书写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再从齐国军队中挑选万名优秀射箭手夹道埋伏,约定天黑后一见有火把亮光就万箭齐发。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那棵树下,看见白树干上隐约有字,便令人举火照看,还未读完,两边箭如飞蝗,一齐射下,魏军大乱,溃不成军。庞涓自知败势无法挽回,便拔剑自尽,临死前叹息说:“让孙膑这小子成名了!”齐军乘势大破魏军,俘虏了太子申。

【解析】

孙膑和庞涓是师兄弟,都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两人的有恩怨,谁对谁错、谁高谁低且不论。从这段材料来看,庞涓败给了孙膑,而且还搭上了性命。那么庞涓是怎么败给孙膑的?孙膑给庞涓挖了哪些坑?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马陵之战示意图

庞涓之败与孙膑给庞涓挖的坑

1.惯性思维的坑

公元前353年,魏国攻赵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孙膑、田忌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已攻陷邯郸的魏军撤兵。上面这段材料发生的时间在公元前341年,只不过变成了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国又让田忌、孙膑统军继续用直攻魏国国都大梁的计策解韩国之围。

俗话说不能再同一个坑里面掉两次。在公元前353年策划攻赵国时,可能魏国君臣没有想到过赵国会向齐国求援。就算想到了,也心理小觑齐国,更没有想到齐国会直接攻击魏国本土。所以这次魏国输了,输的并不冤枉。(桂陵之战)

但是12年后策划攻韩国,在庙算的时候却似乎忘记了之前教训。魏国攻击赵,赵能够向齐国救援,而且还直接打魏国本土,逼的魏军回防。有这个战例,韩国是不是也可以在扛不住的时候向齐国求援?那么齐国是不是有可能继续打魏国本土,逼魏军回防?

完全可以!

但是,魏国君臣认为,不会这么巧吧。同样的招数齐国人会再用一次吗?貌似魏国君臣选择性的忽略了这个可能。结果就是齐国又这么来了一次。

这里孙膑就利用的魏国君臣惯性思维的坑。魏国君臣认为,同样的计策齐国用过了一次,故技重施的概率低。但是齐国人不管这些,什么第一次第二次,只要有用就用的去。

在2000年以后,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同样也用现实打了老蒋的脸。你以为我不会故技重施,我就故技重施,而且还不是一次,而是3次。

惯性思维的坑 :我知道遇上什么事后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于是我就故意搞出这个事情来,然后在你后续反应的地方等着你,坑就在这个地方。

2.学识见闻的坑

庞涓和孙膑都是带兵的行家。甚至学的都是同一部兵法。用咱么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两个人的教材都一样。

严格意义来说,打仗要把敌人打败,别想着什么以少胜多,都是集中优势力量打击敌人薄弱部分。比如解放战争初期,咱们军力弱于国民党时,都是通过运动战穿插分割,集中优势力量歼灭敌人,一点点扩大优势。

齐魏交战,齐军士兵的作战素养本就不如魏军。再加上魏军主场本土作战优势,在同等数量军队的条件下,齐军直接和魏军交战,必败。所以想要击溃魏军,那就要让魏军分兵,给齐军集中力量围歼魏军分部的机会。

魏国两次被齐国用围魏救赵(韩国)的策略破坏了作战计划,自然是恼火的要死。这次以一定要好好好的教训一下齐国,把齐国打痛、打怕、打服。但是对于齐国而言,不管是围魏救赵还是围魏救韩,齐国的考量是维持三晋(赵魏韩)三国维持现状,不希望看到魏国变强。所以,齐国的目的是牵制魏国并不是要真要和魏国拼的你死我活。所以这次战略目的达到后(魏军从韩国撤兵)齐军立马就开始跑路。

所以,魏国在后面猛追,要给齐国一个好看。齐国在前面跑路,不想和魏国打。

庞涓孙膑都是兵法大家,也都是学同一本教材的。

庞涓知道,想要咬上齐军,给齐军一个痛击,现在的行军速度不行,但是如果分兵轻兵突进,那么如果遇上齐军殿后埋伏,极有可能吃败仗。所以庞涓暂时不能分兵。

孙膑知道,只要齐军抱团不分兵,那么魏军就拿他们没什么办法。但是这也不是个事,魏军的军事素养比齐军高行军速度比齐军快,就算不分兵,被魏军追上也是时间问题。所以,要给魏军来一下,让魏军停住或者减速。但是,打魏军主力打不过,除非打魏军先头部队。那么这就要魏军分兵。

想要魏军分兵,前提就是让魏军觉得,分兵之后的追击部队胜算高、安全。而按照兵法,以多打少、以强打弱胜算最高、最安全。这个知识点,孙膑知道、庞涓也知道。

于是,孙膑出招。

减灶计。孙膑让齐军减少做饭的灶台,每天减少一部分。果然这个信息被庞涓捕捉到了。

孙子兵法有云: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意思是,顶盔贯甲每天跑一百里,能够到目的地的也就是十分之一。跑五十里,能到目的地也就是一般,跑三十里的也就是二分之一。

那么剩下的去哪里了?自然是跟不上大部队掉队成散兵游勇不能算做战斗序列。除非大部队停下来修整收拢,这些人是不可能回到大部队的。再说,对于一个正在跑路的部队,更不可能停下来收拢溃兵。停下来就是作死。

通过这个灶台数量的变化,兵法中关于行军速度与部队数量之间的关系,庞涓算出齐军现在每天行军速度,现有兵力减员情况,以及齐军现在的位置(理论计算上的)。于是下令,分兵轻装简行快速追击齐军。

严格意义上来说,庞涓的判断其实并没有问题,都符合庞涓与孙膑所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从这里开始庞涓的决策出现了失误。毫不客气的说,教材中的知识点,被孙膑利用起来给庞涓挖了一个大坑。

从《孙子兵法》本意来说,两军交战求胜,一是保持自己强大不犯错,二是尽可能让对手多犯错。而怎么样让对手多犯错,那就是通过各种虚假信息让他们产生错误判断。其中,学识见闻就是一种能够被利用的坑。

你以为学识见闻是金科玉律按照做就对了。其实,这个也能够反着来!

学识见闻的坑:你学了什么是一回事,用却又是另外一回事。给你与现实不相符的信息,你得出的方案策略又能符合实际情况吗?你看到的都是我让你看到的,那么你还觉得这个是真的吗?

3.确定性的坑

庞涓面对如此信息,认为齐军发生溃逃,为了抓住齐军剩余主力,庞涓下令魏军分兵,前军放弃辎重由庞涓自己带着快速追击。

从最后的接过来看,庞涓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而其中的过程更是匪夷所思,孙膑让人在大路中间砍倒一棵树,然后在上面写“庞涓死此树下!”又安排士兵埋伏两侧,见有火把就对着那里乱箭齐发,就这样射杀了庞涓。

如果真是这样,孙膑当真是多智近妖。那么到底是孙膑算准了计杀庞涓,还是无意之中赚到了庞涓呢?

现提出几个疑问?

第一个问题,魏军分兵轻兵追击不说,孙膑是这么知道庞涓会亲自带兵追击?

公元前353年第一次围魏救赵,齐魏在桂陵交战,魏军败,庞涓被俘虏。庞涓这次要洗刷上次的耻辱,所以亲自带兵,击败齐军,甚至斩杀孙膑。这么说好像说的过去。

第二个问题,魏军追击,遇到倒下大树,孙膑怎么知道魏军会停下且庞涓会走到那个树边?

这里里做个场景推测。

庞涓带着追击部队走到大树位置,排头兵见状准备清理道路。但是看到大树被扒了树皮上面还写了字。

要知道,那个时候除了贵族和学子,大部分人都是文盲,我简单的百度了一下,有数据说春秋战国识字率大概是8%,我觉得这个数字明显高估了,能有1%就很不错了。

所以,排头兵基本上不可能识字,因此只有往上报。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能识字的军官,过来一看。这里有两个假设。首先,这个时代是战国时期,尚未统一,文字各种各样。就算军官识字,也未必认得这个是魏国文字。其二,如果这个军官认得,看出上面写的是“庞涓死此树下!”那么他敢跑回去对庞涓说:“将军,前面有颗大树倒在路中央,上面写了你要死在树下。”你信不信,庞涓立马会用扰乱军心的罪名将其斩杀。(排头兵更是如此)

所以这个识字的军官只有跑回去对庞涓说:“将军,前面有颗大树倒在路中央,上面写了字,卑职不认识。”(换成排头兵也会如此)于是庞涓走过去看。这下,庞涓就真过去了。于是乎,孙膑的伏兵万箭齐发,把庞涓给射死了。

这一切都太巧合。我个人认为,孙膑其实就是想个魏军的追击部队打个迎头痛击,没想到真能杀了庞涓,这算是巧合吧。甚至来说,孙膑压根就没想要杀庞涓,从后面孙膑的生平来看,在这次马陵之战齐军胜利之后,孙膑选择了隐居,可见庞涓之死对孙膑的冲击很大。以至于孙膑有些心灰意懒(田忌出逃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严格来说,庞涓的死,和他的求确定性有关。如果庞涓专心盯住目标,就是为了追孙膑,可能也没这事。但是,在他追击的路上,出现了很多超出他预知的东西,他要确定是否会给他带来影响,于是他掉坑里。

其实只要是个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确定性,从工作、婚姻、收入、失业。其实和人喜欢追求确定性,消除心中的不安全感有关。对于与自己相关的、未知的东西,都想搞清楚,结果这就被人利用。

求稳定的坑:你想每件事情都想搞明白,那么我就多给你弄一些你不明白的事。如果你不管不问缓则罢了,但是只要你一旦接触了,那么你就甩不掉了。这也叫好奇心害死猫!

最后小小的总结一下,马陵之战以庞涓之死告终,庞涓在当时也算是聪明人。但是他的死却给后世的聪明人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1.不要以为你的经历了很多,就以为你的经验能够为以后提供帮助。经验同样困住了你的手脚和思维方式。既要用经验同时也要跳出经验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2.不要以为你学的多、学历高、知道的多,就以为你能够看破世事。殊不知,你看的东西很多时候只是表面而已。这些在帮你的同时,同样给定了一个思维框架,让觉得违反了就是不可能。所以,学的东西要用,但是有的时候也要忘记这些东西,这样才有新的可能。

3.求稳定可以理解,不过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稳定,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稳定的含义是放弃波动、放弃不确定性。而波动、不确定性却代表着机会,从新缔造稳定的机会。如果你想追求确定性,那么你不能在现有的存量中寻找,应该在现有存量之外找到新的存量,才能够确保你现有的东西再次趋于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治通鉴:无论你做什么事情,记住这两点,可以避免失败
揭秘:孙膑之死真相
《资治通鉴》笔记8:孙膑与庞涓的嫉妒与复仇
《百战成诗》歌词简释五.孙膑
马陵之战,魏国走向衰落
春秋战国——一段霸气的历史 第425节;迅读网手机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